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古代,花朝节曾盛极一时,与元宵节、中秋节齐名,合称“月半节”,是当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花朝节的产生是源于对“花神”崇拜,与我国古老的农耕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会在花朝节期间祭祀花神、赏春游园、祈求风调雨顺。最早“花朝”一词并没有节日之意,而是与“月夕”并举,形成“花朝月夕”,是良辰美景的意思。
花朝节举办的时间一直不固定,有二月二、二月十五、二月十二等众多说法,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原因是地理环境、气候原因导致的,往往北方举行的时间相对晚一些,因为花朝节应是在花开之日,春回大地的时节,一般看来在公历的3月份,“惊蛰”与“春分”之间。
中国人过节一定要配上特定的饮食习惯,花朝节饮食特色是:饮百花酒、蒸百花糕。百花酒的记载是用百花、百果、百谷酿制而成,农民们用自己亲手种植的花果酿造芳香清冽的花酒,为花神生日而助兴。关于白花糕的来源有个说法,相传武则天特别喜欢花卉,在花朝节这天游园,会命宫女们采百花与米捣碎后蒸作白花糕,赐予群臣们。制作的白花糕既有花卉的芳香,又有谷物的清甜,口味甚好。同时,白花糕还有强身健体,缓解腰部疼痛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为“撑腰糕”。在唐代,花朝节主要还是贵族间的活动,直到发展到宋代,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逐渐变为大众化、世俗化的民间节日。
这天里,除了饮食上有特色外,人们通常会走到户外,共赏春色。宋代是花朝节发展繁荣的阶段,逐渐有了赏红、扑蝶、挂“花神灯”、游春等休闲娱乐活动。人们裁剪各种丝带挂在树上,祝花木茂盛,风调雨顺,谓之“赏红”。女性们一同出游,赏花、扑蝶。同时,花朝节当天也有一定的占卜意味在里面。民间认为,花朝节忌雨,晴则预示着丰收。官员们要在这天里,与农民们一同耕地,进行“劝农”,这些节俗都体现了花朝节的农耕文化特点。
提到花朝节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不得不说“花神”,最早花神的说法是“女夷”,“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也”,她掌管着万物生长,百谷禽鸟草木。二月十二这天是“女夷”花神的生日,人们为了今年一年百谷丰收,会举行庙会庆祝,各处都会设有花神庙,人们通过庙会,表达崇敬之心。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花神的想象也变得更为丰富,只要喜爱某一种花卉,并流传下与此种花卉相关的风雅韵事,通常会赋予“花神”的名号,比如杨贵妃是杏花花神,西施为荷花花神。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自缢于马嵬坡,那年正值二月杏花盛开之时,美人香消玉殒,杏花满天飞舞,至此杨贵妃有了杏花花神的名号。
随着西方轰开清朝大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随之受到强烈的冲击,作为农耕文化的产物,曾经盛极一时的花朝节逐渐消逝在大众视野中。文/子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