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刮起了一阵“科幻热”。
归功于收到几个关键词就能产出完美稿件的ChatGPT们——
如今每个人都能聊五分钟科幻,主要话题是人工智能与个人饭碗之间的关系。
(资料图)
当科幻电影里的情节成为现实,未知转向令人焦虑的已知。
观众不再对探索未来、发明创造的科学桥段抱有狂热兴趣,反而更愿意在电影中寻找科幻与现实的交叉点。
探索内心,获得精神上的共鸣和治愈,逐渐成为人们看科幻电影时的最大诉求。
在这个档口,想聊聊已经上线腾讯视频云首发的《阿凡达:水之道》。
科技越先进,主角们越能触底反击——
观众才有可能在技术与现实的缝隙中,找到抵御焦虑的情绪安定剂。
男主角阿凡达是结合了人类和潘多拉星土著纳威人基因的混血儿。
因为看透了人类的贪婪,阿凡达在第一部选择驻扎潘多拉星球,帮助纳威人保卫家园。
所以第二部的故事背景,就是人类再次入侵潘多拉星球,要找阿凡达复仇。
为了找到阿凡达,人类上校无所不用其极。
本着宁杀三千,不过放一个的态度,他放火烧掉了所到之处的所有海洋村落。
夹在人类与纳威人之间的阿凡达,为了躲避战乱,从森林逃到海洋,试图在水中找到一丝安宁。
有人在豆瓣留言:
“遭受灾难的潘多拉比地球还像地球,人类比阿凡达还向往自由。”
看阿凡达怎么适应新环境,练习在水下呼吸,驯服烈性子的坐骑。
见证阿凡达从逃避到敢于直面强敌,就仿佛给蜷在椅子里的身体也加满了油似的。
纳威人之间用辫子末梢相互连接,产生通感。
这也就意味着交流时必须要贴得很近,近到能听到彼此的呼吸。
十分原始,这恰恰又是最为普适的沟通方式,抛却了地区、贫富乃至物种间的阻碍。
阿凡达的二儿子洛阿克,就是通过这原始的结辫交流方式,帮助图鲲解除误会。
纳威人用辫子末梢相连通感的意义,是重构无门槛沟通的桥梁。
兜里的银子、混什么圈子,这些随着大数据的发展都逐渐成为阻碍人类沟通的高墙。
而电影所展示的爱、真诚与信任,则是推倒高墙的良方。
谁要说科幻电影门槛高,没点知识储备的人都看不懂,票房数据第一个不同意。
全球票房前十的电影,科幻题材占了多半。
毕竟现实总在上演比电影还狠的桥段,奇绝宏大的科幻场面下永远藏着反思或治愈的力量。
最近一次跟着阿凡达从丛林飞向海洋,是在腾讯视频电影频道。
可能很多人会问,已经过去了13年,阿凡达一家的故事还能惊艳到大家吗?
常看常新的豆瓣评论区就是答案。
潘多拉星球上的爱与灵性,总能跨越现实中挫折与溃败,给你加油打气。
导演卡梅隆在各种访谈里一再强调电影的情绪价值:
“打动观众的一定是故事和情感。”
另一方面,在腾讯视频对《阿凡达》制片人乔恩·兰道先生的专访里,他介绍了让自己拿到奥斯卡最佳特效奖的视觉技术。
“视觉特效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水下世界,也让人们在阿凡达失去儿子时落下泪来。”
作为情感和内容的载体,特效技术贯穿电影始终。
《阿凡达》所代表的的划时代意义,早已超越一部电影。
13年前的冬天,有人凌晨5点吹冷风排队买票,甚至还有坐在巨幕厅走廊的观众。
别说造福行业或观众,连黄牛都因此拓展了业务线。
2010年,一部分黄牛在抢春运火车票,还有相当一部分在通宵征战影院售票厅。
导演卡梅隆不惜一切代价燃烧人力财力,才呈现出震撼行业的视觉效果。
随便列出一项制作技术,都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3D和巨幕IMAX-3D的火爆,让中国银幕一年内暴增1500多块。
动作捕捉,绿幕特效,语言独创,一个坐骑都要打版2年才定稿......
《阿凡达》幕后记录片有一段惊人的数据:
47个后期人员同步在电脑前捣鼓一小时,才能完成1/24秒(即一帧)的加工。
不光是打磨后期,卡梅隆也是最会“折磨”明星的导演。
《阿凡达2》里,为了拍好“水之道”,拍摄多半在水中进行。
因为潜水设备会产生噪音干扰特效生成,所以演员们只能屏住呼吸在水下表演。
海洋部落女祭司的扮演者,在水下憋气的时间甚至达到了7分多钟。
二刷时看到一条弹幕,说海洋女祭司是凯特·温斯莱特演的,也就是《泰坦尼克号》里的Rose。
不愧是靠一张竹筏挺过海难的女人。
在腾讯视频买了票的观众,不光能在幕后特辑里看明星的乐子。
还能得到更具象化的福利:
图鲲图案的周大福吊坠、潘多拉星乐高、各种手办和帆布包......
当然了,13年前睡在售票大厅,去年顶着咳嗽声进影院的影迷们,不一定详细了解特效制作工艺。
但一定还记得图鲲潜游水底,水草交横浮动的曼妙空镜;
记得弓箭头直直刺向自己、跟着阿凡达憋气潜水的冒险体验。
对影片技术的单薄罗列,远远不及“整个潘多拉星球就在你身边”的直观视觉盛宴。
换句话说,一切技术的产生,都是为了观众“怎么舒服怎么看”。
为了让观众沉浸式感受紧张的情节氛围,这些年还发展出4D甚至5D技术。
有位网友吐槽他买的4D票,银幕中人类与图鲲上演海洋追击战。
自己则有种坐在大巴车后排,大巴不顾死活只管摇头摆尾上山的凌乱感。
刺激是真的刺激,走出影院颤抖发软的膝盖也是真的不怎么体面。
最近在腾讯视频买了电影券,想重访潘多拉海洋部落。
意外发现他们在玩一种很新的沉浸式特效。
刚打开电影详情页,就有一只图鲲探出海面,直飞云霄。
接受了这只努力营业的图鲲,咱也算迈进了潘多拉星球的大门。
正式成为自由自在的精神纳威人。
一会是阿凡达一家被孤立,一会是洛阿克结交了图鲲......
随着情节变换,如果想表达愤怒或兴奋的心情。
不用学1000多个词构成的纳威语,眼睛一闭一睁的表情包就够用。
而且阿凡达练习潜水和驾驭坐骑时,弹幕居然能像海洋生物一样顺着水流来回波动。
实不相瞒,去年还在吐槽阿凡达过于不熟悉水性。
堂堂一介部落首领,到了海里光扑腾不位移,虎落平阳被孤立。
今年看到自己发出去的弹幕,在屏幕上颇有些“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味。
立马就跟阿凡达共了情,甚至还想追发一句“潘多拉洋里叹零丁”。
在电影里不光能获得沉浸式体验,还有陪伴式服务。
头部KOL时不时就会开场包间,跟观众一起看电影。
不光是拉片侃剧情,而且还有不少干货知识。
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包间里大家都是卡梅隆电影迷。
随着情节发展,弹幕硬是把卡神电影都串了一遍。
比如电影的高潮,阿凡达和人类上校在捕鲸船上赤手空拳大决斗。
阿凡达一家人在捕鲸船上暂时团圆。
卡神专属buff都叠满了,最后也不出意外地船舱漏水,全员沉海。
一眼望去弹幕全都是
“泰坦尼克号:这我熟啊”;
“卡梅隆电影永恒的主题——沉船”。
当时在电影院有个遗憾是,卡梅隆没有放出官方彩蛋。
但是万能的网友,掘地三尺也要挖出些场外小彩蛋。
第二部里有个14岁的小姑娘琪莉,可以感应到圣女伊娃的讯号,一颦一笑都带着少女情怀。
演出这种灵性之美的,是70多岁的“天花板级”女演员西格妮·韦弗。
弹幕上说,“不要小看这位,年轻的时候可是手撕异形的”。
《异形》系列电影里,西格妮亲手把异形抛向外太空,是唯一的生还者。
这种力量也被演员本人保持至今,在水下憋气表演,能坚持六分多钟。
掏钱买一张电影券,看完发现卡梅隆电影宇宙都被拉通科普了个遍。
记得第二部刚上映时,有个话题叫做“当年陪你看阿凡达的人,现在还在你身边吗?”
无论如今是几个人一起看电影,在腾讯视频的各种弹幕互动里,人们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陪伴与共鸣。
不光是跟影片内容本身,在各种技术的帮助下,还能跟屏幕外的其他影迷产生默契的互动。
比如前段时间的打卡活动,一边刷片,一边在特定时间戳气泡,还有可能拿到艺术设定集,用户体验丰富多了。
从内容到技术,从观影到售后,《阿凡达》始终跟陪伴观众的主题相契合。
前面说的都是即时体验。
一部科幻电影带给人的后劲儿,能从2010年到一直持续到2023乃至更远。
很多人不想快速结束这场潘多拉星的美梦,于是在评论区写下了自己的心情,名曰“潘多拉降落笔记”。
电影永远不会辜负观众的真诚。
加入“爱看电影圈儿”,带上#潘多拉降落笔记#话题,以文字影评、二创剪辑、观影vlog、创意手绘的形式分享你的感悟。
官方会根据帖子内容和互动量,评选出55位发表优质帖子的影迷,送出精美礼品。
不局限于一部《阿凡达》。
在提升观众观影体验这方面,腾讯视频电影频道有整不完的活。
观影福利,有:
主创团队到场观影、正版周边、大厂牌抽奖,各种电影票、电影兑换券、明星签名……
好玩的特效,应有尽有:
最让我开眼的是,这年头连恐怖片都有陪伴属性了。
甭管你害不害怕惊悚、怼脸这些元素,电影开始时视频页面会弹出个选项。
胆子大的选“尖叫模式”,高能来袭时手机用震动音效提供物理共振,让人尖叫过瘾。
又菜又爱看的选“护体模式”,特效帮你自动捂眼睛,贴脸镜头再也伤害无法眼睛。
无论是科幻还是现实,恐怖还是温馨......
在电影里完成一段奇旅,寻找现实中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已经是当下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式。
若说电影是一方世外桃源,那么特效就是连接电影与现实的媒介。
人们会向往《阿凡达》里纳威人与自然沟通的方式,因为辫子相连能跨越一切障碍。
换句话说,电影的放映技术让人们感受到阿凡达的喜怒哀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情感的沟通。
在某种程度上,弹幕里阿凡达眨巴的眼,也是技术向人类释放的友好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