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川渝
近日,冯小刚在对话节目《非常道》中一反常态,他竟然能说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句话。
(相关资料图)
曾记否,冯小刚外号“小钢炮”,怼天怼地怼观众。可时过境迁,65岁的冯小刚越来越低调,甚至开始虚心接受衣食父母官的“批评”。
如此转变的背后透露着无尽心酸,暴露危险的信号......
01
自2007年开始,冯小刚在中国电影界有了一定话语权。
一部《集结号》把百花奖、金马奖、金像奖、金鸡奖、华表奖囊括怀中。
靠一部作品取得如此成就,不能说是前无古人,但后很难有来者。
不过冯小刚的做法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一边站着搞艺术,一边跪着赚钱。
《唐山大地震》票房口碑双丰收;《一九四二》某瓣评分高达8分;《私人订制》口碑崩塌,但光是预售和广告植入就收益7个亿......
“当红导演”、“票房收割机”等光环加身,冯导也就开始“老夫聊发少年狂”。
《私人订制》某瓣评分5.9,还喜提“金扫帚最令人失望影片奖”,小钢炮发功:
“某瓣上的都是什么大尾巴狼。”
到了2015年,他找来几个流量小生拍了一部《老炮儿》,依旧口碑票房双扑街,冯小刚又暗搓搓讽刺同档期的其他电影。
次年,《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票房低迷,冯小刚矛头指向万达王健林,发小作文阴阳对方排片少。
不得不说冯导不愧是编剧出身,好文笔!
王健林不予回应,但“好战”的王思聪不惯着大导演,直接回应:因为您的电影不行,所以排片少。
冯导被当众怼的下不来台,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开炮。
2017年的上海电影节,冯小刚骂起“衣食父母”:
“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所以才有这么多的垃圾电影。”
“你如果不去给垃圾电影捧场,他就没有这生存的空间。”
此话一出,不仅是观众们山呼海啸般的回击,官媒也当众点评:
一部作品的好坏有很多因素,但是发生问题最重要的应该找自身问题。与其埋怨别人,不如认真创作。
除了“口嗨”,冯导甚至还想动手,在某次电影宣发时,因不喜记者的提问,他大骂记者无耻,还说要抽对方......
当年的冯小刚之所以这么“狂妄自大”,一是因为他有这个资本,二便是因为他受到压迫太久,谁也指望不上。
“生是自个儿砍杀出来的,都是自己给自己。”
02
冯小刚出身苦,父母离异,母亲一个人把姐姐和他带大,七十年代当兵最光荣,而冯小刚进部队是为了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
进入部队后,冯小刚做起文艺兵,主要负责舞台设计以及布景绘画,这也为他以后进入影视圈埋下伏笔。
时间一晃,冯小刚在部队呆了七、八年后,他转业去到一家建筑公司做工会干事。
在这个公司,他做着朝九晚五,平平淡淡的日子。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好,但冯小刚不按常理出牌,他觉得定时定点的坐班太遭罪。
或许老天都帮着他,偶然的机会,冯小刚认识了郑晓龙的老婆。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1985年,冯小刚又经郑晓龙介绍认识了王朔,从而挤进“京圈”。
众做周知,王朔作为大院子弟的标杆、京圈的代表人物之一,谁得到他的作品,谁就得到了票房。
毕竟1988年一年就有四部电影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而成,马未都更是称他是“北京城的人尖儿”,谁也不会想到让冯小刚“掐尖”了。
王朔原本并不看好冯小刚,奈何冯导嘴皮子太利索,也不在乎面子,端茶送水,大献殷勤。
王朔也就被捧上了天,愿意带着冯小刚一起玩,电影《一地鸡毛》、《永失我爱》就是喝酒聊天的时候搞出来的。
可以说那时候冯小刚的作品完全在模仿王朔的语言形式,甚至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小刚比王朔更像王朔。
背靠王朔,冯小刚渐露头角,可短几个月,王朔的作品不是被禁播就是被砍掉,投资方血本无归,王朔成了“票房毒药”,而冯小刚也陷入无戏可拍的地步。
不过199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韩三平找到冯小刚,想让他开创贺岁片的先河,执导《甲方乙方》。
冯小刚原想坚持艺术原则,不拍没内涵的片子,但人要活下去,先得吃饱饭。
《甲方乙方》上映后不一定受圈内人的待见,但一定能让观众走进电影院享受阖家欢乐的时光。
事实也是如此,该影片创下该年度票房最高的记录,也成了我国首部贺岁故事片。
此后两年,冯导又交出《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两部贺岁档。
进入新世纪后,电影市场萎靡不堪,只有冯小刚的商业片迎合市场,他甚至被中影集团请去给同行做经验分享。
拍文艺片的导演不待见商业片的套路,眼里的不屑溢出屏幕,冯小刚自然能看出来,但此时的他还没有太多底气,只能一笑而过。
直到后来拍出《一声叹息》、《1942》、《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影片,冯导才站了起来,有了选择题材的话语权。
于是才会出现冯小刚变身“小钢炮”怼天怼地怼观众的事。
话说回来,冯小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低头,实现“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转变呢?
03
被官媒点名批名之后,2019年,冯小刚的电影《手机2》引发一连串的事。
冰冰出事退圈,冯导也好不到哪里去,和刘震云的合作之路也到此结束。
这还不是冯小刚低头的直接原因。
第二年,冯导出其不意跑去拍网剧《北辙南辕》。
按理说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是朝着电影界奔,鲜有百亿演员、导演跑去拍网剧。
电视剧和电影相差甚远,最重要的是时长区别,更能展现演员的功底,优秀如章子怡也在电视剧上翻了车。
而冯导的《北辙南辕》更是拿到了某瓣4.9的新纪录......
若是以前,冯导定会骂观众“不识货”,但这次,他悄无声息的成了小哑炮。
不久前,冯导出演的《忠犬八公》上映,久不露面的冯导参加访谈宣传该片,令人震惊的是冯小刚“认怂”了。
曾经嚣张跋扈的他说出了:“公众人物只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是个平衡......”
言外之意不就是:就算心里不服,也要装作很有修养,站直了接受观众的批评。
野路子出身的冯小刚自然知道怎么取悦观众,一开始的他胆小谨慎,做人做事都要换位思考;
后来有了话语权,冯导开始反击,而大家的骂声中还带有“钱声”;
所以观众的谩骂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群众不再关注。
就像冯导所说:“被骂、被造谣是当明星的代价。”
蓦然回首,冯导看透了,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大环境不同,上纲上线一不留神就成了炮灰,值得吗?
于是越来越多的明星艺人秉承“虚心接受批评”原则,对其行为敷衍了事。
“无脑粉丝”看到偶像道歉后直言:他都道歉了,还要怎样?
拿着粉丝的“尚方宝剑”,艺人接着为所欲为。
比如近期华晨宇在演唱会上,粉丝喊他“华语乐坛永远的神”,华晨宇还回应了一句:“不然呢?”
滑天下之大稽。
华晨宇“未婚生子”私生活混乱不说,他的专业能力也备受质疑,能够传唱的代表作没留下几首。
就连综艺搭档沈腾被问到“说出华晨宇的三首歌”时,他也愣在原地,一首也没说出,场面陷入尴尬。
即使如此,粉丝还是会为他买单。
面对“未婚生子”,华晨宇或许是看到爽子的下场,主动承认了错误,粉丝便认为华晨宇有担当,完全忽视事情的本质错误。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仿佛成了明星艺人的“挡箭牌”,他们认为互联网没有记忆,不回应也就代表这件事情要过去了,随后又能安然无恙的复出。
都说真理越辩越明,可在某些艺人眼中,“辩”意味着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或许人前人五人六,人后却做了经不起推敲的事。为了防止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干脆不去做、不开这个头。
这难道不是内娱最悲哀的事情吗?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希望鱼龙混杂的娱乐圈多一些真诚,莫要伤了观众的心!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