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焦点,无疑是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
目前,死亡人数已升至156人。
事发后遇难者遗体遍地,场面惨烈。
(资料图片)
繁华街区,上百条人命顷刻陨落。
上百个家庭,陷入我们难以想象的悲痛之中。
面对如此悲剧,人们自然要求追责。
醉酒推搡者、「见死不救」的商户、缺失的安保、警力……
众说纷纭之下,想有定论实为不易。
三十多年前,同样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球的踩踏事件。
英国希尔斯堡惨案,造成近300人死伤。
受害者家庭对此问责之路长达三十余年。
由此改编的高分英剧《安妮》正是聚焦这一过程。
或许,我们可以借此尝试追问一个问题:
到底,谁该为此负责——
《安妮》
Anne
1989年,英格兰足总杯半决赛开赛在即。
两支知名球队的对垒,掀起了球迷们的空前热情。
几万张门票瞬间售罄。
安妮十五岁的儿子凯文也跃跃欲试。
好说歹说,才终于如愿。
安妮不曾预料,一次点头,悔恨终身。
球赛开场不久,就传来令人揪心的消息。
球场看台人群拥堵,出现踩踏。
凯文音信全无。
眼看与凯文同行的朋友都回了家。
安妮心急如焚,到处询问。
但让人心碎的是。
安妮再见到凯文,却是在踩踏遇难者的指认墙上。
而更让人深感沉痛的是。
因为一场球赛丧命的,不止凯文一人。
伤亡人数,远远超出想象。
在大众认知中,踩踏事故属于不可控的意外。
也正因如此,才让生者倍感无助。
可细究起来,所谓的意外真的是只是意外吗?
即便是热度极高的比赛,也是凭票进场。
为何突然有额外的大量人群涌入?
英国警方发言人称,是因场外的无票球迷骚动不止。
许多人借酒劲强行闯入球场。
事后还不听警察指令,甚至故意挑衅。
越压制越猖狂,才最终酿成惨剧。
但很快,这一说法就被打脸。
球场负责人证实,场外大门是在警方授意下打开。
想要强行闯入,并没有那么容易。
说法一天一变,责任来回推诿。
安妮心力交瘁,精神萎靡。
毕竟再冠冕堂皇的借口也不能让凯文复生。
可就在安妮沉迷伤痛之时,一份无意的证词却让她重燃起了斗志。
现场照片奇迹般拍到了凯文被救时的场景。
这足以证明,凯文并非因踩踏当场致命。
照片中施救的警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紧接着,多名目击者也向安妮证实,在球场惨剧后,凯文仍有明显生命体征。
更有媒体挖掘出,事发时球场外就有救护车。
而警方判定的死亡时间,也与目击者证词有很大出入。
甚至有视频为证,在救护车经过凯文时,人都还活着。
一条本可以活下来的生命,硬生生地被人为虚掷。
但重重疑点,连同97位遇难者的生命一道被忽视。
希尔斯堡球场事故最终被定性成集体意外伤亡。
没有人需要为此负责。
到底何以至此?
安妮怀揣着巨大而沉重的疑问。
开启了三十余年的问责之路。
于公。
追责意味着推翻原判重审。
这无异于在对整个英国司法体系下战书。
于私。
将会有人被送上审判台,承担起97个家庭的悲痛与怒火。
无论如何,想得到回应都难如登天。
所以追责路上,安妮处处碰壁。
目击者碍于威压被迫改换证词。
验尸官也借势将凯文的死因说得板上钉钉。
当场推翻凯文的生还可能。
另有媒体不断骚扰,引导舆论。
只为话题,不求真相。
英国政府也用一个又一个调查小组来搪塞安妮。
不添新证,只是在拖延进度。
许多人觉得受害者家属们坚持死缠烂打是别有用心。
但其实心死神伤的生者,要的不过是一个公道。
来让生者有力,让死者安息。
为此,安妮加入了受害者家庭互助协会。
不断走访律师、陪审团成员、惨案幸存者。
只为搜集任何可能有用的边角线索,以便申诉再审。
外人看来,安妮似乎已经走火入魔。
生活中除了案子再无其他。
为此,女儿搬走,丈夫离开。
罹患癌症,备受疼痛煎熬也毫不动摇。
豆瓣评论中就有人称其为「史上最猛女主」。
最终,因为安妮与互助会的坚持。
加之多年来为案件奔走积累的线索和声量,10万人参与签署线上请愿书。
希尔斯堡球场事故终于在三十多年后再调查。
也证实了这场惨案,绝非意外。
原来,球场阶梯看台的结构与安全性本身都有重大隐患。
却被长期忽视,正常售票盈利。
警方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过失。
冒昧下达行动指令后,却未按需执行。
甚至事后还为扭转舆论,转移火力。
选择通过媒体捏造对受害者的不实指控。
让亡者在死后仍担负酗酒、逃票、施暴等骂名。
事实上,因为警力调用不当。
导致应急救援安排也严重滞后。
凯文与多名受害者明明有生还之机,却被晾在一边,直到生命耗尽也没有得到救治。
验尸官同样有意识地玩忽职守。
对安妮和互助会提出的死亡时间质疑以及相关证据置若罔闻。
一个又一个的疏漏,冥冥之中让悲剧成为必然。
而为这些错误埋单的,是97个鲜活的生命。
桩桩件件,早已不能用一句「意外」轻巧带过。
就像此次梨泰院踩踏事件中。
看似是不幸的意外,实则有太多值得追问之处。
韩国《中央日报》就报道事发地旁的酒店系违章建筑。
而发生踩踏的窄道宽度也不符合韩国《建筑法》的规定。
更令人细思恐极的是,事发地这一条窄巷并非个例。
梨泰院一条街上14处建筑物当中,竟多达6处存在擅自扩建的行为。
长达十年时间里,没有被纠正。
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梨泰院本就位于闹区,日常人流量已是惊人。
每逢节假日,更是游客暴增。
韩剧《梨泰院class》中就有万圣节的场景呈现,喧闹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按理说,与之相配套的警力部署和安保措施都应有所调整。
事发四天前,梨泰院警局就曾请求支援和交通疏导。
但现实却是,信息没有得到回复。
当晚警力严重不足。
从惨剧发生的几个小时前到事故爆发时,不断有民众报警。
可却未有切实应对。
失去官方管控的商家违章摆放揽客物品阻塞通道,人群也因无人疏导失控。
节日热闹的氛围与震耳欲聋的舞曲掩盖了呼救与悲哭。
让本该欢乐的万圣节彻底染上血色。
讽刺的是,就在今年4月,韩国官方还在强调彻查八年前的世越号事件。
并表示将避免此类公共安全惨剧再次上演。
斯人已逝,追责真的有意义吗?
又或者,即便追责真的会有结果吗?
这样的疑问看似消极,其实十分现实。
《安妮》剧中,虽然球场惨案最终再调查,得出了一份足以让整个英国为之沉默的报告。
但真实历史中,开庭再审的结果仍不尽如人意。
面对庞大的整体性疏漏,惩罚到底无法落实到个人。
尽管97名受害者被判定成非法致死。
但仍旧无人对他们的死亡负责。
对于遇难者家属来说,公道仍旧未明。
安妮能拿来告慰凯文的,只有自己三十余年的坚持。
就如电影《生日》中的世越号遇难者家属。
虽说政府被追责,但事件依旧疑云重重。
他们只能用拒绝赔偿金的方式,发出无声的抵抗。
而与这样无力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惨剧后续不断发酵对所有的人影响。
遇难者所受,远超想象。
人群涌来呈活埋之势,剧烈挤压让身体像被巨石压顶,火车撞击。
窒息让人在数秒之内就快速失去意识,三至五分钟就会彻底死亡。
描述凯文创伤性窒息死因的尸检报告,已让人不忍细看。
当日与凯文同行的好友,幸得生还。
但也陷入强烈的应激状态。
对安妮讲述案发实情的过程中,仿佛在回忆一场噩梦。
不止是躯体上的伤痕,灵魂也会受到重创。
经历救援的警察,按理说早已见惯各类突发事件。
但谈及球场惨案,仍会失声落泪,想忘掉当天的一切。
亲历者多年后再接触到相关信息。
也无法控制记忆洪水般将自己淹没,再度陷入恐惧。
被忽视的灾后心理创伤,让幸存者只是躯体生还,灵魂却破碎在当场。
球迷柯林最好的朋友因为目睹了当天的惨状,余生再难承受着这样的记忆过活。
经年累月受其折磨,早早因此死去。
就像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后,接受采访的亲历者全数惊魂未定。
精神一度陷入惊惧绝望。
悲伤过度而崩溃者不在少数。
幸存者因为目睹身边受难者接连死去的场景,陷入了更严重的心理扭曲状态。
即便是远在其他城市的民众,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亦会感到恐惧。
惨剧并非在发生当下就能结束,绵延的伤害力也不容忽视。
随着事件后续报道的跟进,越来越多受害者的故事被挖出。
有人万里求学,生命却戛然而止。
有人事业刚刚起步,就在此殒命。
还有人勇敢救人,却再无回音。
这么多年轻生命的逝去带来的遗憾再难弥补。
追问事故责任,是对所有受此事波及的人负责。
或许道阻且长,或许没有答案。
但追问本身已是告慰亡者最好的姿态。
前事不忘,才能为后事之师。
为此,「前事」应有说法。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