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今年的春节假期,电影院线恢复生机,喜剧、科幻、童话、文艺各种类型百花齐放。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我又怎能错过这一感受年味儿的好时机。初一上午顶着骤降的气温拜完年,下午我就陪同老妈直奔电影院看了《交换人生》,之后几天又看了《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

先说《交换人生》。春节档的确需要一部喜剧电影,注意,让观众放开心怀哈哈大笑就行,不要黑色幽默或者冷笑话。于是雷佳音和张小斐没有任何技巧地在上海弄堂里各种搞怪搞笑,用最直白的方式挑动观众的“笑觉神经”,前年的电影《爱情神话》好不容易建构起的上海现代感和城市性在一声接一声的东北方言里烟消云散。

和其他电影相比,《交换人生》最大的优势在于演员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我的年龄适合演什么角色。导演不为难演员,演员也不为难观众。张宥浩和雷佳音用实际表现告诉所有人,27岁还可以凭借少年感演好17岁的少年,但是39岁已经彻底没戏,演技再好也不行。金鸡奖新晋影后张小斐在此片中主要是贡献年龄30+的女性美颜,剩下40+、60+和80+的美颜考核分别由刘敏涛、丁嘉丽、吴彦姝三位“妈妈”来完成。实话实说,单是欣赏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演员魅力就值回电影票价了。

再说《满江红》。我是初五看的这部影片,由于是临时起意,好位置和好时段都被抢光了,只有中午12点10分这种冷门时间还有空余座位。当然,事实证明“冷门”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电影开场时仍几乎全场满座儿。张艺谋在影片中运用了西方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围绕一封信、一座宅、一个时辰展开情节的反转再反转。演员演技自不必说,张译饰演的何立几个微表情就能把人物立住。雷佳音则似乎中了分身魔咒,两部春节档电影都是一人分饰两角,演技依旧在线,只是观众有点儿容易串戏。作为领衔主演的沈腾贡献了整部影片80%的笑点,但略显同质化的表演方式和演出节奏也在狠狠提醒观众,十几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逃出郝建的“五指山”。

张艺谋对红色一直情有独钟。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一直到《满江红》,从场景红、道具红、服装红,一直到电影标题红。如果说前两者是以一抹凄艳的红完成对土地血性和封建权力的悲凉内质的再解读,那么《满江红》的“红”似乎已然没有任何意义。张艺谋对岳飞故事的讲述不再是新历史主义的,而是拉康式的错位指认,是通过设置镜像人物,如张大和孙均、何立和武义淳、真假秦桧等以实现一种对话式的价值辩驳,从而对历史进行反思和解构。这一逻辑本没有问题,但影片的叙事有些太直白,人物太脸谱化。在现实铺垫和人物复杂性都欠缺的情况下硬上精神价值,就只能利用民族语言的凝聚力,也就是众人齐诵《满江红》来赚取观众的眼泪了。

最后来谈谈最火爆的《流浪地球2》。有首部的珠玉在前,《流浪地球2》到底是狗尾续貂还是再创辉煌,不仅观众关注,导演郭帆也头疼。顶着科幻爱好者的期待,《流浪地球2》反其道而行,不拍续集拍前传,不仅不用想如何让主角刘培强死而复生,还丰满了影片的世界观和人物行动逻辑。科学家图恒宇关于数字生命的叙事线和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的政治谈判叙事线的加入弥补了第一部中英雄拯救世界的个人主义的稍许生硬和苍白,从而使整部影片厚实丰满起来。只是三个小时实在太长,个别情节稍显繁复啰唆。

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为什么拯救人类一定要摧毁月亮?《流浪地球2》的设定是引发月球核爆是量子计算机通过精密的数据统计和科学计算所得出的解决月球危机、拯救地球的最佳方案。最后大家团结起来,没有犹豫。自此之后,与月亮有关的一切只存在于前人的文字和影像记录中。不过没有关系,因为地球得救了,文明得以继续发展。

但是真的没有关系吗?别忘了,影片真正感动我们的不是地球得救,而是移山计划中“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执着,是“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的信任和“五十岁以上的,出列”的奉献。换句话说,是我们在对共通的人文精神的描摹和体认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对人类来说,月亮在某种程度上是这种共情的载体之一。她代表着原始人类对光明的向往,是现代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更承载了古往今来人们关于思念、时间与爱恋的情愫,正如苏轼笔下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被毁灭的同时,人也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共情的载体而漂浮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断裂空间中。观众也许才能被震撼进而思考:我们是否应当毫无保留地信任、执行所谓科学计算的结果?在科学主义的浪潮面前,人所具有的非理性、非科学的感情和精神该如何保留和延续下去?当人类为了生存摧毁月球之后,是否有一天也会放弃地球?这种在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思辨中传递出的关于人类生命走向的哲思,可能正是《流浪地球2》最触动人心的地方。

还记得彩蛋中图恒宇和Moss的对话吗?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这一论断仅是风月宝鉴的一面,另一面是,文明的意义是否仅在于人?这是影片的结束,但对我们而言,这或许是新的人文精神讨论的开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