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重回“雄竞”时代 剧集市场复古回潮

搜狐娱乐专稿(可凉/文)作为今夏最热的剧集,《长相思》围绕着四位男性角色的站队、争论,充斥了过去半个月的互联网,也让“雄竞天花板”的话题上了热搜。

当“雄竞”被冠以“玛丽苏”之名,被避如蛇蝎多年之后,是否开始了“复古回潮”?整个剧集行业从纯爱、撒糖到重回“雄竞”时代了吗?


(相关资料图)

“上头”方法论

“雄竞”和“玛丽苏”的差别是什么?从后者的定义可以看到,“特指自恋、自大、脱离现实逻辑的作者心理影射”,而“雄竞”要做好,就要规避雷点,捕捉真正的观众需求。

第一个要点在人物上。要脱离“自恋”的女主为中心模式,那么角色的独立性就必须有保证。

“雄竞”当然得“竞”起来,但这种“竞”并不落脚在男性角色的身份或地位,而是要写出他们具有吸引力的人格,建立观众的记忆点和共情点。《步步惊心》里的四爷VS八爷、《花千骨》的白子画VS杀阡陌,无论女主选谁,都能让评论区哀嚎一片,这就是人物的成功。

从这一点来说,《长相思》实现了即使在过去也少见的完成度,把人物魅力和剧情张力做了出来,而且超额完成,一次四个。截然不同的人设、特点和性格,有的人爱得隐忍而执著,有的人则热烈又温柔,还有的会给你简单幸福的一生。

他们并不依附女主而存在,从小说时期就称为“四个BUG型男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所求和算计,这当然不影响对小夭的爱,但这份爱情也因此变得复杂且更有故事性。

再说说女主,小夭的角色设计很成功,不是随波逐流、老天喂饭的“玛丽苏”,她吃过的苦让她足够“人间清醒”,但依然对每一段情感都倾注心血,对于崇尚独立的当代人有很多共情空间。而这也让每段感情的发生显得更加合理了。

第二点则是剧情逻辑。在古偶剧中找现实逻辑,听起来似乎不太合理,但这是真正考验主创班底水平的一环。

首先是人物的真实性,是和现实中的观众实现共情的保证。比如几位男性和女主角的感情,不能是莫名其妙就爱上了,那就成了“玛丽苏”。剧中每段感情的建立过程都很清楚,都有很多细节的支撑,也正是这些部分让观众有比较丝滑的观剧体验,真情实感地“磕”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爱情中的男性角色也会分别绽放出不同的魅力。即使是姗姗来迟、被“罚站”了很久的赤水丰隆,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名场面,用一句“她值得”换得观众认可。

其次,是审美上的现实主义。即使是仙侠世界,也需要扎实的美学和考据,这是实现观众沉浸感,进而打通共情的关键一环。小夭的男性装束、叶十七的“战损”版,以及各个场景获得好评,都证明了观众对这种质感的察觉和认同。

回归“雄竞”,《长相思》实现了观众的“上头”。

观众喜欢的依然是极致的戏剧化和感染力,只不过熟悉的配方,在今天会搭配上更好的服化道、特效和色调,也会有更具现实气质的处理,能够适配新一代观众的口味。《长相思》是一种回归,曾经验证过市场空间的“雄竞”,正在找回魔力。

“雄竞”遇冷多年,为何今年出爆款?

“雄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女主剧的出现。从21世纪初的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到后来的《公主小妹》,再到内地剧集崛起后的《步步惊心》《那年花开月正圆》《倾世皇妃》《花千骨》等等,目前的头部女星几乎都有相关代表作。

或许应该认为,这是曾经男性凝视下内容创作的“雌竞”模式,在21世纪初的“性转版”。小说作者和编剧们并不在意主角的性别,但要说写爱情戏,当然是人数越多越热闹。

近些年“雄竞”被前者取代,主要原因就是拍不出不同男性之间势均力敌的人物魅力,和女主的情感线也缺乏逻辑铺垫,这就成了毫无道理的“玛丽苏”。

在这背后,是进入2010年代之后,伴随着民营制作公司的泛滥,加上后来互联网生产机制的成型,快进快出的剧集工业品要求内容为效率让路。缺乏逻辑的感情、莫名其妙的误会和各种魔幻剧情,很难继续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却逐渐泛滥成灾。

市场的厌烦直接将“雄竞”和“玛丽苏”画了等号,进而打入冷宫多年。取而代之的是纯爱和撒糖,但事实证明这不是问题的答案。

不改变行业制作的坏习惯,更小的故事化空间和更局限的人物关系,只会出现更严重的摆烂。长视频真正的市场需求,在于更具陪伴感和沉浸感的内容、更具魅力的人物,观众真正买单的不是类型本身,而是能带来这些体验的好内容。

《长相思》再度证明,观众不是不愿意看“雄竞”,而是不愿意看摆烂的“玛丽苏”,有创新的内容,可以把“雄竞”拉回主流视野。

而在内容之外,不可忽视的是,与“雄竞”阔别几年,如今的视频平台掌握的营销工具远非曾经可比。

比如远胜于过去的渠道优势,短视频、微博、小红书、B站等等平台,都成为为剧集宣传发声的流量池;平台站内也有弹幕、评论区等吸引互动和热度落地的手段,此次围绕长相思还打造了“相思值”投票和“罚站墙”等玩法;还有微博角色号的互动,也是现在剧宣标配,让观众以更多途径助推剧集的讨论声量。

当然,这些工具如今是所有剧集的标配,能够在《长相思》的营销中有这样的效率,依然得益于内容本身的强劲,只是把剧集的价值做了最大化处理。而成功背后,似乎也能看到市场审美的一些新变化。

重返“雄竞”天堂?

曾经“雄竞”剧被纯爱剧抢夺市场,除了行业向的内容品质问题,也有观众心理的问题,相对复杂的“雄竞”在当时必须做一定的内容降级,带来更轻松无脑的“撒糖”和乐子。

那么,如今的观众心理是否发生了变化?

事实上,目前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故事模式,仍然是市场的主流,也更符合观众对情感关系的正常情况预期。比如今年暑期,《长风渡》《偷偷藏不住》《玉骨遥》等爱情偶像剧,都是围绕一对男女为核心;《大宋少年志2》六人组,则分为两对男女CP和一对搞笑担当。

但观众需求也确实有所变化。一些具有强内容性的内容,正在卷土重来。

就这两年来说,“复古”正在成为一个关键词,比如《人世间》《幸福到万家》等一批双端数据亮眼的作品,形成客观上热剧类型上的“文艺复兴”,年代剧、农村剧、谍战剧、家庭剧等都能够成为热门;“雄竞”的再度爆火,也可以视为这种“复古”的一部分。

这是市场变化的表现。长视频平台发展和OTT电视的普及,网生内容和电视内容的受众已经进一步打通,这表现为受众审美的多元化。

除了市场,从平台的角度,这种“复古”可以理解为这是面对外来竞争的自我调整。

无论长剧集如何做轻量级,玩喜剧、玩撒糖,都不可能比短视频、直播来得更轻松无脑、戳中偏好,所以回归长视频的内容价值成为刚需:不就是回归“雄竞”、回归“虐”吗?老手艺不妨捡回来。

不同于一般类型,“雄竞”这种人物情感模式上的变化,在多种类型中都有适配空间。在平台目前发力的头部剧集中,也不乏这类内容。比如根据亦舒小说改编、刘亦菲主演的《玫瑰故事》,此前曾经定档的《宁安如梦》加上张天爱主演的《阿麦从军》等,从IP来看都属于“雄竞”改编故事。

这些“选择”更丰富的剧集,将验证市场的口味。《长相思》开局的火爆,或许可以给市场带来一些判断,但也需要看到,吃到这口市场红利,门槛并不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