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遗址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第一王朝”“赫赫夏朝”等展厅通过特色数字展览、三维数字影片等,全面复原展示了二里头文化整体面,展现了夏都二里头“最早中国”的风貌。
6月30日下午,“探寻夏都,解读最早中国”主题活动在这里举办。活动通过夏文化主题线路发布、舞剧表演、“夏朝故事”系列动画等形式,宣传推广夏文化的重要地位、考古成果,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讲好“黄河故事”和“夏文化故事”。
【资料图】
活动现场。
夏朝,是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也是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到“家天下”转变的一个历史时期,夏文化的研究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经过60余年、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已得出夏文化真实存在的科学结论。作为学术界主流观点,许多学者认同龙山时代王湾三期文化晚期遗存、新砦期文化遗存和二里头文化遗存分别为夏代早、晚期阶段的文化遗存。
地处颍河与五渡河交汇台地上的登封王城岗遗址,继发现龙山文化中晚期的小城外,又发现了50万平方米的大城及大面积夯土建筑遗存、奠基坑;河南禹州瓦店遗址规模超过100万平方米,发现有壕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和大量祭祀遗存。它们的发现为探讨早期夏文化提供了线索。
活动现场。
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新砦村西部的新砦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已初步确定新砦遗址是一处有外壕、城壕、内壕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域有大型建筑的城址。新砦遗址新砦期文化遗存是连接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具有过渡期性质的文化遗存,对探索早期夏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多进院落的大型宫殿建筑和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以其为典型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一般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代晚期都城。
在当天“探寻夏都,解读最早中国”主题活动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视频致辞,阐释发布夏文化研究成果及“早期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和价值。他表示,夏朝是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在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中,夏文化是有力的佐证。
活动现场。
为更好地推介夏文化,扩大社会影响力,主题活动还发布了“探索·夏文化的痕迹”夏文化之旅主题线路,邀请自媒体达人分享在“文物活化”“博物馆研学”“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的热爱”等领域的心得体会。同时表演了舞剧《一碧千年》,展示二里头文化所赋予时代的全新解读。
(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史晓多 图/文)
关注河北日报,了解更多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