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资料图片)
科普·《深潜》
《泰坦尼克号》的拍摄地
电影《泰坦尼克号》(1997)剧照
▌高仲泰
最早到达马里亚纳海沟的是一个美国人和一个瑞士人,他们于1960年1月23日驾驶“的里雅斯特”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人类深潜的世界纪录。潜水器的窗户外面是无际的黑暗和万古的沉寂。潜水器射出的黯淡光柱下,荒芜一片,沉积物飞扬起来,云山雾罩似的。他们几乎什么都没看到,在沟底待了20分钟就上浮了。但不管怎样,这是人类第一次到达这颗星球海洋的最深处,被称为地球第四极的所在。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再也没有人深潜到这个极地。相比之下,当时踏上过月球表面的航天员已达12人了。
直到2012年,加拿大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进行了一次马里亚纳海沟之旅。卡梅隆曾经拍摄过两部与深海有关的电影,一部是科幻片《深渊》,另一部是海难片《泰坦尼克号》。后者凄美的爱情故事和电影音乐,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卡梅隆计划到地球第四极探险,这恐怕与他的深海情结有关。他驾驶的一台万米载人潜水器,名为“深海挑战者”号,是由澳大利亚一家私人公司建造的,卡梅隆自己支付了部分资金,其他资金来自商业赞助。他一再宣称这是一次科学考察,但从潜水器的设计方式来看,拍摄电影才是他的主要目的。潜水器上安装了两台3D高清摄像机和一台庞大的照明设备。他也想破一次纪录,以扩大自己的影响。科研只是附带的项目。他在拍摄两部电影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深海知识,对1960年“的里雅斯特”号深潜马里亚纳海沟的经过也做了深入的解剖。
这台载人潜水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形状像一根圆柱。有人戏称它是一支巨型的雪茄。它的顶端略呈锥形,能减少海水的阻力,加快下潜速度。它的直径只有1.1米,仅能容纳一人,而且只设一个观察窗。这与后来中国研制的万米载人潜水器比起来,显得非常粗糙和简陋,但卡梅隆勇敢地乘坐它深潜了。
最终,卡梅隆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成功地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比“的里雅斯特”号的下潜速度快了一倍。但是在下潜过程中,重压之下外壳严重变形。潜水器坐底以后,冲击力使得摄像机和机械手出了故障,12个推进器坏了11个,导致潜水器原地打转,失去了前进的驱动力,原来设定的科考项目难以进行。卡梅隆本来也无意于科研。沟底一片黑暗,笼罩着厚重的阴郁气氛,阒寂无声。深海生物稀稀落落,有些发光的东西如萤乱舞。没有看到结核矿,只有厚厚的沉积物。有的地方喷着一股热气,冒着一串串水泡,这里其实是热泉(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但卡梅隆幸运地没有靠近热泉,因为热泉涌出的水温度极高。卡梅隆对这些兴趣不大,他不是下来科考的,对这方面没有特别注意。
卡梅隆自带摄像机,透过观察窗,拍摄了一些镜头,这些镜头显示了一个令人好奇的海底世界。画面上是黑暗和静寂,峭壁影影绰绰,平坦的海底如死水一般,沉积物大量扬起。他把探险的全过程,包括潜水器的外形、下海的过程、设施的损坏、舱内的情况,用摄像机自动拍下,后来剪辑成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轰动一时。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记录深潜的纪录片,吸引了无数人观看,并引起了人们对深潜的兴趣和向往。
以上这3位深海探索先驱者并没有真正进行科研作业,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纪录、拍摄一些照片、摄录一些画面。这些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正如登山家乔治·马洛里所说的“因为它在那里”,这条最深的海沟还是继续引诱着人们去探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