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杨沫同名半自传体小说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青春之歌》即将在京迎来首轮演出。

4月17日下午,歌剧《青春之歌》邀请媒体走进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直击该剧的舞台排练。据了解,作为国家大剧院制作推出的第一百部剧目,歌剧《青春之歌》力邀歌剧界顶尖力量为其艺术水准保驾护航。作曲家张千一、编剧赵大鸣操刀音乐创作和剧本改编,导演王晓鹰、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邢辛、多媒体设计胡天骥等组成的创作团队,遵循音乐的浪漫风格,为观众打造出一个写意、自由的空间。

当天,该剧主创团队展示了部分正在排练的片段,以音乐为笔,描绘了原著中最真切动人的青春,也写下了那一代青年人饱含血与火的信仰之声。当所有艺术家真挚地演绎出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等经典形象时,《青春之歌》中关于青年要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的启示也回响在舞台之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春者充满理想,青春者无所畏惧。怎样才能用比较准确的音乐语言来表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风云际会、大浪淘沙的《青春之歌》呢?作曲家张千一现场为前来探班的媒体解开这部歌剧的音乐“密码”:“这部歌剧的总体音乐风格应归属于欧洲晚期浪漫主义,其和声语汇以半音化体系为主,许多片段也明显带有西方曲体特征。当然,也融入了一些二十世纪音乐风格和三十年代“群众歌咏”式手法,让已经属于“近当代”的那段历史通过更加丰富的音响构成展现出来。”

张千一表示,“青春主题”是《青春之歌》的核心音乐主题,覆盖全剧并涵盖所有主要人物。其中第一“青春主题”深邃厚重,主题的四音动机对人物、对青春、对信仰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第二“青春主题”几乎全部用于乐队间奏片段或以乐队与人声的复调交织手法来表现,这种彼此互动的叙述方式充满人性之温暖,使得火热的青春或革命者的青春更加凸显其浪漫气质。

在设计音乐“密码”的同时,作曲家张千一也在努力解读着青春的含义,在歌剧《青春之歌》中的五个主要人物,除王教授(男低音)外,其他人物角色都具有声音的“青春”特征。如:林道静,可以演唱花腔的女高音,她用声音完成了从知识青年到爱国青年再到革命青年的人生蜕变;余永泽,高中低音区展示全面的男高音,风流倜傥但视野狭窄;卢嘉川,青年革命者,极具号召力的高男中音;王晓燕,青年学生,充满热情、向往光明和未来的花腔女中音。全剧的音乐织体几乎都处于“动态”之中,充满热情和激情,纯“静态”部分较少,即便是抒情的慢板也如此。重要目的都是为了突出青春的活力。

在导演王晓鹰看来,《青春之歌》表现了几个年青人不同的思考、选择和成长。通过多位人物的塑造,这不仅体现了不同的心胸、格局、境界,更体现了不同的意义理解、价值选择、责任担当,这就是“青春”的本来面目。  

据介绍,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青春之歌》也将于4月27日至5月1日与观众见面,重磅启幕“国家大剧院歌剧节”。

DSC01193-01

DSC01246-01

DSC02676-01

DSC02816-0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