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干,还这么累?

1、身体健康问题。

疲劳往往是一些疾病的征兆,尤其是还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脑供氧不足等。这就需要及时检查,特别是对于突发的无缘由的严重疲备,更应该及早关注。

2、动力不足,缺乏多巴胺

明知道很多事情“很重要”“必须做”,但就是提不起劲儿,一点都不想动——这是缺乏多巴胺的表现。

心中清楚知道自己还有学计划没完成,还有一个PPT没做完,但就是不想动,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累得手指头都无法动了。

可是你这么累的情况下,却一点也不耽误玩游戏、追剧、看综艺、刷手机等活动。

其实这是因为工作、学都不能让产生愉悦感。而追剧、玩游戏等活动却可以快速提升多巴胺水,让你感觉“爽”。

3、信息过载,消耗能高

这其实与我们常说的压力大有关。因为大脑中总被一些事情占满。

诸如:这个月的KPI怎么完成;这个月的贷款怎么还;孩子成绩上不去怎么办等等。

我们的大脑与电脑类似,当你同时开启很多程序时,不仅内存占用高,而且耗能也会增加。

可每天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太多,对未来的焦虑,对生活的计划。

现在的工作方式也需要一个人同时处理大量信息。

面对同时涌来,又不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你的大脑需要持续关注,直到事情全部结束。

这就像你想要关闭某个程序,又发现也许过几分钟还得用,重新开始程序又耗费时间。

每天忙碌却没有完成一项任务的成就感,进一步加深了疲惫感。

尤其那些敏感的人,喜欢信息反刍,更加重了这种疲备。

4、缺乏意义感同样是忙碌为什么有人满身疲备却shuotui.com好无所觉呢?因为他在做自己可以赋予意义的活动。

罗伯特·凯根在《发展中的自我》中提到

并非人创造意义,而是人生作为一种活动本身,就是创造意义的活动。

也就是说构建意义感这件事是我们的生存本能。而现在的工作分工细化,很多办公室工作的人都很难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会陷在意义感的困局中。

觉得自己从事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不断地做不想做的事情。这种思想和行动的对抗往往就是内耗,会加重疲备感。

如何解决:

1、保证身体健康

定期体检,预防疾病。合理膳食,保证睡眠,适当运动,多晒太阳。

《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追踪调查了8000名英国成人逾25年,发现中年时期每晚睡眠时长经常少于6小时与更高失智风险之间存在联系。

但也不要超过8小时。更好保持在7-8之间更佳。

营养缺乏也易导致疲劳,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而维生素D缺乏也会导致莫名的疲惫不堪,多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吸收。

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血液供氧,降低疲劳感。

2、聚焦当下,简化生活

不留恋过去,不焦虑未来,只关注当下。

大脑注意力有限,如果停留在过去或焦虑cangzhai.com未来的时间过多,则当下的事情很难处理好,而这又导致了懊悔过去和担忧未来的恶循环。

训练自己专注力,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而且会有种愉悦体验,这种状态就是心流体验。

不为小事烦忧,很多女在网上购物,左思右想,前后比对,不知道怎么抉择,这样就会大量浪费精力,自己制定一个简单的决策模式。

比如“两个都喜欢的,就先买一个最着急用的”、“或者是价格更低”、“自己更喜欢的”。总之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决策环节。

3、分解任务,自我奖励

将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事件,分解为一个个短期的小目标。

然后每完成一件就在后面打个勾,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些成就感。

比如想要考取一个证书,需要持续学几个月,那就为自己制定一个每月看完哪些书籍,具体规划到每一天掌握哪方面的内容.

适当奖赏自己。完成后可以给自己举行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或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买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物品等。

4、合理按排时间

每天将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比如在上班的路上,在脑中思索一下待办事项或处理一些邮件。

而不要把这段时间浪费在浏览一些无关信息上。将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脑力的工作安排在上午,通过阶段休息,让大脑恢复活力和记忆力。

把零碎的小事集中在下午的某个时间段,统一处理回复邮件、整理资料等琐碎事件。

做事分清轻重缓急,与领导沟通任务时,明确具体的截止时间,不重要的事情最后处理。

5、构建自己的意义感

如按照以上几条操作完后,你每天至少会有种任务完成的满足感。

但这并不会解决你的工作不是兴趣所在这个问题,也未必能解决你觉得生活无意义这件事。

因为意义感是需要你自己去构建的。

如果你还有自己的兴趣,那么就坚持下去。如果没有那就去寻找,去接触新的人、新的事物,去寻找和发现,多去户外活动,也许慢慢你就会发现生活的意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