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名为@打工仔小张耶的科普博主火了。
和许多高大上的科普相比,她的视频内容十分另类,画风也朴实无华,比如——
如何坐高铁?如何坐飞机?第一次去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该怎么点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些简单的内容,让她在短短时间收获了200多万粉丝,网友留言道:
“你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我很钦佩你。”
小张在拍摄第一个视频时,曾陷入自我怀疑:
这样的视频,真的有人看吗?
现在她用一个个百万播放量视频证明了,这样的人不仅有,还很多。
她的爆红,揭开了互联网的真实一面。
他们真的需要
在开始更新《如何如何》系列视频的20多天里,小张发布了22个视频,相当“高产”。
坐高铁、坐飞机、买星巴克,越是这些基础的视频,人气越出奇得高,播放量都突破100万。
在《如何坐高铁》的视频里,小张手把手教人取票、安检、进站、乘车,她一边拖着行李箱,一边过完每一个细小的流程。
还不忘给大家提醒:如果有糟老头子想占你靠窗的位置,你完全可以据理力争,或者找乘务员维权。
在《如何点星巴克》的视频里,小张也会让大家放宽心:
星巴克再贵,也只是一家饮料店罢了,你完全不用怯场。
尽管都是很常规的内容,网友还是真诚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
有人即将从小县城去大城市上学,不光飞机高铁,地铁也没见过,急需这类视频来提前学习。
有网友从小到大都没去过快餐店,现在到了城里也不敢去,因为不懂点单是个什么流程。
还有人从来没有去大型医院看过病,到三甲医院挂号,心脏紧张地怦怦跳,医生都误以为有什么问题。
还有网友急需在高铁上厕所的教程,因为自己“在高铁上找不到厕所,总觉得很尴尬。”
小张的科普视频就像一块放大镜,放大了成千上万普通人的真实需求。
原来在这个社会,有人从小到大对于小病小痛都是能忍则忍,没有去医院看过病。
也有人不知道怎么吃肯德基麦当劳,对这些“高端”场所有着强烈的畏惧心理。
想起曾经在某平台看到过一个问答,有一个男生真诚地求助网友——
“第一次带女朋友去吃肯德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礼节,给女友点些什么才好?”
下面的回答,句句扎心:
“第一次听人说吃肯德基有情调,一般女生都是不愿意去这种快餐店的,她们怕胖。”
“肯德基能有什么菜?不就是各种鸡吗?”
在一片不被理解的声音中,男孩的窘迫和急切,就这么被埋没了。
其实,在互联网每个隐秘的角落,都有这样一群真诚求助的人,他们的求助无非几个原因:
或许是被困在当地小县城,没见过这些设施;
或许是经济原因,与各类消费绝缘;
又或者出于性格内向,想提前熟悉操作,以免到时社恐发作。
互联网世界太大,有这类需求的人那么的多,但他们被看见得却那么的少。
年轻人尚且如此,更别提因巨大的“信息差”,在快节奏社会寸步难行的中老年人。
在某平台上,曾火了这样一个视频:
安徽宿州,一位58岁的老人,因为买不上票,他跪在火车站的人群中,一边重重磕头,一边大声哭泣。
老人买不上回家的车票,路人和工作人员让他在网上买,老人却像听天书一样,全然不知道怎么操作。
没有车票,老人就回不了家,他最终情绪失控崩溃大哭起来。
现如今,大多数老人都有智能机,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数字难民”,可是这样细致到每一步的操作指南,还是太少了。
小张的视频提醒人们,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这个快节奏社会,这看似常识性的东西,是真的有人需要。
我们不仅仅需要这样的科普视频,更应该让它成为“刚需”。
在喧闹的互联网中,有人愿意花时间做这些视频,始终是件好事。
缺乏常识,就是蠢?
在小张的视频下,除了感激,也有辱骂。
他们自称患上了一种新时代的时髦疾病——“厌蠢症”。
即看不得别人犯蠢、没常识、或者太笨,看到他们提出各种常识性问题,就会感觉烦躁无比。
在小张的视频下,这些人无差别扫射着所有“缺乏基本常识”的人:
“怎么会有人不会坐飞机啊?我厌蠢症犯了。”
“不会坐高铁?中国孩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蠢了?”
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成年人,连顿肯德基都不会买,连个网约车都不会叫。
他们中的很多人,带着浑身的优越感,在网络上大肆发泄着自己的“傲慢与偏见”。
但也有一些人,他们或许不是出于恶意,而是缺少了向下的想象力。
就像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言海。
富二代出身的王思聪,在微博“混战”时,嘲讽了所有没出过国的人,触犯了众怒。
此话一出,本来吃瓜看戏的网友,都觉得自己被冒犯,转而在评论区抒发不满。
都说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但对有钱人来说,可能早就不识人间疾苦了。
在优渥的生活中久了,他们早已忘了世界的真实模样。
罗翔曾引用《乡土中国》里的句子,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城里人,到了乡下分不清农作物,不知麦子和稻子几时下种,其实也是一种浅薄。
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本质上是“缺少常识”的另一种表现。
就像网友说的:
“不懂这些和不懂为什么有人不懂这些,都是阅历不够,一个缺了这头的阅历,一个缺了那头的阅历……
很多在你看起来跟呼吸一样自然的行为,就是别人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无处不在的专家们,给普通人的建议,就暴露了他们的无知——
手头不富裕,那就是知识水平有所欠缺。建议先去县城买个房,在大城市提升格局,然后开车回农村种地。
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专家建议:
大学生可以付费上班,然后企业加强培训。这样一来,大学生有了工作,企业有了现金流,实现“双赢”局面。
这些“大聪明”专家的反智言论,从未间断——
贫困山区的孩子跟不上营养,那就建议他们多吃肉;
低收入者生活难,那就建议他们把空闲的房子租出去,可以开私家车出去拉活;
如果买不起房子,建议你在买不起的时候,多买两套。
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厌蠢”,和这些给出离谱建议的专家,本质上并无区别。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句经典名言:“每当你要批评别人,要记住,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
这句话送给他们,再适合不过。
被互联网折叠的你我
互联网的繁荣总是给人一种错觉,全国各地的城市都是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月入过万是职场标配,本科生已经烂大街。
网络上人均一辆法拉利的时代,现实城市的街边却停着密密麻麻的共享单车。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国仍有9亿人没坐过高铁,10亿人没坐过飞机,13亿人没有出过国。
这些从来没有打过出租车、没喝过星巴克、没吃过巨无霸的人,才组成了中国人的大多数。
你可能坐过他们开过的出租车,吃过他们烙的大饼,丢垃圾时也可能与他们擦身而过。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无处不在。
但奇怪的是,网络世界里,他们却像消失一般。
电视上演的不是他们,而是那些自称打工人,却在城市中心租着大平米的时尚白领们。
手机里的世界也不属于他们。
精致生活、漂亮衣服、满世界旅行,那个由消费主义构建起来的绚丽世界,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
这些普通人的真实模样,被滤镜过厚的互联网给深深折叠了起来。
观众喜欢看到那些住在大平米房间,手握星巴克,在机场拖着行李箱完美错过的男女主角。
而影视剧里的“小人物”,却总是带点滑稽和丑陋。
王宝强在《人在囧途》里,成功上演了一出“土老帽进城”,在安检处干了几斤牛奶的场景,至今都是经典。
《欢乐颂》里樊胜美的母亲,则成了标准的影视版“农村妇女”,毫无底线,面目可憎。
不管古装剧、现代剧,耍心机做坏事的往往都是从底层爬上来的角色,按地位财产分配颜值,按颜值分配道德和未来。
郭敬明的《小时代》,更是直接把精英主义搬上荧幕,让拜金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这个越来越功利化的社会,网络总是推崇“美好生活”,让人看到生活最美好的一面。
那么,在这个都在羡慕日薪208万,孩子们都想去做网红的社会,我们还能发现普通人的美好吗?
博主小张的出现,恰恰让我们看到了被隐匿在互联网之下的真实。
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却又不是同一个世界,世界是如此参差。
但那又如何?
科学家知道如何让火箭升空,农民伯伯知道如何让粮食丰收,城里的孩子见过高楼大夏,农村的孩子看过满天繁星。
所谓的见世面,也只是万千世界中的一小面。
我们不必因为不会按压吸管而手足无措,也不必因为不会吃麦当劳就觉得丢人现眼。
节俭和朴实,本身就是两个褒义词,平凡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这也是博主小张爆火的原因,在这个畸形的社会,她的视频传达着——
你可以没吃过任何一家品牌的快餐,可以没去过海底捞,可以不知道Louis Vuitton怎么读。
那些你不会的东西,都再正常不过。
但最重要的是,你永远不必为此而小心翼翼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