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人利益和选择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抉择?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都涉及这个人类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引起了许多争论。

电影《流浪地球2》中,宇航员为了帮助地球摆脱月球危机,牺牲自己。(资料图/图)


(资料图片)

在传统的好莱坞叙事中,其个人英雄式的主角,往往有着普通人都会遇到的某种家庭问题,比如将要离婚,或者仍然放不下前妻,抑或已经许久未见处在叛逆期的孩子。这些影片中的主角,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放弃与家人见面/和解的机会,转身去拯救世界。在这种传统好莱坞故事的最后,编剧们也总会给主角一个童话式的合家欢结局:主角在拯救了世界的同时,也取得了家庭成员的理解。

这种童话式的叙事实在太过美好,美好到它往往只会出现在电影里。在不断变化的思潮和文化解构之下,好莱坞这种同时拯救世界和家庭的戏码也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了现在常见的“中产阶级庸俗化叙事”。在这种叙事中,宏大的目标成为故事的背景,占据叙事主体的是当代美式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各种琐事,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和解。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开始就不存在这种想当然的完美。中国文化强调和推崇的是牺牲与奉献,是舍小家为大家。

基于这种理念,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最终化解木星危机,让整个地球转危为安的解决方案里,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吴京饰演的刘培强的壮烈牺牲。

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理念和美学表达。基于同样的体系,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吴京饰演的刘培强会在面试时对着人工智能550W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李雪健饰演的周喆直会说“危难当头,唯有责任”。也正因为此,整部影片最大的泪点会是沙溢饰演的张鹏说出的那句“中国航天飞行中队,五十岁以上的,出列”。

这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式英雄,他们舍生取义时近乎圣人。不过,观众在感动之余,也难免心生疑惑:为什么我们的英雄总是那么惨?

当英雄主义遭遇现实质疑

从电影《流浪地球》上映的2019年春节,到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的2023年春节,四年间,现实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毕竟,在现实中,没有所谓的“主角不死”,也没有在最后时刻拯救危难的超级英雄。现实中的危机,落到当事人头上,是冷酷无情的“毁灭你,与你何干”(小说《三体》名句)。

电影《流浪地球2》中,图恒宇的女儿在车祸中失去了物理生命。(资料图/图)

在这种情况下,《流浪地球2》在创作层面,就面临这样一个极具挑战的难题:如何回应这种来自现实的质疑,并且让观众相信影片所表达的价值理念。

面对这个难题,《流浪地球2》给出了一个新的回答。这个回答,既不同于传统美式童话英雄的美好,也不同于传统中式悲情英雄的壮烈。这个回答的对象,指向每一个普通人。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流浪地球2》没有粉饰人类在面临危机时的各种苟且与丑态。

影片一开始,画外音就抛出了疑问:“一百年后发生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空间站坠落、月球发动机故障、月球撞向地球……一场场危机接踵而至。而在这些灾难发生时,影片中的人类,并不像黄金时代的很多科幻作品中描绘的那样空前团结、集体对抗灾难。恰恰相反,影片中的人类世界,一直被各种各样的纷争与隔阂所消耗。

空间站坠落,作为片中的第一场危机,本质上是“数字生命派”与“流浪地球派”之间由于理念不同而造成的人祸。第一台月球发动机和地球发动机的建造,更是陷入国际范围的扯皮和推诿。当月球即将坠落之时,地面上到处都是相互抢夺争斗,甚至相互开枪的人。即使最终把全球的核弹都运到了月球上,也因为核弹密码不共享而导致引爆月球的计划险些功败垂成。

不仅如此,传统的英雄主义,在片中也受到了理性的质疑。当刘培强说完“自古忠孝难两全”之后,绝对理性的550W用不带一丝感情的声音回复道:“请不要用比喻、隐喻或者反问来回答问题。”而绝对理性的550W接下来给出的“合理方案”(抛弃癌症晚期的妻子),则让之前在太空电梯危机中都临危不乱的刘培强近乎失控。

这种质疑,不是为了否定,而是在尝试给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解答。这个解答就是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

图恒宇。(资料图/图)

第三种解决方案

拯救世界、拯救人类未来这件事,对于图恒宇来说,从头到尾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已经死去的女儿丫丫一个完整的生命。相较于影片中其他英雄式的主角,图恒宇这个角色的行为显得相当“异类”。“异类”到就像是一个普通人。就连一直跟着他的那只电子军犬“笨笨”,也显得很是“狗随主人”。太阳风暴来的时候,它会第一时间躲起来,用防辐射隔离毯把自己盖好;去海底修根服务器的时候,它死活不想去,以至于最后是被人踹下水的。

图恒宇在整个流浪地球计划中走的每一步,都是被别人推着向前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从自己的女儿丫丫出发,权衡利弊,谈条件,讲得失。甚至他最后时刻的牺牲,也不是常见的电影套路中,角色在经历成长、感悟之后主动选择的舍生取义。恰恰相反,图恒宇的死亡,完全是一系列意外累加造成的。

但是,通过“数字生命”这个刘慈欣几乎没有正面涉及过的科幻设定,图恒宇的“牺牲”有了真正的意义。他和女儿丫丫在数字世界里得以团圆。不仅如此,进入数字世界的图恒宇,借助女儿丫丫记住的那三万位数字密码,完成了互联网北京根服务器的联结,从而成功启动全球的行星发动机,让人类躲过月球撞击。就这样,一直都是“普通人”的图恒宇,客观上完成了向“英雄”的蜕变。

电影《流浪地球2》中,图恒宇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自己已经数字化的女儿。(资料图/图)

由此,《流浪地球2》给出了对于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如何取舍的回答。那就是,完成了个人对家庭的责任,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同时完成那些对国家、对人类的宏大伟业应尽的责任。

这个回答不同于好莱坞美式童话通过拯救世界来获得家人的理解,也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舍小家为大家。但是,这个回答又是完全中国式的回答。毕竟,中国文化在强调“舍生取义”“忠孝不能两全”的同时,也讲究“论迹不论心”,相信“好人有好报”。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啊。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海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