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几天前,属于米兰这座城市的传统盛会——第26届米兰国际手工艺品博览会举行,来自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的手工艺品匠人,在这一舞台上分别讲述蕴含不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故事,也让我想起赴欧留学期间的米兰之旅。

无论是工商业及交通发展水平,还是文教、艺术、体育和传媒等领域,这座意大利历史都会都能展现出相当有质感的独到之处,尽管同时仍有很多进步的空间。按照城市研究的术语,可以将之理解为较高“能级”的意大利代表性城市。从个人的体验来说,其古典与活力交融的城市特点,使访客置身其中时,常有“仗剑走天涯”之感,至今难以忘怀。

与不少欧洲名城一致,米兰也是一个“walkable(步行友好型)”的城市,不论是大广场还是街头巷尾,总有热爱运动的群体或健身跑,或运动骑行,遛狗的中老年人都精神矍铄。在离大广场不远处,我们一行人就看到了一对同时遛着五六只大小金毛的老年夫妇,十分感佩于其“家庭成员”的结构。

印象深刻的还有当地青旅,学生时代解决旅途中的住宿问题,青年旅舍当然是首选。我们选择的米兰青旅并不是德国或奥地利式的大型青旅,倒是很有当地特色,完全是由当地大学生运营的,打招呼或“Ciao”(意大利语“你好”)或“Hello”“Hola”,意式英语韵律感十足。在这里,肤色、语言、年龄都不是太大的界限。旅舍还自带一个小小的院落,红墙绿树,并没有收拾得一尘不染,却多了几分随性。白天这里是安静的,到了晚上就热闹非凡。“各路人马”回来后,院落里灯光摇曳,各国青年在这里或擦肩而过微笑打招呼,或三两小聚,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在这里相遇,结交新朋友,说着各自的故事,就中餐、法餐、意餐和土耳其餐的“排名”各抒己见。那一刻,“世界之大,世界之小”有了具象化的表达。不过,我们中国同学还是有“早睡”的习惯,一般不在户外待到深夜,而对很多欧美青年来讲,晚上的活动才刚刚开始。

青春的碰撞之外,在这座城市感受更深的是时光的巍峨。米兰的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00年,曾几度成为西罗马帝国首都。因其地处自然条件优厚的伦巴第平原中央位置,很早就成为欧洲大陆上几条重要商路的交会处。事实上,米兰也得名于其地理位置,米兰(Milano)在中世纪时期被称为Mailand,来自凯尔特语的Mid-lan,本意就是“平原中心”。公元11世纪起,米兰一度通过伦巴第同盟在神圣罗马帝国范围内获得了相当多的自治权和特殊地位。更为显赫和发展繁荣的米兰则出现在14—15世纪,著名的米兰大教堂也是这个时期得以兴建,并历时五个世纪完工的。在斯福尔扎家族的统治下,米兰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城市之一,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伯拉孟特等艺术巨匠都曾长期在米兰工作,留下了《最后的晚餐》等艺术珍品。现保存《最后的晚餐》的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面向访客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定,为了壁画的保存,参观者不仅要经过三道安全门才能来到入口处,而且最多只能停留20分钟就得被“请出”,非亲历无法言其感触。

正因为米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漫长的建城史,现代米兰身上的古典美美不胜收。称得上是古典米兰“地标”的宗教建筑、别墅与宫殿、博物馆、图书馆、剧院以及广场和其他形式的公共空间可以开列一个长长的名单。当然,如果拜访的时间极其有限,一定要驻足“打卡”的古典米兰标志,我想,当然是米兰大教堂及其所在的广场了。

使用白色系大理石打造的米兰大教堂,与米兰王宫、伊曼纽尔二世拱廊等建筑共同“合围”出主教座堂广场。这是米兰七个世纪以来的城市几何中心和商业中心。今天的米兰,各项大型城市庆典活动仍主要在此举办。米兰大教堂这一建筑本身也确实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精品,其独特之处在于建筑上半部分哥特式的138座尖塔与下半部分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立柱、浮雕形成了异想天开式的统一与融合。置身广场,极目而视,何谓文艺,恍然大悟,这样的视觉冲击,古典中透着时尚,文艺且穿越时空,确实不多见。

拥有如此文艺的城市基因,也难怪米兰的时尚灵感有“取之不竭”之势。若论时尚米兰的代表性品牌,当数米兰时装周。它位列全球“四大时装周”,与巴黎、伦敦和纽约时装周分庭抗礼。也即,米兰在时装发布和引领时装潮流的地位上,获得了与巴黎、伦敦和纽约完全一致的“城市能级”。

值得一提的是,米兰的时尚活力还来自这里的高校。它拥有全意大利10%的大学师生,除米兰理工大学和米兰大学等大型高校外,位于米兰的布雷拉美术学院、米兰新美术学院、欧洲设计学院、马兰戈尼学院和米兰音乐学院分别致力于美术创意、视觉艺术、时装与工业设计和音乐研究。在既古典又时尚的米兰,艺术类院校同样是城中一景。步行米兰,时不时就会路过一些赫赫有名的艺术类院校,突然就会想起运营米兰青旅的意大利大学生们和意大利式的表达。希望将来能再访米兰,再度感受这座城市的古典、时尚与活力。

作者:张鹏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教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