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水之道》正在上映,影片将背景设置在海洋中,讲述水系部落之间发生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各种神秘的海洋生物和美轮美奂的水下世界,而影片中各种看似奇特的生物,在现实世界中都能找到参考的原型。
多姿多彩的珊瑚礁
影片的海洋中,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宝地十分惹人注目,这参考了地球上的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中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主要是由礁石和生活在其周围的动植物组成,礁岩来自于珊瑚虫的骨骼,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米粒般大小的珊瑚虫一个接一个地生长,在身后留下自己形成的骨骼,最终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珊瑚礁,其间可谓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变化,这也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处。
(资料图片)
珊瑚礁之所以能长得那么大,关键在于珊瑚上与之共生的一种藻类——虫黄藻。它们不仅和珊瑚虫相依相生——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盐与二氧化碳,后者则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与氧气回馈给珊瑚虫。不同的珊瑚还有不同的颜色,珊瑚虫本身的颜色来源于其具有的红、绿色荧光蛋白及色素等,而珊瑚礁的五彩斑斓来自于珊瑚骨骼形成时掺杂的杂质元素,例如红色,正是珊瑚骨吸收了较多的铁元素的缘由。
珊瑚礁不仅是一处美丽的景色,在生态环境中更是有着极大的作用。据统计,作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全球的珊瑚礁仅占0.25%的海洋面积,却养育了超过1/4种类的海洋生物,可谓是保障海洋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的一环。
珊瑚礁还能减缓海浪的冲刷,因为珊瑚礁的表面崎岖不平,坑洼较多,海浪受到的摩擦较大,冲刷的能量因此被大大减弱,从而降低了海岸的海浪高度。此外,珊瑚礁还有过滤海水的作用,组成珊瑚礁的珊瑚虫还含有多种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可以帮助人类进行生物药品的研究。
伊鲁与海中霸王蛇颈龙相似
电影中,女主骑着伊鲁在水中遨游,英姿飒爽的镜头一定也让大家“帅到了”。而伊鲁帅气的长脖子,鳍状肢和舵状尾巴,与地球上已灭绝的蛇颈龙非常相似。
蛇颈龙是已灭绝的一类大型海生爬行动物,因有着像蛇一样长长的颈部而得名,出现于三叠纪晚期,于白垩纪末全部灭绝。如同电影里呈现的一般,蛇颈龙是海洋中的常见生物,也在食物链中占中上层。蛇颈龙有着庞大的身躯,似乎是“海中霸王”的料子,但它们却是以鱼或是贝类为食的吃小生物的动物。同时,蛇颈龙的牙齿尖锐而细长,壮实的鳍赋予了它们良好的机动性,两者都大大增加了蛇颈龙捕食鱼类的优势地位。
蛇颈龙最早在1821年被发现,蛇颈龙的化石也是首个被科学认可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而近代在中国发现的“威远中国上龙”化石,也属于蛇颈龙一类。
掠波翼龙像是恒河鳄
与飞鱼的结合体
掠波翼龙载着男主在海面腾跃的画面可谓深入人心,这一生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飞鱼,而它充满尖牙,张得大大的嘴巴更像是一只恒河鳄与飞鱼的结合体。
但飞鱼可没有掠波翼龙看起来那么大,甚至气质也完全不如掠波翼龙般威武。飞鱼的体长多为五厘米到二十厘米,最大的记录也只有四十五厘米,体型轻,体重小,加上流线型的身材,是它们飞翔的硬性条件。然而,飞鱼并不是“飞翔”,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滑翔”,滑翔的关键即是依靠尾翼在出水瞬间高速震动的“弹射起步”,加上在空中展开胸鳍完成的。这一动作可令飞鱼出水瞬间得到每秒18米的高速,可持续滑翔二百米到四百米。
而在我国贵州出土的兴义飞翼鱼化石,距今已达2.4亿年,为古生物学界提供了地球上最早的水上滑翔的脊椎动物证据。
掠波翼龙的血盆大口,很容易让人想到恒河与印度河的霸主之一——恒河鳄。恒河鳄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鳄鱼之一,最令人惊叹的便是它的长吻,吻部细长,布满可达一百多颗尖牙,身长最长达6.5米。但如此威风的恒河鳄如今全球仅存约300只,已是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极危物种。
阿库拉鲨参考了
鲨鱼和史前巨兽邓氏鱼
阿库拉鲨非常凶悍,象征着居住在水中的梅特卡伊纳氏族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在俄语中的“akula”即为鲨鱼的意思。阿库拉鲨不仅参考了鲨鱼,与另一史前的顶级生物——邓氏鱼,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邓氏鱼是生活在泥盆纪的一种海洋生物,巨大的咬合力和旺盛的食欲,令它高居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邓氏鱼身长约十米,重达将近四吨,而这一头怪兽身上更恐怖的是,它将近三吨的咬合力足以瞬间将一头鲨鱼拦腰切断。
但邓氏鱼“无所不食”也让它承受消化不良的困扰,经科学家发现,邓氏鱼的化石常伴随着半消化的鱼类,由此可见,邓氏鱼捕食的食物没有经过十分完整的消化,“生吞”也从另一侧面看出邓氏鱼残暴的霸主地位。
源自微信公众号数字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