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最爱年代剧,每看每新,触动常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几年,最备受关注的年代大剧莫过于由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的《人世间》。
原著翻过多次,电视剧也刷过几遍,连载《人世间》全部58集的剧评的心思,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但始终没下定决心。
这一次机缘巧合打算再重刷一次《人世间》,便咬了咬牙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并结合原著,把未完成的事完成。
所以,这次连载《人世间》的剧评会根据每一集的剧情展开,有感兴趣的朋友记得关注更新。
一、预示着结局的全家福
剧版的《人世间》开始于1969年的江辽省吉春市,与原著《人世间》开始于1972年涂志强被判处死刑不同(第一章A市背景介绍不算)。
同时,剧版的《人世间》多出了一段关键性的剧情:周志刚从东升照相馆取回周家一家五口人的照片,一共五张,一人一张,底片交给周母保管。
周志刚在给家人发照片时,说过一句话:
“这很可能啊,是咱们家呀,最后一张合影了。”
周母听完立马不乐意地怼了周父一下,说:
“你说啥话呢?”
周父瞥了周母一眼,摇头叹息道:
“实话!”
当时周家一家五口,绝不会想到周父的这句话竟一语成谶,到最后真成为周家第二、第三代人一生的痛。
在剧版《人世间》中,周家人正处于即将分离的前夕。
周志刚要回重庆,秉义要去建设兵团,两人都是两年才有一次探亲假,至于到时能不能在家中相遇,纯属未知。而接下来周家还要再有一人去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到时情况如何更难说了。
前路未知,相见时难,周父会有如此的感慨是很正常的。也因此,当后来周家人两次齐聚时,周志刚一心想再拍一次“全家福”的心,就不难理解了。
只是,后续周家有两次可以拍“全家福”的机会都没有抓住。一次坏在了周秉义的身上,一次坏在了周蓉的身上。(关于这两次,等剧情延展到那里时再说)
也许一张“全家福”并不会让流动的时间停滞,更不能阻止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发生。但照片里所保留下的画面,至少可以证明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有那么一刻,一家人曾紧紧地贴在一起,心也是紧紧聚在一块的。
而有这么一刻,对于亲人来说意义就是无比的巨大的,是永恒的,是可以给予亲人以慰藉、以勇气、以温暖的。
二、周蓉的心机之吻
堵在周家人心口的有两件事:一是即将面临家人分离;二是还将有一个周家的孩子要离开家。
虽然周家已有两人响应了“上山下乡”的号召,然而当时的规定却是:多子女家庭,只能有一个人留在城市。如果不积极响应,即便留了下来,那么这个人也不会被分配工作。
原著里的“九虎十三鹰”,就是因为不响应号召,没分配到工作,所以才结伙走上了“偏路”。而郑娟也是因为没有响应号召,才没有的工作。
(在这里需要特殊说明一点:一些人认为郑娟是“九虎十三鹰”中的“鹰”,这是不对的。当年的“九虎十三鹰”早已被一网打尽,其中只有涂志强这只“虎”判得最轻。后来涂志强因为父亲成了烈士,不仅免于处罚,还接替父亲的班进了木材厂。)
周家最后一个响应号召的人,是周蓉。
在这件事上,剧版《人世间》与原著《人世间》虽然最终的结果一致,但经过并不相同。
在剧版《人世间》中,周家商定的人是周秉昆,让周蓉留在家中等待分配工作。作出这种决定是不放心周蓉走。
所谓的“不放心”是周蓉“太漂亮也太招人”了。当然,周母决定留下周蓉,除了这层因素外,还是因为她觉得“女孩最好的时间就那么几年”,周母怕毁掉周蓉的一生,所以才忍痛推走“刚刚过完十七周岁生日”的周秉昆。
只是,周蓉为了她心中的爱,先周秉昆一步偷偷地离开了家。
而在原著《人世间》中,虽然周秉昆和周蓉都抢着要走,让对方留下,但周母确定下来的人,却是周蓉。
作出这种决定,是周母不放心周秉昆。
周母对周蓉说:“妈当然也舍不得你走。可是呢,你弟他哪方面都不如你和你哥,他从小就缺心眼儿,也不懂人情世故,一根筋,他走妈不放心啊!”
除了这一点外,周母留下周秉昆也有另一层原因。在周秉昆跟周蓉抢着走时,周秉昆有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周母,才有了这个决定。
周秉昆对周蓉说:“你是女的,我是男的。女的留在妈身边,我男的走!反正妈对我这个老疙瘩也不怎么重视。”
周秉昆这句话,并不是随口一说,无论是原著还是剧版,周秉昆都相信“母亲爱周秉义,父亲爱周蓉”,而他是家里多余的那个人。当然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这里暂且不说。
说完剧版与原著在这件事上的区别后,我们再将目光转回到剧版中。
在剧版里,有两个细节非常值得关注:一是周蓉的自我欺骗,二是周蓉的心机之吻。
先说第一个关注点。
对于周蓉所特有的“自私”,大家的痛恨应该是一致的。但人不可能生来就是“自私”的,周蓉最初给人的感觉是有主意,有想法,但还不至于完全不把家人当回事。
那么驱使周蓉作出伤家人心的决定的因素,除了冯化成外,就没有其他因素了吗?
还是有的。
当周志刚最终拍板决定走的是周秉昆,周志刚的叹息,尤其是周母对周秉昆的不舍与眼泪,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让周蓉更加坚定了她所做的决定。
如果说,在那之前,周蓉去找冯化成会感觉到愧疚,那么在这一刻,周蓉从家人的反应中会找到一种心理的补偿,或者可以说是自我欺骗的正确性——她的做法不全是任性,也是为了家人的牺牲。
所以,在后续漫长的时间里,周蓉并不认为她所做的很多事是错误的,或许源头就在这里。
自我欺骗多了就会产生一种“思维惯性”——只要察觉到了所做的事存有某种正确性,那么她就是在做对的事,就不算错。
这人世间的事很少有绝对的对与错,如果只想找一个对自己来说“正确”的解释,或是只要找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并不困难,不是吗?
这或许,就是周蓉一再犯错,又一再无悔的原因之一吧。
再来说第二个关注点。
在周志刚所坐的火车即将开动时,周蓉让周秉昆将其抱起,亲了周志刚的两颊。这一幕是温情的,包含着女儿对父亲的眷恋。
然而几次观看下来,发现周蓉的吻足够心机。
回到剧中,还记得剧版《人世间》第八集,周蓉当着周志刚的面对冯化成所说的话吗?
“爸认可,就等于全家认可了。”
以及周志刚在去找周蓉的火车上,脑海不停回忆的画面——周蓉当年送别时,给他留下的吻。
当年,周蓉已经下定决心在周父走后,偷偷离开去找冯化成。
周蓉知道去哪里找冯化成——贵州。周蓉还知道周父工作的地方在重庆,而重庆与贵州紧挨着。同时周蓉更知道她和冯化成最大的婚姻阻碍就是周父,只要周父同意,全家都不会反对。
那么周蓉为了她和冯化成的幸福,就一定要攻克周志刚。
如何攻克?
周蓉自然能想到,等周父知道她与冯化成的事后,周父为了家风极有可能短时间不认她这个女儿。虽说周蓉也有自信,等周父气消了不可能不要她这个女儿,但她还是希望能早日得到周父的认可。
那么她就需要做点什么来缩短周父消气的时间。
周蓉所能做的事,就是在周父心中留下足够的美好回忆,让周父多多惦记着她这个女儿的好,而分离前的那两个吻,其实就是在为周父的回忆加“美好”的砝码。
而这就是那个吻的心机所在。
三、蔡晓光有预谋的爱
周蓉独自离开去贵州找冯化成,给家里留下一封信。
在信里说,真相由蔡晓光告知。
三天后,当蔡晓光将真相告诉周母和秉昆后,用原著里的话来说,周母对蔡晓光是又心疼,又怨恨的。
周母对蔡晓光的心疼是:蔡晓光明知周蓉心里爱着冯化成,却甘愿为爱做周蓉的“遮挡”。而周母对蔡晓光的怨恨是:正是蔡晓光的“遮挡”,才让她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才知道真相。
周母问蔡晓光为何要这么做?
剧中蔡晓光说:
“我呢,喜欢跟她在一块儿,各取所需吧。”
单看前半句,感受到的是蔡晓光对周蓉的感情就是如今网上说的那种“舔狗”的爱吧。原著里蔡晓光所表达的也是这样的。
原著里,蔡晓光说周蓉是《双城记》里的露茜,而他无怨无悔要当露茜的卡顿。露茜深爱着达尔奈,甘愿冒着风险也要去达尔奈所在的监狱,一站一天,只为他能看到她和孩子。
而卡顿呢,深爱着露茜,为了露茜愿意代替达尔奈走上“断头台”。卡顿对露茜说过:“请你时常想着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保全你身边一个你所钟爱的人的生命,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感动吧?
确实!
可如果我们将目光关注在后半句上,情况就不一样了,甚至我认为后半句“各取所需”,道出的才是真相。
为何这么说?
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蔡晓光是个有心机的人,无论是后来在他处理“厂子不放他去念大学”的那件事上,还是他权衡利弊选择去当导演的路,都说明他这个人不简单。
当然,这不影响我打心里喜欢蔡晓光这个角色——真性情,洒脱,也不影响他爱周蓉的真实性。
蔡晓光爱周蓉也确实是真的。但他最初接近周家也是有目的的:
周家的成分“好”是一点(他的父亲当时也靠边站了);他看重周秉义的未来,也是一点(知道周秉义非池中物);他知道周秉义女朋友的家世,还是一点。
这三点再加上蔡晓光对周蓉的爱,为周蓉做这些事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即便最终得不到周蓉的爱,他也能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偿。
同时,蔡晓光帮周蓉这个忙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在剧版《人世间》中,蔡晓光说过“崇拜是爱的基础”这样的话,这也是周蓉的爱情观。
但是,这种爱情观未必就不会变。甚至可以说,蔡晓光也没那么看好周蓉和冯化成能走到最后。如果,未来的某一天,蔡晓光未娶并且还想等周蓉,而周蓉对冯化成因崇拜而生的爱消失了。
那么如今他为周蓉所做的一切,必定会成为周蓉心中的加分项。
当然,这只是基于人物性格所进行的心理推断,但是个人觉得可能性不仅有,而且极大!
四、涂志强死前的那顶“帽子”
在剧版《人世间》第一集,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剧情:就是涂志强被判死刑,周秉昆被迫去旁观的那一段了。
在这段剧情中,有两处细节是大多数人都忽略了的。
第一个细节是涂志强的“顶罪”。
我们都知道涂志强并没有杀人,杀人的是骆士宾,涂志强只是顶了罪。
但后来我忽然发现这件事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我发现涂志强是故意替骆士宾顶罪的,其原因是涂志强对郑娟的补偿。
郑娟怀孕这件事是涂志强告诉水自流的,也就是说,涂志强在入狱之前就知道郑娟怀孕了。那么郑娟所怀的孩子不是他的,涂志强必然早就知道。
涂志强与水自流之间特殊的关系,看过剧的都清楚。
用郑娟的话说,涂志强娶她就是为了掩人耳目,私底下好继续保持与水自流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涂志强与水自流都觉得亏欠了郑娟。
涂志强知不知道郑娟的孩子,其实是骆士宾的?
我认为涂志强必然是知道的。
对于郑娟的为人,涂志强十分清楚,她那样的人什么事会做,什么事绝不会做,涂志强心中有数。加上郑娟逃避了“下乡”,在那个时代周围人“潜意识”里都会与这类人保持距离,这就意味着郑娟接触不到外人。能接触到的人,除了郑娟的家人,就是他、水自流和骆士宾三人了。
那么从这三个人里找出谁是孩子的父亲,太简单了。所以,涂志强知道郑娟的孩子是骆士宾的。
因此,涂志强选择为骆士宾顶罪,除了兄弟情外,也是对郑娟的补偿——他认为,骆士宾为了孩子也会照顾好郑娟的。(当然,涂志强这么做,也可能受到了自己身世影响。从小母亲去世,随后父亲对他的关注并不多,他不希望郑娟的孩子未来没有父亲。)
而第二个细节是涂志强死前所戴的那顶“帽子”——水自流亲手给涂志强带上去的。
请注意两点,一是在行刑时涂志强是唯一没有戴帽子的人,二是水自流的帽子是全新的。
单独看这两点中的任意一点,确实没啥值得关注的地方,可一旦将这两点结合到一起,很难不让人怀疑:水自流事先买通了其中的哪个人,其目的,就是想知道涂志强有没有什么遗言。
至于,水自流买通的那个人是谁,就得从剧情中寻找答案了。
欢迎大家将猜测到的答案写在评论区,一同交流!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用文字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