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一(富书作者)
中国老百姓有个习惯,每晚7点打开电视,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看《新闻联播》。
(资料图)
每当人们说起《新闻联播》,很多30岁以上的观众,一定会想起2个名字:罗京和李瑞英。
1996年,《新闻联播》开始采取直播方式,因为事关重大,需要技术最过硬、心理素质最好的主持人来播音。
经过千挑万选,罗京和李瑞英就成为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两人合作了整整12年,成为不少人的童年回忆。
2009年,罗京去世后,李瑞英又先后和张宏民、康辉等名嘴合作,主持《新闻联播》,直到2014年退休。
她在央视任职26年,在《新闻联播》的岗位上工作18年,从来没出过失误,多次解说重大典礼,也是备受好评。
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中国十大女杰出青年、全国最佳新闻工作者……李瑞英得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荣誉。
但在一次《新闻联播》开播之前,她接到了儿子坠楼的消息,面对如此打击,她只是说了22个字就继续工作了。
因为这件事,她在后来也备受争议,人们对她褒贬不一。
那么,到底李瑞英当时说了什么?为什么她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央视名嘴”李瑞英的故事吧。
1998年的一天,离《新闻联播》播出还有一段时间,李瑞英正在后台,准备当天的播出工作。
她正在专心地阅读各种资料,突然手机响了。
一般这时候,是不会有人打电话给她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时候她要为晚上的《新闻联播》做准备,所以不会打扰她。
李瑞英觉得可能是打错了,也没理会,看都没看就直接按掉了电话。
但没过多久,电话又响起来了,李瑞英这才意识到,可能出了什么问题了,于是赶紧接了电话。
电话那头,原来是她家的保姆,保姆焦急地喊着:“不好了,小宝坠楼了!你快回来啊!”
李瑞英的心头一下子就被揪住了,作为一个母亲,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小宝出了什么事情。
她当时真的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往医院,守在自己儿子身边,陪着他一起渡过难关。
她一时慌了神,立马就往门外冲,但因为太着急,撞翻了自己桌面上为《新闻联播》准备的稿件。
她看着地上的稿件,一下子冷静了下来,如果自己走了,《新闻联播》要让谁来播报呢?一时之间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主播啊!
这可是关乎国家的颜面,不仅国内的老百姓在看,外国政府也在关注《新闻联播》,试图从中获取关于中国的信息。
要是她就这样走了,《新闻联播》只剩下一名主播,那势必会造成太多不必要的联想。
虽然悲痛万分,但她无法改变已经发生了的事。不让即将开播的《新闻联播》发生事故是当下的关键。
她稳了稳神,和保姆说了一句:“你赶紧打120,把孩子送到医院,我忙完手头工作就过去。”
然后,她就挂断了电话,这22个字,也成为她对保姆的唯一嘱咐。
挂断电话后,她忍不住哭了出来,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是李瑞英别无选择。
她深呼吸了几口,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静静等待直播的到来。
很快,《新闻联播》开始直播,李瑞英凭借自己出色的播音技术,完成了整场直播,所有人都没有发现李瑞英的状态有什么异常。
幸好,儿子并没有什么大碍,李瑞英看着病床上的儿子,再次忍不住哭出声来。
虽然儿子渡过了难关,但李瑞英的做法,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不少亲朋好友并不能理解她的做法,觉得她太过冷血无情,连亲儿子的死活都不管。
其实,李瑞英并不是不关心儿子,而是责任当前,她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我们作为旁观者,当然可以有很多意见,但如果我们是当时的李瑞英,谁又能保证我们能做得更好?
不过,她的儿子和丈夫都很支持她,他们也知道李瑞英的难处,所以总是安慰李瑞英,让她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工作28年,李瑞英面对的压力和挣扎,其实并不止这一次,但她始终可以咬牙挺过来,个中的艰辛,其实也让人落泪。
1961年,李瑞英出生于北京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河南濮阳人,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最后在北京定居。
父亲是一名军人,有浓重的军人情结,所以也期待子女以后能当军人。
李瑞英从小成长在军人大院,每天都和其他军人子弟一起,接受军事化的训练。
所以,李瑞英从小站军姿、扎马步都是家常便饭,甚至寒冬腊日,她也要穿着短袖在室外跑步,以此锻炼意志。
父亲的“魔鬼式教育”,对李瑞英产生了2个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李瑞英确实被锻炼出了非常坚韧的意志,后面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遇到再大的难题,她也能咬牙硬撑过去;
第二个影响就是,李瑞英发自内心不想当军人。
小时候的李瑞英,也不懂什么责任、荣誉之类的事情,人都有逆反心理,被父亲这样教育着,她反倒不想当军人,因为她也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操控着。
有趣的是,李瑞英小时候的梦想,居然是当售货员,因为她跟着妈妈去商店,看到售货员算钱的样子,觉得很帅气,就有了这样的梦想。
当然,小孩子的梦想,并不能当真,李瑞英没过多久就会遇到,自己这一辈子真正的梦想。
有一次,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了一个诗歌朗诵比赛。
李瑞英是班里的文艺积极分子,本来她对这比赛没什么兴趣,但出于为班争光的目的,她也就参加了这次演出。
没想到,这次比赛,改变了她的一生。
虽然这次比赛,李瑞英没有获得什么名次,但她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朗诵的魅力。
她觉得,通过自己的声音,把纸上的文字表达出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但即便如此,李瑞英也没有想过,自己未来能当一名播音员,因为她总觉得自己条件不够,不可能靠这个吃饭。
没过多久,李瑞英的一个朋友要去北京广播学院考试,让李瑞英陪着她。
李瑞英刚好没什么事,就陪着一起去了。
朋友进入考场后,李瑞英在等候室觉得无聊,就和旁边一位老人闲聊起来,兴致上来了,还给这老人背诵了自己很喜欢的诗歌。
这老人听了李瑞英的背诵,眼前一亮,就说:“你的声音条件很好啊,你也应该报考播音专业。”
李瑞英笑了笑,她只是将其当作老人的客套话,并没有当真。
但等到考试结束后,李瑞英才发现,原来这老人并不是普通人,而是播音界的泰山北斗,也是北京广播学院的一位教授,名叫张颂。
也就是说,自己的条件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他也鼓励自己去考播音员,难道自己真的可以?
正是从这里开始,李瑞英开始觉得,自己是可以成为一名播音员的。
于是,她在高考时报读了北京广播学院,最后也被高分录取了。
虽然自己高分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但李瑞英并没有自鸣得意,因为她知道,这个学校卧虎藏龙,自己只是开了个好头,但要想成为播音员,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除了上专业课,李瑞英大部分的时间都拿来练习朗诵,无论是气息、吐字还是发音,她都一次次的打磨,力求让自己做到最好。
每天她都要做一件事情,拿来最新的《人民日报》,花2个多小时,把里面的文章都读一遍。
她还每天随手带着一本《新华字典》,闲暇时候就拿出来翻,让自己牢记所有字的正确发音。
大学4年,她就翻破了好几本《新华字典》。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瑞英的刻苦,让她的播音水平快速提高,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到江苏台。
在镜头前,李瑞英自信沉稳,业务能力非常强,第一次亮相就得到了公众的肯定,很快就成为江苏台的台柱子。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初出茅庐的李瑞英出色地完成了直播任务。
她也因此被央视看中,在1986年加入央视,正式成为一名新闻播音员。
大家都以为,李瑞英会在央视一直做下去,没想到李瑞英却主动给领导打报告,要求调到上海电视台。
原来,当时的央视,新闻播出都是以录制为主,李瑞英觉得这样的模式,对自己不会有什么提高。
而上海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电视台有转播和现场访谈等播出形式,李瑞英觉得这样的模式很新颖,也很锻炼人,于是就想过去锻炼一下。
可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非常需要勇气的,毕竟要离开的可是央视,这可是所有播音员都梦寐以求的舞台。
但李瑞英并没有迟疑,因为她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她也愿意为了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
于是,李瑞英在上海电视台做了几年,在这几年里,她积攒了不少宝贵经验,这也为她后面的经历,埋下伏笔。
后面李瑞英被调回央视,恰好当时《新闻联播》要调整播出形式,从原先的录播变成直播,台里犯了难,台里的主持人都习惯录播,找谁来当《新闻联播》的主持人?
自然而然的,李瑞英凭借之前的直播经验和自己的播音水平,获得了这一岗位。
或许她自己也没想到,多年前自己看似鲁莽的一次决定,却在后来无心插柳柳成荫。
从1996年开始,李瑞英和罗京搭档,成为了《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他们前后合作了12年,成为了不少中国人心目中的“国脸”。
这12年合作,少不了各种紧急时刻,最惊险的一次是,两个人正在直播《新闻联播》,一份新闻稿件被送上来,要求立刻播报。
那份稿子长达12页,上面全是涂改的痕迹,而且只传过来四分之一,那边也是一边写一边传过来的。
直播间外,站满了电视台的领导,他们知道这项任务非常艰巨,甚至做好了播出失误后,要立刻处理的准备。
但李瑞英和罗京两个人非常默契,李瑞英先拿过新闻稿,以最快的速度审阅稿子,模糊不清的地方圈出来写清楚,标上播音专用符号,然后递给罗京。
罗京接过新闻稿,开始播音,之后剩下传过来的稿子,也是同样流程,李瑞英先审阅,再给罗京播报。
17分钟内,罗京流畅完美地,把这12页新闻稿都播报出来了,全国人民根本就没发现,那一天的《新闻联播》背后,有如此紧张的故事。
可以说,类似的惊险时刻并不少见,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李瑞英只能让自己时刻做好准备。
《新闻联播》看似简单,前后只有30分钟,但因为事关重大,李瑞英往往要花上一整天去准备。
很多时候,她都要在办公室里加班到深夜,只为打磨一句话、一个字的发音。
正因为如此,她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人,甚至儿子坠楼,她也没办法及时陪护。
作为母亲,她何尝不想和家人待在一起,享受快活的生活?
但她很清楚,自己身上肩负的是怎么样的责任,自己必须做出取舍。
作为母亲,李瑞英或许有些地方是不及格的,但为了自己的责任,她已经足够伟大,我们也没办法苛责多少。
2014年,李瑞英退出《新闻联播》播音组,转战幕后;
2016年,她正式退休。
28年的播音生涯,她经历过不少重大时刻,但从来没有出过一次失误。
1997年香港回归、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李瑞英的解说都非常完美,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她也成为了央视播音部主任,掌管全台新闻播报类主持人,还连续担任了三届全国人民政协委员。
哪怕事业达到了顶峰,但李瑞英始终很谦卑,哪怕已经快50岁了,是资深播音员了,她依然保持着每天翻阅字典的习惯。
退休之后,她致力于播音教育工作,开设了播音培训班,平时也会回母校做演讲,培养新一代的播音人才。
她从不过分宣扬自己的成绩,就只是默默做着自己的事情,在她看来,她并没有什么伟大的,她做的一切都是她应该做的。
她觉得,既然大家信任她,她就要努力把这份工作做好。
虽然她也遇到了“儿子坠楼,她坚持播报”的争议,但绝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她的艰难和不易。
毕竟,当她选择了这个职业那一刻,她就不仅仅代表她自己,更代表国家的脸面。
正因为如此,她也始终保持一颗责任心,几十年如一日,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从来不敢有任何懈怠。
生而为人,就要肩负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付出,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担当,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
正如李瑞英自己说的那样:“名声是一时的,责任是一辈子的。”
这份责任心,这份坚守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了。
作者简介:唐一,富书作者,第4本书即将出版,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