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莫高窟众多精美绝伦的洞窟藻井中,有一类生动形象且构思巧妙的主题——三兔共耳图,以其灵动和神秘之感,一直以来就让人驻足流连,引人产生无限遐想。

画面中有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耳朵,三只耳朵两两重合、和谐共生。同时,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潜在的中心点,三只兔子首尾相连,仿佛在围绕其进行回旋奔跑。画面整体简练概括、舍冗去繁,不仅与周围的圆形曲线和莲花、飞天等图案相映成趣,还营造出三只兔子相互奔跑追逐、循环往复的动感画面,产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视觉效果。据统计,这一图像在敦煌壁画中并不是孤例。那么,这一图像有什么特殊寓意呢?


【资料图】

冬去春来,三兔开泰

《周易》六十四卦之中有一“泰卦”,“泰,小往大来,吉亨”。成语否极泰来即源于此。

农历十一月冬至时,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阴气渐去,阳气始生,故认为冬至为“一阳生”,十二月则为“二阳生”,以此类推,正月即为“三阳”,而易经又以正月为泰卦,故有“三阳开泰”之说,有冬去春来,阴消阳长,吉祥亨通之意。《宋史·乐志七》中也记载:“三阳交泰,日新惟良。”寓意新旧交替,万物复苏。

“羊”与“阳”同音,羊在古代也经常作为代表吉祥的神兽,故而演变成了“三羊开泰”。那么,这与三兔图像又有何关联呢?

据统计,莫高窟现存有“三兔藻井”图案的洞窟有18个,其中隋代8个,初唐1个,中唐5个,晚唐4个。可以发现这一图像集中在隋唐时期。隋代皇帝为“杨”姓,为避君主讳,加之兔子也为吉祥之兽,遂改为兔,于是便有了三兔图。

在十二地支中,兔对应卯,卯时在古代对应的是早上的五点至七点,是一天之晨。因此,卯表示“新”意,代表黑暗过后的黎明,所以充满着无限生机。

三兔莲荷,瓜瓞绵连

仔细观察,敦煌三兔图像大多分布在藻井之内,藻井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为覆斗形建筑的窟顶装饰。

敦煌壁画中的三兔藻井多以莲花为背景,一是古人认为莲花属于水生植物,可以克火;二是莲花在佛教中是圣洁光明的代表;三是莲花多子,有连生贵子的美好寓意。

而作为主角的兔子在古代也被奉为生育之神,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提到,“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望月而孕”当然是无稽之谈,但这种说法在古代却颇有市场,又“案明徐树丕《识小录》卷一云:‘中秋无兔不孕。俗曰:兔无雄,望月而生也。’”认为凡间的兔子皆为雌性,只有月亮中的兔子为雄性。

兔子也代表着永康长寿。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一云:“虎及鹿、兔皆寿千岁。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能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南朝梁简文帝《上白兔表》则记载,兔子“四灵可迈,既验玉衡之精,千岁变采,有符明月之状”都传达出兔子是长寿的代表。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玉兔捣药”捣的就是长生不老药。可见,兔子富有灵气,是安康长寿的吉祥物。

三世轮回,皆为善果

敦煌莫高窟是佛教文化的殿堂,三兔图像亦是宣传佛教教义的重要载体。

兔子是佛本生之一。本为原本、本来,生为人生,所谓本生指的就是佛祖的前生。我们熟知的九色鹿的故事也是佛本生之一。《梵网经》中曾提到,佛陀“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佛教认为佛祖释迦牟尼要经历种种旷世磨难、善行转世,方能修成正果。而兔子即是佛祖的前世之一,在《六度集经》《旧杂譬喻经》《菩萨本缘经》《本生经》和《杂宝藏经》等佛教经典中均有“兔本生故事”的记载。

佛陀投生为兔胎,有一道人于山中修行,常有狐、猴、獭、兔四兽闻道听经。久而久之,道人的粮食耗尽,四兽各行求索,以供养道人。猕猴在山中找到了美味的果子,狐狸化作人求得了一囊饭食,獭在河中捕到了大鱼。只有兔子没有觅得食物,它便决定舍身供养耳。它到林中取樵,燃火作炭,以身入火。这一举动感动了佛陀,遂得转世。可见,兔子在佛教中是善良、智慧与勇敢的化身。

另外,在佛教中还有“三世佛”之说,壁画中的三只兔子分居三方、争相追逐,分别代表着“前世”“今生”和“来世”,三只兔子通过耳朵彼此联系,浑然一体,象征着三世前后相继、互为因果、生死轮回、不离不弃。而良好的人性和品格,才是开启循环的唯一钥匙。

同时,道教也宣扬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生”说法,因此三兔共耳图亦象征着生生不息。

可见,三兔共耳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有机结合, 更是洞窟功德主们朴素的多子多福、健康长寿、转生轮回的美好祈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