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风格,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戏曲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植根时代,创作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传统戏曲艺术在当代中国焕发出新的魅力。10月31日,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系列学术对谈《坊间对话》活动中,来自首都的文艺评论家、文艺创作者以“如何用戏曲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为主题进行对谈,探讨新时代戏曲艺术如何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如何让经典剧目焕发新生,要让它展现新的面貌,就是要能够更适合当代的演出。 结合《救风尘》《国风》等戏曲作品,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通过在线视频,阐述了自己从舞台呈现的角度,将传统戏曲的当代表达、小剧场戏曲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我多年从事昆曲艺术的道路上,昆曲《国风》和《救风尘》两部戏中的人物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和感受,传统戏曲剧目既要排出更符合当代审美,又得让当代感受到前古人的精神面貌,风骨和格局,所以戏曲演员在每部戏中饰演不同的角色和人物,都需要花费精力揣摩,然后去找戏里所要展现的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之薇认为,“传统戏曲的当代表达,关键发力点是人物的塑造,古今可以对接,中外也可以对接。默契点和共通点在中外、古今都是共融的,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认为,用古老的戏曲艺术表达中国故事,首先要对传统以来所形成的戏曲艺术体系,有充分的自信,“在进行现代戏创作、历史剧创作以及传统戏曲的重新整理编创的过程中,更应该有自信的表达,传统戏曲艺术表达当今时代本来就无缝衔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下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戏曲人物的形象感和作品中的诗乐歌舞完全可以很真实准确,甚至深刻的传达当今中国人的观念情感、思想,可以借助传统的故事,进行很好的表达,这是我们应该秉持的一种自信。”
北京京剧院编剧、导演、制作人李卓群表示,“像《定军山》、《牡丹亭》、《桃花扇》这样的作品都是新编戏,都是现实题材的现代戏。所以走到今天来看,我们用我们自己中国人自己的艺术美学和自己的艺术形式,来体现我们的现实生活。 用当代人的审美和美学架构去解读,对于我们来说最恰如其分,有一个前提就是文化自信,尤其是主创对于我们的艺术行业和我们的戏曲本质,要了解得更为透彻,要更加不断去前行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