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提醒,说今年是《唐伯虎点秋香》上映30周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年这电影在一个月内就拿下了4000多万票房,现在看来似乎是不值一提,但对比一下2004年周星驰终于拿奖的《功夫》,在香港的票房是6128万,足可见《唐伯虎点秋香》是多么卖座。
而这部其实在周星驰的卖座电影里,都排不到前五。
但无论这部是过去了30年还是40年,票房排名第几,格调究竟如何,都不影响扒姐对它的特殊喜爱。
【1】
《唐伯虎点秋香》和《九品芝麻官》是扒姐随时都可能打开消磨时间的两部电影,综合起来的话,看得更多的还是《唐伯虎点秋香》。
《九品芝麻官》不用多说,“我一进门就看到来福在打常威”,“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清官要比贪官更奸”等等台词在当下的网络里仍然不算过时,甚至已经算是经典内涵梗,常看常新。
相比之下唐伯虎就显得更无厘头一点,根本没有在乎真实人物,怎么离谱怎么来。
红烧鸡翅膀我最爱吃,如花似玉八个表妹,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华府的低等下人,小人我住在苏州的城边,谁说没有枪头就捅不死人……这些段落听到开头,就能一直顺到末尾。
小强应该就是在这里,为大江南北通用的代称。
很多人都说听原版粤语的更原汁原味,但扒姐小时候看国语习惯了石班瑜的声音,连《桃花仙人歌》都是拜他的声音所赐才很快记下来,听粤语可能反而没这个效果。
就在这次忽然看到了30周年的纪念之后,扒姐又再次打开电视收看了一回。
跟从前的每一次一样,以为看几眼就会走开忙别的事,结果总是一点不落看到最后,又双叒把出门的计划推迟了俩小时。
现在还加上了朋友的小孩跟扒姐后面凑热闹,她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但是不妨碍嘎嘎笑。
扒姐也疑惑这电影是不是儿童不宜,但是专门赶走说不定还更感兴趣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随她去吧。
其实,今天并不是想说这电影多好看来着。
就是觉得吧,尽管也一直在努力地想要探索发现,尽量说服自己尝试新事物,但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一种,本能的抗拒。反反复复在看的还是从前看过很多遍的,下饭剧永远是那几部,区别是包浆的厚度罢了。
很多新出的剧啊电影啊,明星啊,扒姐也不讨厌,就懒得去看。有感兴趣的也会去追,但是看完就是看完了,没有二刷的欲望。
从前还担心,如果《老友记》和《生活大爆炸》被看烂了,还能看什么,但是现在暂时还是没有厌倦,而且还有摩登家庭可以N刷。
现在重点宠爱的老《三国》,实在是个富矿,一年半载估计都出不来,中间还在跟着追小耳朵,一点都不闷。
而且老三国的相关链接里,还有东周列国和雍正王朝呢,扒姐感觉照现在的速度足够我磨到养老状态了。
【2】
可能岁数大了,是这样吧。
以前还总想着换换口味,找点刺激,觉得自己要活出不一样的烟火。现在基本放弃挣扎,觉得固定的生活再好不过。
我可以去固定的地方吃固定的食物,听固定的歌,有固定的工作内容和社交圈,和固定的人交往,过普通的一眼看得到头的生活,感觉就足够快乐。
前几天在群里看到同事吐槽谭维维改编的《刀剑如梦》还不如凡凡版的,吓得没敢打开欣赏,反手点了原唱。
以前扒姐表达过对周华健的喜爱,现在不妨再表白一遍,他就是我最爱的华人男歌手之一。最近就在他的列表里转了两天了,真好听啊真好听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好嗓子。
无意间又看到有up主剪了《刀剑如梦》BGM配三国群像,什么新玩意比得过这种双厨狂喜。
剪的内容甚合我心,副歌这几段尤其丝滑,“恨不能相逢”对上宝备有缘无分的元直,曹老板爱而不得的云长。
听说有的名师,上课时候不教课本,只上一两部名著,所有考试范围内涵盖的知识点都能从这寥寥几部书里来。
这样的可操作性不知道具体如何,但扒姐自己确实有温故知新的体验。
像华夫人要给唐伯虎起名叫“华胜”,唐伯虎表示承受不起,小时候我不明白这啥意思。长大以后再看就秒懂,再想到后来向太手撕周星驰的八卦,戏里戏外的就够意味深长。
有的作品从小看的是热闹,长大知道关注情节,喜欢其中的一些人,现在回头看何止是这些,简直涵盖世间万物。
像有的博主专注读一本或者一套书,但现实一切热点好像都能蹭上。
就算对不上现实也没有关系,它们就是一种很私人的精神寄托。
不知道其他成年人如何对抗低落,有时候犯不着专门找人倾诉,一般情况下,扒姐就是打开老几部包浆剧,找到最爱的部分,多看上几段,看完睡觉。
至于看这些是不是时髦,有没有体现我独特的品味,我根本不在乎。
【3】
今年,陈百祥去了贵州村超,有人拿出一幅“神鸟凤凰图”请他签名。他也蛮能get,左边顺带还签上了“祝枝山”。
周星驰神隐已久,导致扒姐对他的新作,所抱希望也不大。
对于我们这样的观众来说,在电影播出30年后还能看到这样的售后,已经很满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