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雷基帕,中国人大多比较陌生,的确,实地探访得知,那里目前鲜有中国人的足迹。其实,该地是秘鲁人口百万的第二大城市,位于海拔2300多米的南部高原,有古印加文明的遗存,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白色之城”是这座高原古城的别称。古城大部分醒目的建筑物都是白色,是用一种白色的火山凝灰岩建造,这也正是其“白色之城”由来。
火山围绕的城市
(资料图片)
阿雷基帕周围有多座休眠火山,海拔5800多米的米斯蒂火山和海拔逾6000米的查查尼火山最为有名,山顶常年覆盖着白雪,在城内高处肉眼可见,与古城的建筑物白色外墙交相辉映。
漫步古城,可以实地细观建筑物的白色外立面。跟拉美很多地方一样,这里市中心也有个武器广场,是人们喜欢聚集的地方,由若干白色建筑围合而成。在棕榈树、喷泉、石块铺就的地面映衬下,阿雷基帕大教堂的白色外墙、深棕色大门、建筑物上部精致的浮雕都让人印象深刻。这座大教堂使用白色火山岩建造,左右两边各有一座白色尖塔,于1656年建造完成,经历过1844年的内部大火,1868年和2001年的地震摧残,经过政府修复,得以保持城市地标的风采。
拱门、拱顶、巴洛克式装饰壁画出现在教堂、餐厅、高档住宅等很多建筑物上,安德鲁西亚等欧式建筑风格与用火山岩打造的厚实的当地建筑技术相融合,富有创新之处,构成了比较独特的景观,这正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色彩丰富的“城中之城”
说起城市的色彩,不能不提到被誉为“城中之城”的圣卡塔利娜修道院。这座修道院始建于1579年,位于阿雷基帕市中心,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集教堂、庭院、居室、厨房、回廊等设施于一体,里面有广场和街道,四周有雄伟的高墙与外面相隔,对外人仿佛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它由一位富裕的寡妇创办,很多修女来自西班牙富有的家庭,据说这里建立之时是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修道院。
白、蓝、红是这里的主色调,粗犷鲜艳,饱和度高,对比鲜明,很多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白色无疑是主色,因为这里的外墙和楼房是用米斯蒂火山2000多年前喷发时产生的白色火山岩建成。蓝色在当时是尊贵的象征,因此蓝色区域是修道院的“高档区”,庭院装饰漂亮,房间面积偏大,家具风格精致,高处壁画精美,同时还配有专用厨房、内部花园、祷告房间、佣人住房等。红色区域则高下立现,房间框架窄小,室内陈设简陋,厨房、餐厅、洗衣房和露天浴场都是共用的。修道院里有狭窄幽深的小巷,也有收藏丰富的大图书馆。街道、广场上都栽种了颜色多彩的鲜花,墙壁上有色彩艳丽、用心绘就的图案,园内还展示有珍贵的近代优秀油画作品和彼时修女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极富传奇色彩的城市
除了白、蓝、红的实体色彩,这座城市还有几个“色彩”也令人关注,那就是阿雷基帕名字由来的神话色彩,少女以身祭奠山神的神秘色彩、山鹰在数千米深谷腾飞的神奇色彩。
阿雷基帕这个名字出自印加语。当地流传的神话故事显示,印加帝国第四代国王梅伊塔卡帕特来到这里时,为这片土地的肥沃美丽而惊喜,而且发现这里恰好处于连接海洋和古城库斯科的重要战略位置,于是便赞叹说“阿雷基帕”,其含义是“好,我们就在这里住下”。阿雷基帕此后也就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
有着神秘色彩的少女名为胡安妮塔,美貌出众。距今500多年前,她十几岁时,被印加酋长选作献祭给山神的祭品。当时的古印加人认为火山爆发、地震等天灾是触怒山神导致,于是举办用活人献祭的祭典,深信此举能帮助族人远离灾难。这名少女随族人登上山顶,被喂食一种迷药后放入挖掘的洞穴中,从此冰冻于山顶上。在现代人看来,这是个愚昧、残忍又凄凉的故事。冰冻少女于1995年被考古学家在安帕托山顶发现,当时其皮肤、指甲、头发、牙齿等还几乎完好,后被移入阿雷基帕城中的安第诺斯博物馆,沉睡于零下20摄氏度的冷藏箱中。
有不少人来阿雷基帕,据说是专门奔着科尔卡峡谷与安第斯神鹰的神奇色彩来的。该峡谷深约3200米,是世界上第二深的峡谷,稍逊于深度超过5000米的我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欣赏险峻、神奇、壮丽的峡谷风光,是来这里游客的重要目的,观赏翱翔的安第斯神鹰则是更吸引人之处。神鹰是西半球最大的鸟类,体重高达15公斤,张开的翅膀宽度能达到3.1米。在南美洲早期的部落文化里,安第斯神鹰就被奉为神明,是太阳神的使者,象征着美好、强大与勇敢,被南美洲多个国家奉为国鸟。据科学家用仪器观察,安第斯神鹰善于借助上升的热气流来保障自己长时间飞行,即便无风也能自由滑行,有的竟然可以不扇动翅膀持续滑行三四个小时。
作为一座高原城市,阿雷基帕的底色是白色,但是它同时也是五彩缤纷的。市中心广场上的棕榈树与城市道路隔离带间的草丛,都在阳光下闪烁着绿色的光芒;道路上原住民女子穿着的民族裙装,则是以白色为基调,上面有五颜六色的刺绣,像整座古城一样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