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后劲最大的东西……大概就是丑陋了。

有此感叹,是因为前两天金鹰节开幕式的红毯。


(资料图片)

到现在想起那红白喜事一般的阵仗,还觉着晕眩。

这个开幕式是怎么个情况呢?

穿成月饼包装的朱迅和偷了翻译官假发的汪涵,开场即震撼。

现场布置,背后是手扶梯,左边是摆摊的应援队。

你很难不觉得这就是个县城商场的开业典礼,来了还能去摊位领鸡蛋的那种。

再看眼远景——

好嘛,敢情地毯是塑料布拼的,会场是纸糊的。

还雇了帮无辜群众分列两旁上演售楼部销售传奇……

你能想象吗?

他们甚至给每组出场的明星都搞了一个极其科幻的3D特效。

她们不像要上台,更像在上菜。

蒽。

金鹰节的品味,甚至被B站up主恶搞出的“金铅球奖”秒杀。

Bilibili @导演小策

诡异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名头是评断艺术,但从入场开始,整个活动就已经带上了浓郁的夜总会气息。

只能说出发点是好的,但这边建议是可以不出发。

今天不吐不快。

顺着金鹰奖,来聊聊与审美绝缘的——内娱特色红毯。

当然,我们可以挽尊说电影节、电视节的主角是影视作品,而不是时尚。

但在一个犹如KTV的场所评选年度佳片,显然有点在小破庙念封神榜的意思。

搭不上。

也不止金鹰节,国内各大颁奖典礼几乎都有同样问题。

土得毫无保留。

今年百花奖的红毯仪式,在武汉体育中心举办。

其实都是好兆头:恰逢百花奖60周年,武汉是中国电影的萌芽地之一,“桥都”的意向还恰好象征连接了观众和电影。

但以“桥”为主题搭出来的红毯,却是这个造型——

塑胶跑道配色的地毯,愣把一个电影节搞出了农贸展的气势,目之所及的每一种颜色都极具攻击性。

让人很想问一句粉娇你几。

放大再看,这……就是桥元素?

这纸扎质感多少是有点不吉利了。

在这种环境下,哪怕出场的明星再想撑场面,也是不能够的。

不信看咱妈——

特写:红气养人诚不我欺!

远景:什么商城大酬宾活动?

36届百花奖 张小斐

凭这个开场,甭管是什么大奖,档次都很难上去了。

再说前两天刚落幕的飞天奖,也是不遑多让。

童瑶证明了即便是美女,在死亡灯光和番茄炒蛋布景里,也会像超市翡翠柜台的抽奖小姐。

33届飞天奖 童瑶

关晓彤则证明了,哪怕穿得已经五颜六色,在极致的色彩撞击下依旧会暗淡无光。

33届飞天奖 关晓彤

中式审美有一个侧面,即纯粹追求热闹。

一般是逢年过节,图个喜庆,也就不讲究雅致和格调了。

都像年货一样,专挑重油水的囤。

但影视作为生活之上,更重精神追求的东西,和这套审美其实是不太协调的。

不是说电影节就高贵,就得脱离群众。

主要是目标不同,强行套模板也不合理。

况且,眼下群众也未必还欣赏这种热闹吧。

类似案例比比皆是。

今年的北影节,对比看其实算好的,至少主色统一了。

但强调民族性的方式没选好,清一色朱红,又配上纸板搭的宫墙,反倒显得新旧混搭。

古没古意,新又显得扭捏尴尬。

十二届北京电影节 时代少年团

华表奖红毯,有点像香烟罐子堆出来的布景。

再到华语音乐剧大赏这样小体量的奖项,就更加难看了。

校园十大歌手都见不到的寒酸,混合洗脚城式的富丽堂皇。

也分不清到底算贫算壕,总之就是土得让人绝望。

可你以为这就到头吗?

放下电影节,来看看内娱的时尚(划重点)活动吧——

时尚文化大赏,背景的金色宋体大字敷衍到像是找路边随便一家打印店定制的。

搜狐的时尚盛典,每年都办得犹如车展。

而土味的终极王炸,自然还属芭莎时尚晚宴。

公司年会级别的舞台。

村口办席级别的内场。

内娱最大时尚庆典?

不存在的。

甭管超模还是影后,来了这地界,你就和老百姓一样是坐大席的。

重新定义众生平等,还看内娱红毯。

但,如果说内娱红毯的装潢搭了个滑稽的戏台。

真正把这出荒腔走板的乱弹唱下去的,还得是走红毯的人。

丑陋的红毯布置,问题出在不搭调。

明明是雅的场合,却混杂了太多大俗的东西,俗不是罪,但不合理就会丑。

而难看的红毯妆造,其实很类似的。

明明是应该来展示人的风采的,却反而走歪路,净展示包装了。

例如飞天奖的娘娘,金鹰奖的沈梦辰。

前者是选了一件和自己调性过度违和的亮色礼服,又撞进了另一重亮色地狱。

再加上剪裁形制的老气,只呈现出一种女企业家参加剪彩活动的气质。

后者,情况基本一致。

但青出于蓝的是,犯了过度具象化的毛病。

花啊草啊这一类的元素放身上,凡是过于写实,总是容易落了俗第的,要写意才好驾驭。

飞天奖的关晓彤和童瑶仍是绝佳的例子。

一个过于强调花的象形,一个是素净的墨竹,效果就完全拉开了。

得亏沈梦辰最后还有点理智,没把脖子上的沐浴球戴到红毯上去,要不然这身还能再过时多十年。

还有一种不合理是什么呢。

挑了需要破格一些的衣服,又没敢破格。

是为内娱“魔改礼服”传统的逻辑起点。

总觉得“这衣服很美,要是不这么露就好了”,殊不知,很多衣服一定要点不扭捏的自信力去撑。

一缝补,反而露怯了。

所以,把不合适的礼服改“合适”了硬穿,也是不搭调。

比如袁姗姗的金鹰礼裙。

袁姗姗(裙子:Viktor & Rolf)

老实说整体并不难看。

但领口缝起来后,整件衣服没了透气感,显得太温良恭俭,很像迎宾小姐。

几步针,就把气场缝小了。

还有闫妮飞天奖穿的这条也是。

闫妮/Tessa Brooks (裙子:Sophie Couture)

皱成一团的肉色内衬裙,把原设计的仙气全然抵消,颇有一种仙女穿秋裤的不和谐感。

对于原本就是高级设计的时装,任何修改都很容易画蛇添足。

当然,我不是说非露肉不可。

就说袁姗姗穿的这个品牌,同设计元素还不露肉的,可选项多到惊人,连更“干部”味儿的裤装都提供了。

Viktor & Rolf F/W 2023

何苦非要选一条不很愿意穿的?

其实,红毯艳压说难也难。

说容易,对有些人简直轻松到犹如呼吸——

从今年的金鹰视后殷桃,一条几乎素黑的裙子被她穿得犹如战袍。

到同样一身黑色纱裙,摘下飞天奖桂冠的热依扎。

意气风发,就是她们最好的武器。

红毯的存在本就是为了衬托她们,而她们恰恰展现了自己最动人的时刻。

这就是搭上了“调”。

我最佩服内娱红毯的一点,是坚持。

这种”丑-挨骂-丑“的循环,基本已经延续了半部内娱史。

到现在也没有任何长进。

甚至于,内娱红毯的丑学,还能内销转出口。

内娱不少女星征战国际影坛,创造了一个离奇史话——

内娱人到哪里,哪里就是内娱。

2000年,张艺谋凭《我的父亲母亲》在柏林电影节拿下银熊奖。

当时年仅21岁的章子怡首次踏上欧洲三大的红毯,就创造了个人的名场面——

尾随张艺谋上台,紧攥人奖杯不撒手的“蹭奖门”。

当然,陈年八卦不是今日重点。

重点是她穿的这件,赤色鸳鸯肚兜。

放什么时候看,这种不正宗的“国风”似乎都和好看有些距离。

为什么?

因为“内衣外穿”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不大相称,所以怎么看都觉得怪。

但她还不止穿了一次。

2001年参加MTV电影奖,上半身一条手帕,下半身是茶叶罐,倒是挺中国味的。

只是煞白的眼窝又是妥妥的日本涩谷风,混搭得过分。

章子怡算是给内娱女星起了一个头。

在当时,所有的内娱女星几乎都有一个执念——

要抓住为数不多的机会宣传东方美学。

可问题是,怎么理解东方美学呢?

当时的她们,无一例外都走向了国内各大奖项布置现场的风格:乾隆花瓶风。

故宫博物院

还一度把红毯变成了争奇斗艳的战场。

你自然不会忘记,当年范姐如何用几身长袍,把自己塑造成景德镇野生代言人,并掀起延续至今的“毯星”论战。

你也可能记得,2012年大幂幂首登戛纳,穿得金碧辉煌。

却不单创造了“蹭红毯”这个名词,还留下了疑似被保安驱赶的黑料。

再到张馨予和网红徐大宝,逐渐从简单的争版面,进化到无审美、无底线的恶行消费。

内娱的作品走不出多远,红毯妖风倒已经吹遍全球。

其中唯有周公子是异数。

早年所有红毯,基本都发挥稳定——

全都朴素率真地丑着、乐观着。

而内娱特色红毯的最高强度输出,大概还得数2015年的Met Gala。

主题好巧不巧,就是中国风的“镜花水月”。

嗯,就是周迅说“好多人啊”的那个活动。

彼时,也许是史上数量最庞大的内娱女星阵容,受邀来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可纵观她们的穿着——

大花们除了用力过猛的范姐,其他基本都文不对题。

只能用“我的脸就是最好的东方元素”来打圆场。

而咖位更高一级的,有贴题的,有不贴的。

但相同的是都不好看……

最该让她们展现美的场合,却无人幸免地落了俗。

这其实就是内娱红毯的缩影——

目的和行为不匹配,原本纯粹的审美还经常要为其他东西让位。

于是,离美越来越远。

在回归至简的时刻,美自然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且,可能是石破天惊的。

2005年,舒淇穿了一条白色连衣裙就上了戛纳红毯。

不硬拗,又松弛,一张东方脸只略施粉彩,雀斑隐隐约约,却反而凸显出了她的风韵和清雅。

在戛纳海风的吹拂下,头发凌乱的舒淇美到让我失语。

红毯本就是容纳美、衬托美的场合。

它不应该制造哗众取宠的小丑,更不该连自身都变成一场又一场滑稽戏。

1993年,身着白衬衫的巩俐在戛纳海边已经留下了最好的经验——

只要真诚,你就会好看。

但反观贵圈。

有几个人,是在真诚地创造美?

被利益纷争挤压得已无任何空间给审美的内娱,早已是最大的笑话。

近期的几部院线电影海报设计

审丑是种病,得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