暑假到了,和这个夏天一样热度高涨的除了炎炎烈日,就要数博物馆的游学热潮了。日益升温的博物馆热,体现了咱日益高涨的文化自信,这是好事儿。但是,热闹之外,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

恐怕最令喜欢看展的朋友头疼的,就是在欣赏展品的时候撞上旅游团。那阵势堪比阵地遭遇战,“狭路相逢勇者胜”——重要展品前的一亩三分地瞬间成了几路游学团抢占的“兵家必争之地”。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也就罢了,就怕还有一下子驻扎下来半个小时不挪窝的。如果遇上了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讲解老师滔滔不绝讲解得当也就罢了,免费听听,蹭到赚到,就怕遇上网红戏精,滥竽充数也就罢了,不乏有为博人眼球吸引流量之辈,添油加醋讲起八卦野史口若悬河,不仅有知识性错误,可能还不忘煽风点火,火上浇油。要是再别个小喇叭,那可就无孔不入了,让想安安静静看个展览的观众无处遁逃。知道的是“百家争鸣”,不知道的恐怕还以为进了菜市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天下苦秦久矣”,于是国博出手了。7月9日,国博发布《中国国家博物馆关于规范馆内讲解秩序的通知》。随即,网传中国国家博物馆禁止外部人员讲解。我特地去看了国博的通知,其实人家国博的通知说得很清楚,没有一刀切地禁止一切外部讲解。对于市面上的游学讲解机构,提前5日向国博申请,在报备了讲解内容、讲解人员、活动流程、安全责任等材料后,还是可以向国博申请讲解许可的;对于从事教育事业3年以上且行业信誉良好的企事业单位,还可以申请馆内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讲解授权资质。禁止的只是未经许可的讲解。

如此一来,可以将那些鱼龙混杂的“野生讲解”过滤一下,改善一下观展环境。既没有将市场上的专业研学讲解一揽子拒之门外,更没有将一切讲解服务一刀切断。至于在研学机构进行报备许可的流程中是否会存在暗中的利益输送或者故意刁难进行克扣,那就是刑法所规制的问题了,非此博物馆的一则讲解秩序通知可以解决。

国博发声后,全国各地博物馆也纷纷响应。但不乏有博物馆就此变本加厉,开启离谱画风。

近日,有网友曝出某博物馆甚至告知“博物馆内禁止一切讲解……即使和父母来也不许讲和馆中文物相关的知识……只能由馆中的志愿者讲解”。不知这个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人数是否可以满足观众的导赏需求,也不知馆内官方讲解对于公众是否全然免费。但是,单单禁止一切讲解的论调就站不住脚。将对博物馆讲解的管理一刀切,僵化到和父母都不能讲了,就过犹不及了。咱就想问,如果不能和父母讲,那么带小孩的父母可以给孩子讲吗?任何政策规则的制定都不能脱离了客观的情形,更不能背离了实际需求。

要想拉垮一个好政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执行层面的变本加厉和僵化执行。

博物馆,博物同时,还得管。但是管有管的科学,管有管的方法。

博物馆的作用和价值不仅是展品展陈、社教宣传,公众参与也是重要的一环。博物馆讲解,就像博物馆的展品一样,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好的讲解,不是单一的信息复述,而是在导赏中培养公众文明的观展习惯,润物细无声;引导观众了解欣赏展品的方法,利万物而不争。

其实,很多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志愿者服务团队,都有着严格的筛选流程和定期的培训学习。比如,我自己所服务的某美术馆,今年正值建馆60周年,为了迎接60周年的一系列特展,美术馆通过简历筛选、笔试、面试,加上一轮小组试讲层层考核,扩充了新的志愿者团队。先农坛北京古建馆也有一支强大的志愿者团体,成为志愿者需要通过面试、试讲,还要完成内部资料的学习,完成规定数量的见习旁听方可上岗。志愿者有来自知名大学学贯中西的老师、有各大企业单位退休的前辈、有涉猎广泛博闻强识的博物达人、有作品在博物馆多次展出的业内专家……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覆盖各个年龄层。我敢说很多志愿者老师的讲解都十分精彩,无需靠花边段子和神话野史博人眼球。除了讲解志愿者的公益服务,博物馆还可以上线语音导赏的线上内容,这样一来观众戴着耳机也可以安安静静地听导赏了。

比起一刀切的“禁讲”,为观众提供更出色更有趣的公益导赏,打造更舒适更优雅的观展环境,才不辜负每一个顶着炎炎夏日走进展厅的观众对博物馆的赤诚与热情。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愿博物馆,共同成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