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香港最火的男子组合,非Mirror莫属。
出道一年,拍摄广告300多个。组合海报在香港的商厦、街巷中随处可见,导演杜琪峰曾说“通街都系,避都避唔到”。
【资料图】
该组合中的成员姜涛,人气更是高到令人咋舌。日前粉丝在铜锣湾为他庆生,不但大手笔包下商厦大屏、公交车体广告,现场更是人头攒动,挤得密不透风。
也难怪港媒要用“攻陷”这个词。
只不过,对于这位在香港爆火的顶流,多数内地网友的反应是“这谁?”。善用搜索之后,脑袋上的问号不减反增。
因参加《全民造星》C位出道的姜涛,颜值巅峰时也只能称一句眉目清秀。可惜自我管理不够到位,现如今的样子只能用发福油腻来形容。
更重要的是,作为男团爱豆,唱歌一般般,跳舞不在行,被网友吐槽“歌舞双废”。
而另一位跟姜涛人气相若的成员卢瀚庭,主打就是一个“妖娆邪魅”。妆浓到看不出本来长啥样,跳舞时各种扭腰吐舌头。
看到这样的“最红顶流”,让人只想回顾一下香港娱乐圈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的帅哥男星,要颜值有颜值,要实力有实力,真正是神仙打架。
比如在姜涛粉丝眼中,已经被他们偶像超越的“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之前,香港乐坛基本由谭咏麟、张国荣“双分天下”。但后来两人一个淡出,一个暂退,新人们也得以适时而出。
最初,是刘德华和黎明这两颗“双子星”之间的竞争。
当时,刘德华已出道近10年。早期的婴儿肥早已褪去,星目剑眉、英俊逼人。演过《神雕侠侣》、《鹿鼎记》,凭借《旺角卡门》中的华仔一角,获得过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提名。
黎明虽然资历比刘德华浅,但俊朗的外表、贵气儒雅的气质,让他就像一颗明珠,注定会破尘而出。
外形出众,发展路线相同的两人,自然成了竞争对手。
走实力路线的张学友,彼时也已经出道多年。首张专辑销量即高达20万张,还凭借其中的《情已逝》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
之后的专辑,也是张张给力,让他成为劲歌金曲奖、中文金曲奖的常客。出道第三年,便在香港红馆举办了6场演唱会。
成绩好,人气自然不会低,乐坛“双子星”继而变成“三剑客”。
1991年,赴台湾发展的郭富城爆红,专辑《对你爱不完》销量破百万,第二张专辑《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同样大卖,以势不可挡的人气被强势关注。
“四大天王”自此而生,“追星时代”也全面开启。
此后10数年中,他们不仅是香港娱乐圈的中坚力量,更红遍整个东南亚地区。即使如今人气不如过往,影响力也非一般艺人可比。
“四大天王”之后,香港娱乐圈又有“四小天王”。
“四小天王”有多个版本,认可度最高的是谢霆锋、陈奕迅、陈晓东和陈冠希这一组。
父母都是明星的谢霆锋,自出生起就备受关注,两岁后就开始频繁出镜。14岁拜师戴思聪,与“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同台,16岁正式签约出道。
论外表,谢霆锋集合了父母长相的优点,五官精致而秀气、气质清爽阳光中透着叛逆,对于舞台也有着出众的驾驭能力。
出道第二年,谢霆锋就获得了多项歌坛新人金奖;还未满18岁,又把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拿到了手;光是1999年,他就担任了三个形象大使,出演了5部电影,拿了几十个音乐奖,唱片销量超过百万。
而这时,还只能算谢霆锋的事业起点。
有“张学友接班人”之称的陈奕迅,被赞拥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唱功,可以驾驭任何类型的歌曲。经他演绎的歌曲,仿佛被注入了灵魂,有着独特的感染力。
尤其是,他并不拘泥于音乐形式。
出道至今,陈奕迅尝试过电音、爵士、独立音乐等不同风格,几乎每张专辑都会加入新元素。影响到香港乐坛主流风格的同时,销量、奖项也非常可观。
据网络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6年,陈奕迅累计获得约260个奖项,年均15个之多。
出道当年就获得“劲爆新人王”奖项的陈冠希,之后人气也是持续攀升。长相俊美,气质独特,是娱乐圈不多见的“坏小子”模板;阳光俊朗的陈晓东,在以《比我幸福》获得全年最受欢迎专辑大奖后,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在“四小天王”名单中出现过的,还有孙耀威和钟汉良。
92年进入娱乐圈的孙耀威属于出道即红,一首《认识你真好》,让无数人认识了相貌俊秀、气质清朗的他。
之后,他又从台湾火回了故乡香港,唱歌、演戏双线发展。
推出首张专辑《OREA》便一炮而红的钟汉良,不仅曾是活力四射的乐坛“小太阳”,影视成绩也不俗,他饰演的追命、顾惜朝都堪称荧屏经典。
大小“四大天王”之外,香港娱乐圈颜值和实力兼具的“顶流”男星中,还必须有梁朝伟、张卫健、古天乐、吴彦祖、郑伊健等等。
且不说他们名下的演艺作品,单论外形、气质之优越,便足以穿越时光被记住。
梁朝伟的深情电眼,张卫健的眉目如画,古天乐的俊逸无双,吴彦祖的贵气俊美,郑伊健的潇洒不羁……尤其是和角色结合后,魅力更是翻倍增加。
可是,即便将上面提到的“顶流”们相加,也并不是香港娱乐圈黄金时期的全部风光。毕竟,港圈女神们的万种风情、绝世芳华,亦是无数人心头梦幻般的美好记忆。
相比之下,现如今的香港娱乐圈,新人后继无力,曾经的大牌们也陷入窘境困局。靠强行造星,或许可以火一把,但却是靠透支营造的假象。
出了香港就没什么人认识的“顶流”,根本救不了气息奄奄的港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