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网上曝光了一组疑似柴静的照片,当天柴静素颜出街,穿着打扮都极为休闲自然。

如今46岁的她身材依旧是非常苗条的状态,照片中的柴静素颜不着装扮,头发随意扎在脑后,脸颊凹陷明显,如今的她看起来苍老清瘦不少,面容看起来比圈内同龄人苍老不少,甚至可以用衰老到认不出来形容。

提起柴静,许多观众对她都不会陌生。她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主持人,她总是给人一种温柔、坚毅、真挚的第一印象,并且这种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她曾主持过《东方时空》《看见》等节目,还曾在《新闻调查》担任记者,出现在很多新闻报道的第一线。


【资料图】

但是几年之后柴静却不受到观众的喜爱,因为她支持限制国家发展的不平等公约,而去误导民众,很多人就觉得她是双面人。她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中,久未露面现身。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柴静出生在1976年,她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老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她被培养出一副乖巧的淑女形象。

她自幼耳濡目染,也颇具文学天赋。在她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给学校的校刊写一些新闻稿,估计也是在那个时候,让她有了当主持人的梦想。

16岁那年,柴静考进了中南大学。当时中南大学还不叫中南大学,而是叫长沙铁道学院。柴静在父母的督促下选择了会计专业,其实她自己并不感兴趣。毕业后,柴静拒绝了山西铁路局工作,选择了在长沙追求梦想。

因为在那个时代。电台节目非常流行。也是喜欢。收听电台。对电台主持人那种娓娓道来的。主持方式非常喜欢,并且对此充满了憧憬才进。

所以在当时,柴静给湖南广电的一名在职主持人写了一封自荐信,没想到竟然被柴静的这种执着的热情打动了。顺利成为了一名电台主持人,节目叫做《夜色温柔》,是女性访谈类节目。

柴静用了三年的时间,让无数湖南人记住了这个在深夜能让人敞开心扉的主持人,但她的志向却远不止于此。

1998年,柴静去了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学成归来后又开始主持湖南卫视的访谈节目《新青年》。

由于此前已经在湖南广电历练过,柴静已经拥有了出色的工作能力,此时的柴静已经拥有了掌控大局的能力。现在的她只不过在等一个机会的到来。

在2000年,柴静终于获得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她被著名电视人陈虻直接邀请到中央电视台工作,这对于柴静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央视严格的要求,一度让柴静怀疑自己是否还能胜任主持人一职。但经过两年的历练之后,同时在陈虹的教导下,她还是站住了脚跟,节目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深得观众的喜爱。

那时的柴静,或许没有陷入情爱的泥潭,其展露出来的实力更加名副其实。她交往的男友,是已经成家立业的体育解说员苏群。本是郎才女貌的一对,偏偏男方有位怀孕的妻子,就是再一见钟情都有违伦理。

事情暴露之后,苏群立即跟妻子结束夫妻关系,拥美人入怀。柴静也没有选择跟男友一刀两断,而是继续与其同住。不放手的缘由是不是爱情,旁人不得而知,但她有资格加入央台的节目,其背后是否有男友的“助力”,始终是个争议点。

之后的几年,一直是柴静从主持人往记者转型的时期,因公去过一次珠穆朗玛峰之后,她与同组摄影师的绯闻满天飞。其亲口承认的动情,引起正牌男友的不满,两人不久就分道扬镳。

2003年,具有可传染性的肺炎四处肆虐,柴静主动请缨,率先在危难时刻进入小汤山病区,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她本可以选择安逸,不用只穿一套防护服,带着设备冲到前方。好在,七次与危险擦肩而过,并不是一无所获,她顺利成为公众熟知的记者,其影响力和公信力不可同日而语。

只能通过荧幕了解事态发展的大众,每天都能看见名为柴静的女记者,围着围巾,素颜出镜,站在镜头面前冷静地采访病人,以简洁的语言说明情况,再用柔和的语气激励大家共度难关,瘦弱又勇敢,坚定且有力。

柴静的敬业,让她被评为那一年的记者风云人物,也成为大众普遍认同的“公知女主持”。社会秩序恢复后,她出任主持人的节目无一不是知名栏目,包括《面对面》和《看见》等等。

进入传媒行业超过10年,让柴静足以形成强烈的自我风格。不同于其他记者公事公办的采访模式,她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既有火柴的热烈,又有冷静的时候。她会犀利地直剖嘉宾深处,也会适时透露出自己的个人想法,温柔感性,与弱者共情。

华南虎事件,以及上海倒楼等等,足以证明其职业操守。2008年的汶川,在现场的她没有将镜头对准自地下被挖出来的重伤者,而是选择去一个名为“杨柳坪”的普通受灾地,与灾民深入交流。

这样的“柴静式采访”,既有人抨击,也有人支持,并不是所有传媒人,都认同在大众眼中带有圣光的她。总是有记者和作家,抨击她出镜时的"表演"采访,连常常出现的皱眉、蹲、抱等动作,都被拿来批判。

作为记者,到底是要感当事人所感,还是应该置身事外,不在事件中暴露自己的存在,这是柴静受到指责的关键点。她本人也说过,“记者有责任记录持多种观点的人”,至于其言行是否真的做到毫无私心,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13年,柴静再次添上一把火,给评价的一端增加砝码。她出版书籍《看见》,以个人角度讲述自己10年来的心理和职业历程。这本自传性作品的好,很难不被发现,随着超100万册的销售量,以及年度畅销书籍称号的诞生,她的身上再添一个“被新闻界借去的作家”的标签。

2013年,柴静在美国产女的新闻,再次让她置身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原来,自从柴静在非典中的惊艳表现后,她就吸引了一个男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摄影师赵嘉。

作为国内著名的摄影人,赵嘉的职场履历,比柴静的还要金光闪闪。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做事向来不拘小节,大学毕业后在西藏工作了好几年,后来回京后在央视旗下的一家下属单位工作。

除了这个身份,赵嘉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摄影顾问,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技术与器材委员会委员。赵嘉撰写的《光的美学》、《上帝之眼》、《摄影的骨头》、《通往独立之路》等作品,让读者领略到摄影之美。

作为《时尚旅游》的签约摄影师,赵嘉跟柴静结合之后,柴静观察世界的视角,显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早在2009年5月的时候,赵嘉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举办了摄影展,真实展示了灾区儿童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灾区儿童工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努力。

由于经常在世界各地进行拍摄工作,赵嘉的婚姻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前妻跟他生有一子,或许是不满意这种“丧偶式婚姻”,两人因此分道扬镳。

跟赵嘉的工作性质一样,柴静作为央视记者,也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跑,相同的信仰跟类似的工作性质,让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相守。

两人结婚后,于2013年在美国生下一女,由于出生地在美国,按照美国法律,所以孩子一出生,就成为了美国公民。这件事,也让柴静成为舆论讨伐及媒体关注的焦点。

柴静赴美生子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也让柴静的事业大受影响,不仅她主持的节目停播了,她本人也被封杀,并且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但是公众对于柴静的讨论并没有就此停止,说白了就是,柴静对于西方国家有偏袒的心理。

比如在2010年,柴静对于西方国家提出的遏制碳排放的议案表示支持,但西方国家的这个议案实际上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遏制,但是柴静对于这样的议案却表现出一种支持的态度。

柴静对于西方国家的这种偏袒,也引起了国内很多专家的不满,比如丁仲礼院士就反驳柴静,说她不懂得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本来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采访,但是却被网友翻了出来。柴静的立场问题立马显现出来。遭到多人的质疑。

2015年,她推出关于空气污染的深入调查,并自费百万,拍摄与之相关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看似为民着想,但其中未必就没有包含私心,没有间接证明自己环境问题的正确性。

关于制作原因,柴静声称,“这是我与雾霾的私人恩怨”。她以女儿未出生就因雾霾被诊出病症为开篇,又抛出一系列数据,来说明雾霾的危害性。不说纪录片出现柴知然,是她想说明赴美生子是为治病,片子发出后,还有不少专家表示,其中的数据多为造假,贬低了我国,倾向于西方。

虽然柴静表面看起来很文静,但实际上她一点也不文静,她有常年吸烟的习惯,座驾也是排量很大的车,所以这样看的话,不知道到底是外界环境的原因,还是柴静吸烟的原因造成她的女儿遭受了这么大的痛苦。

因为这期节目,柴静的口碑再次崩塌,至此,柴静彻底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而她在《穹顶之下》翻车之后,也迅速隐没在人海中了。

如今已经移民到美国的柴静在那里抚养女儿,与丈夫赵嘉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但是她之前的行径却让人不得不怀疑她的人品。从万众瞩目,有口皆碑到饱受争议,柴静的一手好牌最终被自己毁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