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剧创作日益繁荣,已成为演出市场热门产品。但同时,儿童剧市场也存在着剧目水平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情况。一些演出机构急于抢占市场,往往忽视了作品的质量和价值;或者低估了孩子的智商和感情,内容过于幼稚肤浅,题材往往局限在传统童话故事或者畅销IP改编,形式也只追求简单热闹轻松的剧场效果。另外,当代孩子眼界开阔,信息获取来源众多,这种情况下,如何创作出更多让当代孩子喜欢、并且对他们的成长有益的作品,是所有儿童戏剧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尝试孩子们喜欢的沉浸式演出
(相关资料图)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表示,作为儿童剧行业的“国家队”,“为孩子创作”是几代中国儿艺人的坚持和追求,创作者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还要走进孩子们内心,跟他们共情。“比如我们即将推出的《猫神在故宫》,不是给孩子们介绍故宫的知识,而是打开孩子们对故宫旖旎的想象。只有打开了他们好奇心的窗口,才能让他们有更多收获。”冯俐透露,《猫神在故宫》不仅将打造成新空间沉浸式演出,还会推出剧场版音乐剧,挖掘IP最大价值,形成演出矩阵,这也是国家艺术院团面对不断发展的演出市场做出的新尝试。
北京儿艺近年来也摸索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创作道路。副院长王炳燃介绍,北京儿艺突破了儿童剧市场流行的“童话加游戏”模式,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儿童现实主义”艺术表现形式,用一种“浪漫主义风俗喜剧”的体裁,在现实生活和儿童心灵世界诉求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例如《想飞的孩子》《胡同.com》《北京童谣》《足球少年》以及改编自著名作家叶广岑儿童文学三部曲的《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土狗老黑闯祸了》系列京味儿童剧。
以引进国外精品儿童戏剧为主的“小不点大视界”,这几年积极尝试寻根中华文明起源、呈现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原创作品,创作了与北京杂技团合作的《开天辟地》中国创世神话系列《斗水》《涿鹿》等新杂技剧、通过现代舞演绎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刀会》、将国家级非遗白纸坊太狮搬上舞台的《狮王》,以及与北京皮影团合作的《企鹅,企鹅》等一系列新作。繁星戏剧村则将京剧元素融入儿童戏剧创作,推出了“童戏社”《脸谱戏三绝》。中国木偶剧院近年来也推出了以“云南省亚洲象群北移南归”新闻事件进行创作的大型纪实性史诗木偶剧《大象来了》、沉浸式科普文旅剧《狂欢野鸭湖》等题材和形式都很新颖的作品。
▶▶摆脱低幼打造合家欢亲子剧
以往的儿童剧,受众定位于儿童,内容和形式往往偏低幼化,演出现场也常常出现“孩子看戏,家长刷手机”的现象。但如今的演出市场出现了很多合家欢儿童剧。这样的作品不仅适合孩子观看,而且对成人观众也有吸引力。连续推出《想变成人的猫》《素敌小魔女》《王子与乞丐》《天生一对》等家庭音乐剧的四季欢歌总经理王翔浅表示:“我们做戏的理念就是:戏剧带来感动,感动改变人生。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接触让他们喜欢和感动的戏剧,对他们由此爱上戏剧、树立人生观,都很重要。”
推出过很多成功作品的央华戏剧艺术总监王可然,亲自导演了合家欢音乐戏剧《少年的,莎士比亚奇旅》。“我给孩子们做戏剧,首先考虑这个作品成人要能看得下去,能爱看。”王可然认为,“每一个成年人内心都有一个童话种子的话,就会把对世界的想象力和善良传递给孩子。孩子如果能看到成年人都喜欢看的童话,也会对世界有更丰富的认识和理解。合家欢戏剧应该欢乐喜庆,但要有艺术的深度,给更多人带来戏剧的影响力。”
▶▶从“演给孩子们看”到“看孩子们演”
“儿童剧是成人创作演出给孩子们看,儿童实验戏剧则是由孩子们创作演出给孩子们和大人一起看。”每次QFUN儿童实验剧团演出,创始人李浩天和王楠都会把这个理念传递给现场观众。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艺术教育和创作初衷,他们创作的“中国原创系列”剧目用当代孩子的视角重写中国古典文学故事,映照与反思现今孩子们的生活。其中《山海经》关注亲子关系中的“误解与原谅”;中法合作的《镜花缘》在旅行中探寻成长的议题;《本草纲目》关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孩子们的内心变化……
同样让孩子们登上舞台的北京壹舞天真艺术教育机构,推出的儿童舞蹈剧场《我就是我》《逃跑的一滴墨》等作品,着重展现每个孩子的独特性,鼓励他们有勇气表达自我。小演员们通过舞蹈、戏剧和观众对话,向观众传达重要的信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去模仿别人或妥协自己的个性。”
新世相创始人张伟看完《本草纲目》后由衷感叹:“大人真应该来看看这个剧,它逼着我们学习自己已经不再拥有的东西。”中国儿艺创作部主任毛尔南观看了壹舞天真的演出后表示:“对于儿童剧的发展来说,只有百花齐放,让孩子们看到更多可能性,才能让孩子们更加喜欢剧场、喜欢舞台、喜欢戏剧。”
(原标题:如何让孩子们爱上剧场)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