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近视眼出现在我们身边,我国已经成为近视的重灾区,且呈低龄化趋势,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近视的成因有遗传、持续近距离用眼过度等因素。近视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防控?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湖南卫视、芒果TV、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联合出品,芒果伯璟制作的首部眼健康科学纪录片《眼睛的故事》今天(8月31日)19:30收官,湖南卫视、芒果TV同步播出,让我们一起认识熟悉又陌生的近视眼。
(相关资料图)
《眼睛的故事》揭示近视的危害:高度近视会致盲吗
远视、近视和散光都属于常见的屈光不正的类型。光线进入眼睛后会在眼睛一系列的透明介质中进行折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屈光,屈光之后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才能成像。为了更直观的观察屈光路径,人们在眼角膜前表面正中到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之间画了一条假设线,称为眼轴。在婴儿时期眼轴长度比成年人短很多,于是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医学上此称为“远视储备”,远视是人类眼睛的出场设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正常情况下在12-15岁时,眼轴长度基本达到24毫米左右的稳定水平,这个长度恰好可以让光线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人眼进入正常视力阶段。但很多儿童青少年在眼睛发育成熟之前,由于持续近距离用眼过多等原因,眼轴长度已经超过正常范围,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形成了近视,并在不知不觉中继续成长,近视也越来越严重。
近视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看远处模糊、看近处清楚,连带反应是眼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近视的危害也远不止看不清物体这么简单,如果近视的度数超过600度则为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出血、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等致盲的风险会明显增高。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已经近视的通过积极的干预手段控制近视度数增长,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非常重要。
散光就是眼睛的屈光体表面弯曲度不一致导致,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不能聚焦为一个点。轻度散光大多是先天性的,而高度的散光大多是眼疾引起,导致眼睛视力减退,看远或看近都看不清、物体伴有重影。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视力模糊它不属于屈光不正,但也是因为晶状体变化造成的,就是老花。很多人认为得了近视就不会再得老花,但其实老花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40岁后基本上人人都会老花。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低龄高发 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可预防近视
全球大约有14亿人患有近视问题,数据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3.6%,且呈现低龄高发的趋势。1963年,一种专门针对眼睛的保健操在北京的中小学出现,随后迅速在全中国铺开,这套全世界仅有的保健操,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60年过去了,眼保健操依然是现在中小学生必做的课间操,但世界的变化远远超出当年的想象,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
我们都觉得电子产品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电子产品本身,而是这种载体更容易让儿童青少年沉迷,一不小心就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睛的负荷增大进一步导致近视的发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眼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假性近视,及早发现并通过适当的调节治疗,有希望恢复到正常视力。
除了注意用眼习惯,科学研究表明太阳光照会促进眼球释放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有着近视预防或近视控制的效果。专家提倡“一增一减”防控近视,其中“一增”就是指要增加有效的户外暴露时间,每天保证两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一减”则是减少近距离用眼的负担。虽然这些方法可能与当下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但是能帮助孩子们预防和控制近视的方法都值得坚持。
成年人近视,除了戴眼镜还可以通过哪些手段矫正?在《眼睛的故事》中为我们呈现了屈光手术的场景,该手术就是通过激光在几个飞秒的时间里改变角膜的形状,将角膜外层精准地变成一个凹透镜,通俗地解释就是将患者的角膜做成一副近视眼镜,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如果患者不适合进行角膜屈光手术,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在虹膜和晶状体之间放入一个人工晶体,相当于将隐形眼镜植入人的眼睛,也能达到矫正近视的效果。
尽管近视矫正的科技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到目前为止近视还是只能矫正,不能治愈。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近视的防控,意义重大。
科学,始终是我们重塑自身的力量,这种力量支持人类面对无法遇见的将来。在这个电子屏幕包裹的时代,人类应该比任何时期都更注重眼睛的健康。今天19:30湖南卫视、芒果TV《眼睛的故事》收官,一起走进科学,关注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