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依

这个夏天,最出乎意料的反转,非《封神第一部》莫属。


(资料图)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封神前期宣发有多拉垮,是有目共睹的,而后期又有多神武,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观众到底该不该吐槽?

我觉得应该,因为完全可以理解。

观众的愤怒和抵制,不是因为导演,还是演员,完全是因为“封神”这个题材,或者说国产奇幻这个类型,早就被拍烂了。

近几年来,以《封神演义》为蓝本创作的影视剧,要么是又丑又长的套皮恋爱剧;

要么是主创阵容强大、特效水平上乘、剧情却魔改到面目全非的精装“干脆面”;

要么就是从剧情到制作,连带着演技都全方位烂透的网络大电影;

“封神演义”和“盗墓笔记”这两个关键词,简直是改编影视剧的重灾区,它们反复消费着观众们对原著的信任和情怀,难免心生厌倦。

看这一部部的评分,几乎都不及格,平均分数都在3.5分左右,可以说,封神这个IP已经被做烂了,这就导致很多观众还没看原片,却给它贴上了各种贬义的标签。

然而,《封神第一部》却绝对是靠观众们口口相传,慢慢地造势起来的。

如果满分是10分,我可以给它打到8分。

且不论《封神》好不好看,单从电影本身,我就能感受到十足的诚意,导演乌尔善一场场路演地跑,还组织各种见面会,与网友面对面探讨影片的立意和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电影,为什么它能打破固有思维,给大家一个全新的封神呢?从剧情,服道化和演员三方面来看,都各有优缺点。

(1)钱确实花在刀刃上,真实还原服道化和布景

据导演乌尔善透露,《封神三部曲》制作成本是24亿,加上宣发成本6亿,一共30亿,也就是说,平均每部电影的制作+宣发成本是10亿人民币。

那么,比起过往那些s+的高投资电影,《封神》的钱究竟花得值不值,看看服道化也许就能见分晓。

《封神演义》的原著写于明朝,里面本身就有很多不符合商朝时代特点的描写,那到底是该还原历史,还是还原小说呢?《封神》在这方面做的,我只能说,绝对尽力了。

首先,殷寿和姜王后的华服是请专业的绣娘手工制作的,陈坤等十二金仙的衣袍,则采用了天然的植物染料,突出天衣自然生成的特质。

剧组走遍20多个省,记录了131个地标点,走访了20多个博物馆,只为寻找3000年前“苍劲有力,充满悲情和壮观感觉”的上古美感。

此外,为了追求真实感,剧组不惜花费四个半月搭建龙德殿,峰值时有大约200个泥雕、木雕和石雕师傅同时进场。

而且,大殿中的每一个构件的纹饰、材质、效果,都是参照殷商时代而来的,都经得起推敲,做到了精益求精。

为了拍摄到上古的神秘气氛,剧组更是在一万平方米的超大摄影棚里,重现了墨脱原始森林。

因为原始森林的细节繁杂,工作人员先把真实的树木样子翻模拓印下来,局部的苔藓拿回来做培养,以达到那种特定时期里的“拙朴感原始感”的气质。

比起批量化横店制作的古装剧,《封神》确实下了血本,通过这些极致的追求,能看到片方对观众的真诚,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对艺术作品的追求。

最震撼的是,当影片放映结束后,成千上万的名字填充进漆黑的大荧幕,很多人的名字上都带了白框,他们没能亲眼看到《封神》的上映,但相信他们打造的《封神》,是来自中国电影工业的震撼,是无数电影从业者的辛勤付出。

但是,瑕不掩瑜,尽管场景还原,但是特效精细化仍然有待提升,毕竟这是10年前的技术,改进空间仍然很大。

比如,雷震子的CG感略重,皮肤的纹理也有点塑料,姜太公钓鱼画面中,黄渤的脸完全是糊的,显然是没渲染好。

此外,因为第一部还在铺垫,所以神仙打架的特效戏太少了,很多观众表示没看过瘾,也许后面两部有追加投资地话,特效可以再加强。

(2)剧情的大胆改编,更符合大众口味,尤其是妲己的洗白

《封神》目前豆瓣评分7.8分,影评如潮,总体褒大于贬,对比来看,《封神》所体现的优势,绝对是同行衬托出来的。

电影的主线基本符合原著《封神演义》,但如果要用电影的方式雕刻出整个神话体系,就必须学会作减法。

于是编剧在贴合原著的基础上,做出了大量的改编,删掉了纣王提淫诗,气得女娲娘娘派三个妖精祸乱人间的开头,删掉了陈塘关李靖父子的恩恩怨怨,把带走殷郊,接走雷震子的任务,都交给了姜子牙三人组。

影片专注于讲清,发生在朝歌相互交织的事件,让没看过原著和改编剧的年轻人,都能看懂封神,这就是它的成功之处。

而在人物的改编上,影片做得非常出彩。

电影和原著差异最大的角色,肯定是纣王殷寿和妲己。

编剧用征讨冀州的大战作为“热开场”,立住了殷寿伟大强悍的人设,又淡化了他的极恶。

比如梅伯遭炮烙之刑、姜王后被剜去双眼、商容撞石柱自尽,这些极度残忍的情节在电影里也被删去。

殷寿不再荒淫无道,人设更有现代性,高大英俊,充满了人格魅力,他的恶也像“曹操”一样情有可原,无非是父亲的压迫、哥哥的排挤,逼着他迸发出成为天下共主的野心。

编剧试图让观众们理解殷寿的动机,让观众既爱他的魅力,又恨他的残暴。

而对妲己的改编则十分颠覆,乌尔善导演说,他最讨厌红颜祸水这种说法:明明是男人自己野心弱化颓废,却总是把责任推到女人身上。

所以影片中,妲己不再是魅惑众生的狐妖,而是和殷寿互相利用的合作伙伴。

许多人说,这是对苏妲己的洗白,而作为女子,我深深赞同导演的观点。

不过,本片的争议点,还有质子团的设定和杨戬的作用,剧情时常会游走在常理的边缘。

质子团乍一看很猛很燃,但是把各国派来的人质当成消耗品,派去一血送死,是不是有点草率?

同样的,为了均衡双方的战斗力,姜子牙每次派任务都是让杨戬和哪吒一起去,也不留下一个人来当保镖,导致许多大场面时,一个零战斗力的他,手足无措。

而且个别角色的调整,对封神演义的原著党不太友好。比如,姬昌不再是算无遗漏的神人,他在监狱里,被殷寿蒙蔽着吃掉了亲骨肉的肉。

黄渤饰演的姜子牙,俨然变成了一个搞笑的角色,没能透过他时隔四十年重返人间,从侧面反映大商平民的贫苦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神演义》应有的文本厚度。

当然了,有得有失,总不能事事完美。

再来说一下片尾彩蛋,一共三个,可千万别错过了。

一个是,妲己复活殷寿(这绝对真爱了),不出意外,应该会和小时候《哪吒传奇》里面的妲己和商纣王的剧情一样,两人真爱实锤。

第二个彩蛋,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

第三个彩蛋,殷商太师闻仲,远征北海回朝,魔家四将护法。

可以说,这个铺垫让人对第二部充满了期待啊。

(3)大胆选角,新生代演员集体“脱娘化” 让人眼前一亮

很多人说,导演很会选角。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现如今的娱乐圈,明星因为劣迹出事,连累待播作品的,数不胜数。

比如最惨的《巴清传》吧,原本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结果男女主角先后出事,重拍一次,还要再AI换脸一次,把出品方连累得血本无归。

而《封神》积压了10年,居然毫发无伤,不得不说,选的都是真正的好演员啊。

影片里的中生代演员,大多都是大家脸熟的老戏骨,比如饰演殷启的高曙光、饰演东伯侯姜桓楚的杨立新、饰演南伯侯鄂崇禹的丁永岱,饰演伯邑考的杨玦等等。

年轻角色既没有找顶流小鲜肉,也没找当红的选秀爱豆,他们都是从全国一万多名参选者中脱颖而出,入选后进行了八个月的体能训练,从零开始学骑马、射箭,打戏也都亲力亲为,树立起了“脱娘化”的硬汉标准。

这也成为了《封神》的一道风景线,别人是舞姬伴舞,它是质子团舞剑助兴。

就连随便一个五花大绑,它都能给出不一样的味道。

而主演费翔,年近半百,随便披件衣服,都能看出,他的身材保持得实在太好了。

这难道不是影视圈的一股清流?

再来说说说娜然饰演的苏妲己,少了一些魅惑,多了一丝野性和兽性。

至于她到底是不是你心中的妲己,确实见仁见智,不过完全没必要拿国籍和混血面孔说事。

她的最新杂志封面,也却有一份自己的独特味道,目测会火。

再来说说,这部电影地灵魂人物,饰演姬昌的李雪健老师。2010年,他不幸患上了鼻咽癌做手术,切除了一部分的声带,所以现在说话含糊,嗓应嘶哑,但是在《封神》里,他依然坚持用原声。

“姬昌食子”那场戏,在沉默中爆发的戏剧张力令人叹服;还有他为了小儿子姬发能活,忍辱负重,哪怕面上被刺字,却仍然愿意当街游行,违心承认自己错了,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结语

可以说,《封神》第一部是成功的,我们看到了中国神话电影的潜力和魅力。

宏大的场面、新颖的叙事方式以及突破传统的人物设定,都为中国神话电影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对传统神话的一次新的解读和演绎。

不仅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震撼,更在思想层面上给观众提供了新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历史并不是被女人误国,而是被统治者的残忍和野心所导致的。

这种对历史的重新解读,给观众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如果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巨制的元年,那么现在乌尔善的《封神三部曲》无疑是中国神话故事电影的种子。

我希望大家能给国产奇幻史诗一点包容,给电影工业留下一点希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