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普惠共享、深化应用、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强劲动能,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所有数字平台型企业不断思考的深刻命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数字化场景不断向更多领域延伸,数字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明显加快,“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由此促成南方都市报和快手大数据研究院的再次携手,于4月28日推出《快手促进就业与数字劳动者发展报告》。报告以短视频直播平台为切口,基于对快手生态的就业数据测算和带动就业的新模式研究,试图探索数字平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更多可行性方案。
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在引发劳动力市场的量变与质变。
关于数字经济、平台型企业促进和带动就业的相关研究,业界大多聚焦在平台创造新就业岗位的直接带动就业机制以及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带动更多就业的间接促进就业机制。
在这个基础上,课题组以快手平台为范本,结合数字平台型企业当前的发展特征,在吸纳、创造、促进就业方面的探索,提出数字平台促进就业成长模型(GROW)。
短视频直播新业态带动新就业
数字经济巨大的就业吸纳能力持续为经济社会带来稳定的就业岗位。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报告指出,以微信、抖音、快手、京东、淘宝、美团等为代表的平台,2021年为中国净创造就业约2.4亿,为当年约27%的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2022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发布的《短视频平台促进就业与创造社会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快手平台带动了3463万个平台就业机会。本报告根据上述计算模型结合最新数据测算得出,至2022年底,快手平台带动就业岗位为3621万个。快手带动就业的一隅也是数字平台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缩略图。
快手立足于普惠算法和丰富的内容供给,不断优化推荐机制,鼓励更多有创造力的原创优质内容生产的同时深耕产业,探索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平台的繁荣与其上下游产业带的持续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必然带来平台就业吸纳能力的持续提升。
报告显示,基于快手平台的内容与商业发展“双轨驱动”,在潜移默化中带动了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数。其中,截至2022年,快手内容生态带动就业岗位总量已达到2215万个;截至2022年,快手商业生态体系带动就业岗位总1406万个。
新职业不断涌现激发就业活力
根据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12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 7.51 亿。
近年来,数字平台型企业不断拓展“职业版图”,众多新型职业应运而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持续发展和迭代,带来了新业务与新需求,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职业种类,丰富了劳动者的职业选择。
自2019年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发布了5批74个新职业,大量新职业与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关。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依托丰富的内容、立足技术发展和产业延伸,一些新型岗位被创造出来,既包括传统职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再创新,如“短视频特效师”,也有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的全新岗位,如“商业化流量规划师”“电商操盘手”等。
而新业态也在孵化新型数字劳动者,截至2022年12月31日,快手直接和间接带动的新职业数量92个。
与此同时,数字新职业呈现多元化态势,就快手平台而言,带动的新职业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由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技术岗位,这些岗位是未来数字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具有强大内容创作能力的创作者群体,这些岗位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灵活、是拓宽劳动者获得收入的新途径;平台经济的新商业生产者,这些岗位具有商业属性强、高度产业化的集群特征。
“合适的工作,帮企业找更匹配的人才,这就是我在直播间的工作。” 互联网招聘师崔磊认为,“经济发展越迅速,企业越重视人才,人们就越需要带岗主播。”
在助农主播刘元杰眼里,“短视频+直播”相当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农具”,流量则转换为“新农资”。“真正的助农在于落地,就是你真正地把产品带出去,让农民看到东西是有销路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的受益。”
直播带岗为就业招聘提质增效
短视频和直播已经成为信息传递和服务社会的有效载体。在平台生态带动就业和数字新业态创造新职业之外,数字开放平台的特征也让快手有机会在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有更多探索和作为。
2021年,快手推出了直播带岗业务“快聘”。以信任和可视化沟通为基础的数字化招聘平台,相对于传统招聘模式,更高效地满足了供需两端的需求,有助于降低就业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丰富就业市场的岗位供给的同时,提高了劳动者求职匹配效率,降低了企业综合招聘成本。
基于信任和互动的新熟人关系,直播带岗的新模式不但为就业招聘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也为数字平台创造社会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数据显示,2022年快聘直播场次超过500万,提供岗位企业总数已突破24万个。
据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玉国介绍,2023年春节后,蒙阴县一家企业岗位需求暴增,通过快手快聘带岗直播,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达成了以往线下招工两三个月也无法完成的300~400人的招聘目标。
而数百公里外的江苏昆山,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巴城厂区运营总监刘斌发现了新变化,直播带岗将立讯“7天流失率”由原来的20%至30%降低到5%以内。
不仅如此,报告数据也在告诉我们,直播招聘提供丰富的岗位供给。
据报告显示,透过快手快聘,70.8%的简历投向了制造业,29.2%的简历流向了服务业。单就制造业和服务业这六个字,有些人认为还不够体现丰富的岗位供给,但这六个字背后,却蕴含了中国绝大部分求职者的就业流向。
在快手平台,普工、司机、保安、家政保洁员、配送仓储工人、技师、建筑装修工人、餐饮服务人员、客服,以及快递仓储人员,是投递简历次数最多的10个工种。
多方合力共促高质量充分就业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这是一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完成的答卷。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来自快聘的就业简历流向数据显示,制造业岗位依然具备高吸引力。体现优质劳动力动态流向的“城市就业吸引力指数”,也客观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工人流动特征:来自东部的新一线城市吸引力指数最高。
报告数据显示,接收简历最多的省份依次是江苏、山东、广东、北京、浙江等。苏州、常州、南京、海口、杭州位列城市就业吸引力前五名。
除了制造业地域分布等客观因素,以苏州为代表的制造业聚集产业带就业吸引力指数较高,也得益于当地政府、用工企业、数字平台各方协同,共促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合力,也形成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昆山模式”。
如今,各地人社部门更是纷纷下场试水,“直播带岗”已成为各地人社部门的标配。
政府部门也对“直播带岗”模式持支持和鼓励态度。人社部202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的通知》提出,要“推广运用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新型招聘对接模式,实现线上招聘活动不停歇”。2022年4月,由北京市人社局组织修订的地方标准《公共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规范》发布,这是首个明确“直播带岗”活动的服务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规范》除了首次将“直播带岗”纳入公共就业服务的范畴,同时删除了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职业信息分析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硬性准入要求。这既是对公共就业服务从业人员建立更科学的准入机制,也给直播带岗这个新兴行业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数字平台促进就业进入2.0时代
发挥平台科技创新优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这是近年来政府机构、行业专家和数字平台企业等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然而,不论是数字平台发展催生的新职业,还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的新就业,均可以视为数字经济对就业蓄水池的自然拓展。
在新兴数字平台企业对就业岗位天然的创造效应之外,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开放平台的作用,在促进就业方面有更多主动作为,兴起于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直播带岗模式,成为众多平台型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除了快手推出的“快聘”,2022年9月,抖音在直播间上线投收简历功能,2023年2月,支付宝宣布启动“促就业专项行动”,上线就业聚合频道,并表示后续将提供数字化产品和工具、开放直播能力。
在就业优先的战略之下,以创新创造、带动促进、数字提效和多方合力为特征的数字平台促进就业新模式的逐渐成熟,也预示着数字平台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入2.0时代。
采写:南都记者 汪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