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映的电影《断网》中,林家栋饰演网络保安公司行政总裁陈明志,因贪婪卷入金融罪案,越陷越深,最终无法回头。这是他在银幕上经常饰演的反派类角色,但他也会在角色空隙之间寻找到一丝人性之光,让观众看到即便是反派角色也是有血有肉的,同样经典的角色还有电影《叶问》(2008)中的“汉奸”翻译官李钊。
(资料图)
作为香港电影中生代演员,林家栋这些年一直在两条轨道创作,一是依然接拍了像《断网》《追龙2》《追虎擒龙》等娱乐性比较强的商业片,另一条是以编剧、监制、主演等身份,在立足香港本土的文艺片及比较风格化的创作上耕耘,比如《打擂台》《手卷烟》《智齿》《梅艳芳》《杀出个黄昏》等,扶持了一批青年导演,为港片寻求生机。
他监制的第一部电影《打擂台》中有句经典台词:“不打,不会输,打,就一定要赢”。林家栋在电影擂台上“打”了很多年,也“输”了很多年,但他却一直守在擂台上,没有趴下。在他看来,电影除了有商业性和娱乐性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功能,让我们关心自己的生活方式,关心我们生活的地方,而描述人跟人之间关系的电影太少了。“有些观众喜欢娱乐性丰富的电影,还有一帮观众不看这些电影怎么办?就没有选择了吗?不可能,我就做另一帮(人喜欢的),让观众在市场上多一点选择。去丰富每个人,必须要有一个平衡”。林家栋对记者说。
他站在娱乐与文艺之间,试图做一个平衡人。
悲情英雄
电影《断网》里,林家栋又饰演了一次反派。这是以往他经常带给观众的银幕形象,但他从来不用“反派”去定义每个角色。他觉得,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坏的,这个人物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才是演员要表演给观众看的东西。
林家栋饰演的陈明志,因为贪欲牵扯到一起金融案,不能回头,不仅自己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也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弟弟。看完剧本后,除了网络犯罪题材吸引林家栋外,片中弟弟那条线也让他觉得很新鲜。因为现实生活中,林家栋就有个弟弟,之前拍戏他都是跟父母、老婆、女儿的戏比较多,有弟弟的戏份好像是第一次,“很自然的,我就会投进感情在角色里”,林家栋说,因为自己有个弟弟,他就会想这段感情放在戏里是什么样子,特别是自己做了坏事,让弟弟受伤害,要怎么去处理。他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怎么选择,是很大的难题。
结尾弟弟死掉的那场戏,林家栋印象很深。在一个很窄的屋子里,他和郭富城在打斗过程中,郭富城的枪走火,误杀了弟弟。最后,郭富城拿枪指着他,犹豫要不要开这一枪。对林家栋来说,他本可以来个鱼死网破,因为弟弟已经死掉了,无所谓了,但他心一软,还是算了,“其实这个戏不光是网络犯罪,还有很多感情在里面”。林家栋说。
《断网》监制郑保瑞说,林家栋虽然演的是反派,但他演的反派有复杂的人性在里面,特别是他跟弟弟的那条线,更增加了一种悲剧人物的感觉。
郑保瑞以导演身份已经和林家栋合作了几次,两人真正非常紧密的合作是在拍摄电影《智齿》的时候。林家栋给他的感觉是带有一点悲情英雄的味道,“你不能想象他非常光明,眼神也好,外形感觉也好,他都自带了一些忧郁在角色里。当然他也能演别的角色,但他自带的那种味道是骗不了人的”。
《智齿》中,林家栋饰演警察展哥,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孩子,妻子成了植物人。林家栋看完剧本后,对导演郑保瑞说,展哥依附仇恨而活,没有仇恨,他的人生是挨不下去的。这次演出,涉及“罪与罚”的主题,角色身上多少有些“魔性”存在。
“麻烦”的演员
郑保瑞是一个对演员特别“狠”的导演,而林家栋又是一个对表演接近疯狂的演员,两人的合作经常会碰撞出很多火花。
拍《智齿》时,为了打造脏乱不堪的垃圾世界,导演让剧组运来7车垃圾,演员们每天都要忍受着臭气,在垃圾堆里打转,见到老鼠、蟑螂更是家常便饭。林家栋很享受这种极端的创作环境,在片场卖力演出。拍摄过程中,身上总是会有大大小小的伤口和淤青。片尾,他和日本演员池内博之有场打戏,不小心把对方鼻骨打裂,对方在片中走路一瘸一拐的,其实是真的被打晕了。
《断网》中,郑保瑞虽然是监制,但对拍摄也是严格要求。片中,有一场在虚拟网络森林里的追逐戏,林家栋要追着摩托车跑。机器就放在摩托车后面,林家栋穿着皮鞋要不停地追,拍了一整天,就是为了让观众清楚网络世界里是怎么洗黑钱的。
郑保瑞欣赏林家栋的一点是,“他非常尽情,投入的程度非常多,每一个角色都一样投入,这不是我在每个演员身上都能看到的”。在聊《断网》中陈明志这个角色时,郑保瑞告诉林家栋,这个角色骗了一大笔钱之后就在逃亡,逃的过程中发现余生要一直逃亡下去,没有宁日,你要下一个很大的决心做这个事情。“林家栋让我非常相信,他真的会下这个决定,可能别的演员没有,但林家栋会,他就是这样的人”。郑保瑞说。
林家栋自认为是一个很“麻烦”的演员,拿到剧本后会抓住导演刨根问底,对角色提出一大堆问题。《断网》的导演黄庆勋和监制郑保瑞感同身受,两人都提到,在片场林家栋对角色的提问会多一点,他会从观众的角度去看角色,有些台词就会讲得清楚一点,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在林家栋看来,他必须要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真实存在,把角色掰开了揉碎了,化作身体的一部分。《智齿》中有一场展哥去看望昏迷妻子的戏份,他坐在床边满脸沉默。可能普通观众对这场戏的理解是,展哥对妻子的照顾,希望能早日康复。但在林家栋看来,展哥作为照顾者,情绪早已到临界点,他只是碍于自己的身份,受社会伦理道德约束,只能心里祈求,哪怕停电都好,总之想找理由脱离苦海。
这些年,林家栋无论是在片场还是戏外,都会主动争取演出机会。“演员必须要争取演出,如果我听说有好的剧本和角色,肯定去争取,给导演打电话,见面聊聊”。在林家栋看来,有些电影是演员把角色带出来的,而有些是角色把演员带出来的。所以他觉得不光要努力诠释好角色,也希望能有好的角色出现在自己手里。
《手卷烟》(2021)中的角色就是林家栋争取来的,那个故事大纲很吸引他,虽然成本很低,又是新导演,林家栋还是决定出演,来支持导演做一部好的作品。
老派、较真儿,不信邪
虽然林家栋在《断网》里饰演一名网络保安公司行政总裁,但现实生活中他却对网络了解不多。他不懂什么银行理财,因为看过太多骗子卷钱的新闻,担心安全性。并且他觉得自己记性不好,老是去记密码,很烦。
林家栋的生活方式还是相对传统一些的,出门还是会带现金。他知道内地电子支付很普遍,但自己还是不懂怎么使用,他在香港最多会用八达通智能卡。“如果要来内地工作,待三个月到半年,会找朋友教我怎么支付,很多内地朋友说不用带现金,所以我必须适应新的状态”。林家栋说。
林家栋算是比较老派的人,他的衬衣一定要系到最上面的一颗扣子,很少穿圆领T恤去见人。现实生活中,他喜欢看片、看剧本、看新闻、听音乐。
林家栋有一个习惯,一直保持着去音像店买碟的这种传统方式,隔三岔五就淘回来一些欧洲、美国、伊朗等全世界各地的电影。音像店发行的电影更新速度会慢一些,但对林家栋来说,他不光是看电影,更重要的是能够看到其他国家的电影人是怎么制作电影的,为什么制作这部电影,它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因为碟片中有很多电影的幕后制作花絮,可以看到很多电影背后的故事,这对林家栋来说很重要,特别是他自己也写剧本,可以通过电影去了解别的国家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营养,丰富自己。
几年前采访林家栋时,他特意提到了当时看过的一部英国电影《我是布莱克》(2016),肯·洛奇执导。他犹如向投资人推销剧本似的给记者介绍起了故事:一个退休的英国老人,因为生病需要申请社会救济,他跑遍了各个部门都因为政府官僚所拒,就在申请有起色时,布莱克却死在了申请机构的洗手间里。
这次采访,他又向记者推荐了同一个导演的另一部作品《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2019),讲述了一个英国家庭的故事,丈夫在丢了工作后,怎么处理和太太及儿子之间的关系。他特别喜欢这种关注底层普通人的题材,他自己监制的电影也大多是这个方向。
2010年左右,林家栋很中意一个剧本,讲述几位暮气沉沉的老人重振武馆的故事,他把项目介绍给了当时的老板刘德华,并且成功说服他投资了这部电影,自己则担任监制工作,从最初的剧本策划到之后的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全权把控。后来,这部叫《打擂台》的小成本影片在次年的金像奖上击败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叶问2》等劲敌,摘得最佳影片奖。林家栋站在台上难掩激动之情,“《打擂台》的成绩无论好与坏,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后面的精神,后面的意义,是香港人的精神,是香港电影的精神。”
在去年金像奖颁奖典礼上,86岁的谢贤凭借电影《杀出个黄昏》中的精彩表现,拿下人生中第一个最佳男主角。而这部戏的编剧何静怡,曾拿着剧本敲过很多电影公司的大门,都因为老年题材没有市场被拒,只有林家栋对剧本有兴趣,为这部戏做监制、出品人,并参与了剧本创作。
之所以相继制作了两部老年题材的电影,林家栋说,社会对老人的普遍认知是,老人家年纪大了之后,好像就成了社会的负资产,慢慢降低价值。但他觉得,老年人的经验很重要,对于还在为生活拼搏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不是特别让老人家去看,我希望这些电影让年轻一代去看,他们有需要的地方”。林家栋说。
无论是《打擂台》中的泰迪·罗宾、陈观泰、梁小龙、邵音音,还是《杀出个黄昏》中的谢贤、冯宝宝,这些演员都不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创作以他们为主角的电影有一定市场风险。两部电影香港本土票房分别为450万港币和437万港币。
当初创作《杀出个黄昏》时,已经确定了谢贤出演,有人提出可以让他的儿子谢霆锋来演年轻版谢贤。对于这个提议,林家栋十分抗拒,他不想为了市场和票房来消费这对父子,这不是他制作这部电影的本意。他监制的电影,不会特别要求使用大明星,还是以剧本为基石,如果剧本不行,再大的明星也救不了。
对林家栋来说,电影除了有商业性和娱乐性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功能,让我们关心自己的生活方式,关心我们生活的地方。现在电影的娱乐性很多,但描述人跟人之间关系的电影比较少,他希望通过参与制作,让观众能够重新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很重要。
“有些观众喜欢娱乐性丰富的电影,还有一帮观众不看这些电影怎么办?就没有选择吗?不可能,我就做另一帮(人喜欢的),让观众在市场上多一点选择。去丰富每个人,必须要有一个平衡”。林家栋对记者说。
不能只是挂个名
林家栋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一个人静静的看剧本,每天至少一个。采访的前一天晚上,有个投资方拿着剧本找他,他说,不管演不演,先看一下再说。他觉得,每次看剧本对自己都是一个帮助,因为每位编剧想法不一样,对自己之后写剧本也会提供一些经验。
林家栋说,剧本想要打动他,不管是什么题材,必须要言之有物,要有实在的东西,让观众感动、反思,原来我们生活中忽略了这些人和事,我们是不是要慢慢去重新建立起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好。
每次收到剧本,林家栋都会问导演和编剧,角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动机。如果说不通,就要回去修改。《杀出个黄昏》的故事大纲早在2014年林家栋就收到了,当时的故事灵感来自编剧何静怡在社区中心的见闻,看到很多老人在聊天,就有了天马行空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大的间谍情报收发中心,故事由此展开,只是还不成熟,只能一稿一稿的改。
《杀出个黄昏》的剧本写了三十几稿,为了写好剧本,两个人在公司轮流休息,何静怡写完一稿,叫醒林家栋,让他改,自己去睡。林家栋改完后,再叫醒对方,自己接着睡……
无论是作为编剧,还是监制,林家栋都喜欢亲力亲为,不只是挂个名而已。“你必须喜欢这个电影才能去做监制,不能只当做一个工作。因为我不光要面对投资方、导演、演员,也必须要面对观众,他们想看什么电影,为什么要监制这个电影”。林家栋说,监制的职责其实不比导演少,除了现场拍摄,其他事情都要监制负责,甚至电影配乐、海报,后期宣传,自己都要一清二楚,否则怎么面对投资人和观众。尤其是新导演的作品,投资者可能是因为相信林家栋才去投资的,既然人家相信你,你就要让人家安心,一切都要亲力亲为。
从接手每个项目开始,林家栋就在想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开机之后,从导演喊出第一个“开始”,他就站在片场盯着,看演员排练、走位。每天收工前,他心里其实就在想着怎么剪,如果镜头不够的话,就会和导演商量再补两个镜头。否则,等到后期剪辑发现镜头不够,不可能再把演员拉回来演一遍。
在行业里这些年,林家栋的触手已经伸到编剧、监制、制片人等不同岗位,每个岗位他都很享受,都希望能做出一点成绩,让观众知道林家栋在这个行业里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他最渴望的。
而之前的所有幕后工作,似乎是在为他最后一步的导演工作做准备。林家栋手头有个关于救赎主题的剧本,很想自己尝试做导演。剧本的概念是另一位编剧想到的,两人从疫情前就开始创作,几年过去后,可能是经历过了一些事情,想法有点不太一样,还要进行一些修改。
“我必须很认真地去想清楚我要的是什么,为什么拍这部电影,不光是因为我写出来,最终要的是内心想表达的东西”。但让林家栋有点尴尬的地方在于,自己已经参与了编剧,监制肯定也是自己,还考虑担任导演,那要不要出演?“有些投资方说你演吧,其实我对那个角色很感动,我写剧本的时候也哭出来了,但编剧、导演、监制、主演一部电影,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到现在还不能肯定,能不能在一部电影中做这么多岗位,所以还得思考一下”。林家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