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馆和名胜古迹的时候,若有好导游讲解,观感会大不相同,许多不曾注意的细节和历史背景让游览变得丰盛厚重起来。好的讲解员会关联历史和现实,既旁征博引又融会贯通,融入生活体验来解疑答惑,让人印象深刻并产生求知的浓厚渴望。

其实读古典名著也需要这样的导游,比如四大名著完整读下来的人并不多。曾经有个调查显示,死活都读不下去的书中,《红楼梦》名列前茅,很多人困在第一回,再没有继续了。读古典名著需要文化积累和人生体验,积累得越多越能觉出精妙来。


(资料图)

对于孩子来说,现在提倡整本书阅读,一上来就阅读古典名著,是有难度的。首都师范大学的侯会教授说,好老师就像好导游,引导孩子们更好地欣赏文字之美,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文心,提升自身的美学修养及写作能力。其实好老师要做得更多,会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悟融入其中。他的《侯会给孩子讲古典文学名著》,就是把自己的研究融入了给孩子的书中,让孩子轻松读完、读懂、读透“四大名著”及《儒林外史》。

现在很多书常常冠以“给孩子”的名义,却是二手、三手甚至N手的知识攒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存疑。国外有些顶级的学者会给孩子写书,比如日本的绘本和童书作者,好多是科学家,用孩子能懂的语言,来讲述地铁的修建、飞机的设计甚至历史知识等,水平极高,通俗易懂,成年人看了也很有收获。

侯会教授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他为了给女儿进行古典文学启蒙,亲自动手“改写”文学故事,还把自己写的内容录下来,听听看,是否简洁明了,然后再做修改。既懂得孩子,又懂得名著,还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来讲述和打磨的专家并不多。侯会曾出版《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和《讲给孩子的世界文学经典》两套书籍,累计销售超50万册,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繁体字版还被中国台湾很多中学列为语文搭配教材。

《侯会给孩子讲古典文学名著》带大家读三遍。第一遍读“话说”,读背景,读人物,激发阅读兴趣。第二遍读“速读”,把名著“翻译”得简洁,更容易让孩子明白整本书在讲什么。第三遍读“选粹”,读原著节选,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挑选原文,辅以阅读提示和注释,体会古典名著的魅力。

侯会本身的学者身份,让他各种知识点信手拈来,而且还融入了独创、权威性的观点。在《侯会给孩子讲<水浒传>》的“话说”部分,侯会讲了自己的观点:梁山好汉本来只有36人,是北宋宣和年间,在太行山一代活动的山贼,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扩充到了108人,并由“山贼”变为“水寇”,从太行山来到了梁山泊。为什么宋江要接受招安呢?《水浒传》人物的原型,有不少出自南宋抗金的史料。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水上农民起义洞庭起义持续了5年,当岳飞率领官军前来讨伐时,义军大部分头领接受了招安,随岳飞抗击金人。这样的背景下,民间好汉受民族大义的感召,接受朝廷的统一指挥,是顺应天意民心的。

《水浒传》的书名是怎么起的?“浒”字本义是“水边”,“发生在水边的故事”,多么乏味!侯会老师说,“水浒”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绵》中,那是一首周族史诗,有“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句子,周族在此发展壮大,向殷商王朝发起挑战,“水浒”一词也被赋予“反抗者根据地”的特殊含义。作者力挺宋江、歌颂反抗的立场,从书名就已显露出来。

讲《三国演义》的“话说”部分,处处渗透着毛宗岗、金圣叹等批评大家的文学思想,便于深入阅读。关羽和《义勇军进行曲》有啥关系?“义勇”二字由关羽“义勇武安王”的封号演化而来。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便出现了号称“义勇”的武装力量,诞生了以“义勇”为号召的激昂歌曲——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排序是怎么定的,为什么凤姐排到妙玉后面?侯会说,如此排列,是有根据的。虽是一部以女性为主体的小说,书中的“定海神针”却是位男性贾宝玉。谁排前、谁排后,全看与宝玉的关系。关系有两重:爱情关系和亲眷关系。这两重关系又是相互交叉的,总的规律是关系亲密的在前,关系疏远的靠后。这样一说,顿时开阔明了。

《西游记》中写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行者在路边买了一块糕,“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侯会仿佛知道读者的疑惑:行者在老君炉内炼了四十九天都不怕,难道会怕火焰山的一块热糕?他解释说,《西游记》是一部大童话,童话往往是“不讲理”的,人们读着,只觉得趣味横生,哪里还会理论那背后的逻辑、道理?

《儒林外史》里周进中进士前后,梅玖态度的变化惊人,侯会的评点似乎说出了讽刺小说的奥秘:也许生活本身就是这个样子吧?作者只不过是把这些人和事搜集起来,集中写进书里,因而显得格外可笑。

我小时候有个生活经验,掰玉米粒时,完整的玉米密不透风很难掰动。大家往往会在玉米上间隔着钻下来几排玉米粒,整个玉米就松动了,就好掰多了。读大部头的书也是这样,需要先找到撬动它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就容易得多。所以一切能撬动未涉及作品和新领域的东西都值得珍惜,不管是影视、解说还是其他书籍。

中小学生读经典是好事,但不必死记硬背知识点,产生反感败坏了胃口,可以耳濡目染慢慢渗透。如法国科普作家阿尔贝·雅卡尔在《睡莲的方程式》中说:“即使是最微妙的概念也可以很早就介绍给青少年,不一定非要让他们完全理解这些概念的所有细节,但目的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朝这些概念指示的方向进一步探索。不是要详细地探索一个新领域,而是在这个领域里转一转,激发他们的渴望,一种到了知识武装完备的那天更向前冒险的渴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