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本义是指初生的种子植物、一般植物的幼株,有时专指某些蔬菜的嫩茎或嫩叶。


【资料图】

苗,是和春天一起来的。

破土而出的时候,苗的韧性和嫩绿,让春天的模样格外醒目。轻轻飘摇的时候,苗的娇小和青涩,又令春风和春雨格外温柔。

以苗为姓,总有一抹温柔,涌上心头。

楚材晋用

春天的苗,令人欣喜,让日子格外有盼头。

于是,古人特别选一处地方,称其为苗邑。那苗邑不大,常有新苗不断生长。苗邑,仿佛把世界上所有的苗都集中在一起了。

大约在公元前605年,楚国公族贲皇(斗贲皇)逃往晋国时,就看到这大片大片春意盎然的苗。不过,他没有任何心情来欣赏这份欣欣向荣,他的心中只有恐惧和害怕。他的父亲、楚国大夫伯棼(斗越椒)因发动兵变而兵败被杀,他是面临被诛连的命运,才亡命晋国的。

逃到了晋国,贲皇稍稍松了口气。晋国待贲皇礼遇有加,晋景公令其食采于苗邑(约为现河南济源西),即把苗邑赐给他。贲皇心中有了一丝惊喜,逃亡途中看到的苗,和现在成为他封地的苗邑,让他感觉到某种缘分。他遂以苗为姓,称苗贲皇。他的后世子孙皆随他以邑为氏,称苗姓,并尊他为苗姓得姓始祖。

在苗的蓬勃与安宁中,苗贲皇也慢慢地安下心来,他认真地为晋国效力。特别是在公元前575年晋、楚两国的鄢陵之战中,苗贲皇功劳极大。

鄢陵之战是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约为今河南鄢陵县)发生的战争。当时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怀恐惧之心,苗贲皇告诉大家不要怕。熟悉楚军内情的苗贲皇献计于晋厉公,告之楚国之精兵俱在中军,可先攻击其左右两军,再乘胜合攻中军,定可一举击溃楚军。晋厉公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大败楚军。

苗贲皇的故事,被称为“楚材晋用”。苗,是见证者。

历史上“楚材晋用”的故事不算少,在苗贲皇之后,又有一个,也得到过苗的见证。

那是春秋时期楚国官员伍举的故事。伍举是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伍员(即伍子胥)祖父。大约在公元前547年,伍举因岳父王子牟(楚国公子)犯事而避祸逃亡,他先逃到郑国,准备再逃到晋国。在郑国都城郊外,伍举遇见好友蔡声子(蔡国蔡文公的孙子),表达了还是很想返回楚国的愿望,声子表示一定会帮助伍举。俩人相见时,正是春苗勃发之时。路边有一丛荆草刚长出,俩人便拔下一些荆草,将荆草铺在地上,相对而坐,一边一起吃随身带着的食物,一边谈心。苗,见证了患难真情。

蔡声子靠着智谋帮助了伍举。他到楚国与令尹子木会谈。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官衔,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主要由楚国贵族中的贤能来担任。蔡声子告诉子木:以前从楚国逃到晋国的人,都被晋国重用,包括苗贲皇等,给楚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现在伍举也逃到了晋国,如果被晋国重用,指不定会给楚国添多大的麻烦呢!子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向楚王禀报,楚王便增加了伍举的爵禄,让伍举回到楚国。

当伍举与前来迎接的的儿子相见时,又是春苗勃发的时候。苗的见证,简直首尾呼应。

严格地说,伍举的故事,只能算“楚材晋用未遂”,但历史上却把它当成了“楚材晋用”的典故和成语。换一个角度来想,未遂也好,既遂也罢,“才”,终究还是得到了善待。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发光,没有人可以使其真正地埋没。这也像苗。苗,得到的也是善待。

祝由鼻祖

苗,也值得被善待。

很多的苗,不仅可以作蔬菜食用,还有清热解毒、养颜健体等功效,例如,蒲公英苗、艾叶苗、红薯苗、花生苗、豌豆苗等。要说用苗高手,就要数“上古为医者”苗父了。

西汉宗室大臣、文学家、经学家刘向的《说苑·辨物篇》如是记载:“吾闻上古之为毉者,曰‘苗父’。之为毉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轝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医乃毉之简化字。苗父的诊治手法和过程奇特而超常,他把菅这种禾本科菅属草本植物的苗及全草编成席子,供自己和病人坐、卧,又用各种草苗及草扎成狗的模样。对于任何前来求助的病人,他都拿起一只草狗,面对北方,口中念念有词,每一次治病都只念十个字。之后,无论是扶着来的、还是抬着来的病人,都能康复如初。

苗父便被称为“祝由师”,他开创了后世“祝由”及“祝由科”。“祝由”是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等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含祝祷、祝说、诛除之意;“由”者,病的原由也。祝由治病不用药或少用药,而主用祝由师的意念、符咒产生的场来治疗各种疾病。在古代,祝由科对祝由师要求很高、很严,除了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还必须遵守很多清规戒律。例如,治疗前要清净斋戒百日,使内心平静、心无杂念、意念专一,以达到祝由场纯正、没有邪念浊气干扰的目的。

从现存典籍来看,“祝由”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移精变气论》:“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也是“知百病之胜,知其病之所从生”,达到“以精移气、通达气血”的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五十二病方》也记载了祝由的内容,这部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于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方书,记载的巫祝治病的方法达30条,涉及病症13个,大致分为祝愿辞、祛邪辞和诅咒、威慑辞三大类,此书还首次记录了祝由术与药物、调气、导引吐纳等方法配合使用的施治案例。

当然,在现代有些人看来,“祝由”带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是“巫术”,但现代也有很多人认为,“祝由”是包括“心理疗法”在内的治疗方法,对一些心理因素引发的疾病肯定有效果。“祝由”产生于人类文明的早期,具有前科学性,其对祝由师的要求,更是对现代心理咨询等良莠不齐的行业起着警钟长鸣的作用,这些行业的从业门槛和考试标准都应该提高,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更应该向古代祝由师学习,具备良好的品德以及专业的医药学、心理学等知识。任何行业,只有让优秀的人来做,才会有希望,就像春天的苗一样。

苗父之姓苗,不仅是因为其懂得苗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还因为其善用苗来行祝由。从现代医药学角度来看,苗父在祝由时,选择菅和相关的草及苗,也是取其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苗父之术,堪称典范。

苗父被视为传奇,也被遵为苗姓得姓始祖。

苗训辅宋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还有这样一位苗姓人,既有苗父的专业能力,更有苗贲皇的智谋。这个人名叫苗训(925年-997年),字广义,河中(约今山西永济)人。

苗训自幼好学、兴趣广泛、才智过人,少年时远赴华山学道,深得道士陈抟的真传,出师时已经成为胸怀韬略、满腹经纶和精通天文占卜、医道玄学的济世贤才。

在游历过程中,苗训目睹山河破碎、百姓穷苦之惨状,决心救民于水火。他在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搭起一座简易茅棚,坐诊看病,药到病愈;吉凶祸福,推断如神,故声名远播,门庭若市。苗,也是他经常应用的。

如果苗训的故事,只在这方面延续,那他只会成为人们眼中身怀绝技的江湖术士。然而,机遇这个东西太奇妙了,它让苗训,遇见并成就了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那时,一直在江湖上闯荡的赵匡胤,一路向北而行,漫无目的地走在谋生之路上。当他经过苗训的家乡时,已经成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落魄路人。在那个战火频发的年代,像赵匡胤这样的落魄人遍地都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苗训看到赵匡胤时,却觉得眼前一亮,当即认定此人必成大业。

苗训将赵匡胤请入家中盛情款待,为赵匡胤仔细分析天下大势,定下建功立业的方向和道路。赵匡胤前往后汉投靠时任枢密使的郭威、在军中立功的起步策略,就出自苗训之手。赵匡胤对苗训经天纬地的才华钦佩万分,称其“诸葛孔明再世”。临别时,苗训又慷慨赠送了盘缠和衣物,更是让赵匡胤感激涕零。赵匡胤与苗训约定,待时机成熟,必共谋大业。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推翻后汉统治,夺取帝位,建立后周,赵匡胤因作战勇敢被提拔为军队行列头目,结交了郭威养子柴荣。显德元年(954年),柴荣即位称帝,为后周世宗,赵匡胤被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侯,成为后周禁军高级将领。这时,他把苗训请到了身边。苗训便辅助赵匡胤,直至宋朝建立。

苗训的功绩是显而易见的。赵匡胤在滁洲、六合、寿洲等地取得战绩中的政治主张、团队组建、战役谋略等,都出自苗训之手。经苗训用心布局、巧妙运作,至显德六年(959年)柴荣病逝时,赵匡胤已形成“文有苗训、赵普、楚昭辅,武有潘美、高怀德、石守信、郑子明”的势力集团。

柴荣的第四个儿子、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之后,赵匡胤在陈桥驿(约为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上演“黄袍加身”之剧幕,胁迫柴宗训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赵宋王朝,也是苗训精心策划、周密运作的结果。

从苗训的事迹来看,苗训就是那个让赵匡胤一路顺畅、犹如得到老天帮助的人。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想得到这样倾力相帮的人呀。然而,这又是多么难得。可以说,如果没有苗训的慧眼识人、运筹帷幄,就没有赵匡胤的伟业。

值得一提的,是苗训的头脑清醒、懂得进退。宋朝建立后,苗训不忘前朝功臣“兔死狗烹”之结局,在最后为赵匡胤谋划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戏码、保住了众位功臣的性命之后,也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官卸任返回家乡。

也许,苗训的初心,只是想救助百姓;但是机遇,让他辅佐君王。然而,他终于还是选择回归初心。苗训的清醒,让他保住了最重要的东西——生命。

从家乡出发,又回到家乡。就像苗,从春天走来,经历风霜雨雪之后,又回归春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把苗又握在手中的时候,苗训微微地笑了。

有苗的日子,总是温柔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