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7月24日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亮相的这版全新排演的小剧场《哈姆雷特》,让人惊喜和惊艳。四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人艺年轻演员,既以假定性、游戏感、荒诞感,玩出了“别叫我哈姆雷特”的“颠覆性”,也以文学性、悲剧性、思辨性,致敬和回归了“叫我哈姆雷特”的“经典性”,让这样一部早已被演绎了无数次的名著,表达有新意,构作有创意,细节有深意。
著名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曾明确提出在莎剧中寻找时代精神的理念:“我们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搬上舞台,是为了赋予它现代的色彩。”在这版《哈姆雷特》中,就能看到很多当代年轻人独特的表达。比如剧中采取了一人分饰多角的手段,演员魏嘉诚扮演哈姆雷特,同时还饰演哈姆雷特的父亲——已逝老国王的亡灵;演员方洋飞也同时饰演波洛涅斯和雷欧提斯父子二人;张晔子同时饰演哈姆雷特的母后乔特鲁德和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利亚这两个有着镜像关系的女性形象;而王俊淇既扮演篡位当上国王的克劳狄斯,还和方洋飞、张晔子一起扮演“戏中戏”的伶人。
除了“戏中戏”部分,四位演员几乎在完全不变换服装造型和场景的情况下,只借助灯光的变化,完成在两个截然不同又紧密相关的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其表演处理大胆有趣,又别具深意:既可以看成是一人分饰两角,也可以视为不同人格在一个个体上的呈现;既诠释出了两代人之间的相通与纠缠,又呈现出了明显的代际与个体差异。
这版《哈姆雷特》值得一提之处,在于赋予了奥菲利亚很强的个性和主体性。她不再只是一个被哈姆雷特的疯狂弄得迷乱至死的被动女孩,而是有着与哈姆雷特平起平坐情感困境和悲剧命运的女性。剧中还大胆将奥菲利亚的独白与哈姆雷特最经典的“生存与毁灭”的独白交织在一起,两人之间处于平等状态的交流与冲突构成了极强的戏剧张力,而最终奥菲利亚的逝去也带给人更强的心灵震撼。
这版《哈姆雷特》特别引发现场气氛的部分,是将原著中伶人剧团演绎的“戏中戏”《捕鼠器》,改成了当代观众更为熟悉的《狮子王》,并将其命名为“一台探索实验戏剧《别叫我哈姆雷特》”。其实《狮子王》的故事原本改编自《哈姆雷特》,但如今却被年轻创作者们生动演绎成了揭穿国王谋杀真相的戏剧桥段。这种超越时空、打破逻辑的当代手法,不仅增添了现场娱乐性,从接受美学上也很有深意。有趣之处还在于,当扮演国王的演员要扮演伶人时,便将自己头上的王冠摘下,给一名台下观众戴上,而自己则戴上代表伶人的小红帽开始表演,极为巧妙地用“打破第四堵墙”和“观众互动”的方式解决了身份转换和角色假定性的问题。
导演和演员们的“脑洞大开”,让经典名剧有了新生命力。这让人不由得期待,在这个既有深厚传统又不封闭保守的剧院支持下,能有更多有才华有勇气的年轻人敢于表现自己大胆的想法和真挚的思索,让北京人艺拥有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