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旧案封印十三年,一对师徒走过人生路。当曾经青涩的陆行知变成了和师父卫峥嵘一样的暴躁脾气的时候,那根牵引着师徒命运的罪证“HB铅笔”再次将这对搭档连在了一起。
《尘封十三载》与其说是讲述了一桩旧案与一桩新案的侦破过程,不如说是展现了两代刑警不屈不挠的捉凶精神。十三年的人事变迁,不变的是追凶的决心。
(资料图片)
1997 VS 2010 尘封十三年的谋杀案浮出水面
2010年,南都市发生了一起谋杀案,死者是一个年轻女孩,死后被人摆弄成了一个固定姿势,就仿佛她是一幅油画里的人。刑警队长陆行知看着这诡异又熟悉的一幕,不断地压抑住心中的疑虑,可是现场的一支HB铅笔的出现,却让他不得不承认,这起案件可能与十三年前那桩悬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陆行知不禁陷入回忆中。1997年,当时的他还是一个初出茅庐、浑身书生气的青涩刑警,与现在干练暴躁的陆行知截然不同,现在的他更像是自己的师父,一个被那桩悬案逼迫到心如死灰的老刑警,卫峥嵘。十三年后,相似的案件再次出现,陆行知于是决定邀师父出山,只是,早就物是人非了。
由刘海波执导,陈建斌、陈晓、啜妮等主演的《尘封十三载》改编自娄霄鹏的小说《黯夜之光》,故事以两条不同年代的刑侦线为主题,通过技术和人事的变化,讲述了一对师徒联手逮捕凶手的故事。连环凶杀案向来是刑侦题材中比较吸睛的案例,相似的杀人手法,变态的心理分析,不断出现的凶案,都是牵扯注意的关键。《尘封十三载》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给予了连环杀人案特殊的案发现场——精心布置的死亡油画感,仿佛是凶手的艺术追求和心理诉求——在此基础上该剧又加入了时间和人事的元素:时间的跨度让案件变得沉重而伤感,当大家都已经收拾好心情和创伤进入新生活之后,十三年前的噩梦却又再次来袭;年纪阅历的变化让人物变得陌生又熟悉,十三年前的愣头青变成了老刑警,而十三年前的暴躁老卫如今却已变得温和起来。
青涩VS老辣 暴躁师傅懵懂徒弟的地位互换
刑警破案向来最看重搭档,是生死之交,也是背靠背的兄弟,但如果是一老一小,又会是另一番“风景”,是师父教徒弟,技术和经验的传帮带,也是两种个性的对抗和互补。《尘封十三载》的陆行知和卫峥嵘便是这么一对反差极大的师徒,有趣的是十三年后,他们依旧反差极大,只是不同的是,师父变成了“小警察”,徒弟成为了“大队长”。
1997年,青年刑警陆行知是一个热血又青涩的年轻人,对工作,他积极主动,梦想是为了抓住罪恶的坏人。他刚刚结婚不久,还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会随身带着一块绣着红心的小手绢,行为处事与其说是刑警,倒更像是一个书生。而这也是他的师父卫峥嵘最不喜欢的一点。卫峥嵘是一个老刑警,做事不讲究章法,却总是一针见血。他会为了稳定治安,将两个洗浴中心的老板约到澡堂子谈判,他能从走访群众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他也是一个为了追凶能把儿子放在炸鸡店,自己狂奔而去的人。
在十三年后陆行知的回忆中,卫峥嵘永远是立领棕色皮衣,戴着墨镜,酷飒十足,骂人、吃辣,鲜活得仿佛是老电影中的“游侠”,而陆行知永远是被师父骂的懵懂青年。只是让陆行知无奈的是,十年前的悬案,最后的不了了之,再加上一个女人的去世,让曾经意气风发的卫峥嵘如今变成了一个拎着儿童水壶,准点买菜做饭的大叔。他不再吃辣,因为对肠胃不好;他不再冒进,因为岁数大了,有家人要照顾;他不再当刑警,因为他心如死灰。可是,曾经的小徒弟却不这么认为,他略施巧计就让卫峥嵘露出了心里的真实想法:不论是十年前的案子还是当下的案子,都要抓,都要破,这是老刑警刻在骨子里的DNA。
陈建斌VS陈晓 一老一中演技传帮带全员实力派
《尘封十三载》以陈建斌和陈晓饰演的一对师徒为主角,展现了这对性格反差极大的师徒在侦破案件的十三年间的互帮互助和转变。
剧中,陈建斌饰演干练勇猛的卫峥嵘,行事果断,为人强悍,虽然暴躁,但在警察局里却仿若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而这也是陈建斌于《尘封十三年》的“地位”。陈建斌的表演风格自然又厚重,将卫峥嵘十三年前的狂和十三年后的稳都一一诠释到位,让观众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老刑警的模样。
陈建斌是定海神针,陈晓便是点睛之笔。他在与陈建斌的对戏中丝毫不落下风,更让人惊喜的是,以陈晓如今的年纪却能将初入社会的陆行知也诠释得活灵活现,丝毫没有“装嫩”的感觉。在该剧的宣传活动中,陈晓曾说在这部剧中跟陈建斌老师学习到了很多,大部分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导,从最后《尘封十三载》的成片可见,陈建斌和陈晓这对“师徒”是完成了演技传帮带的。
除了陈建斌和陈晓外,剧中还汇聚了很多实力派演员,有刘敏涛、左小青、喻恩泰、谭凯、王啸坤、聂远、王骁等。有人戏份颇重,有人戏份了了,有人甚至只是惊鸿一瞥,但是都给予了这部剧很多不同的质感。在众人的演绎下,《尘封十三载》这部剧不像是个故事,更像是段真实的岁月,这里面的人有血有肉,有遗憾有满足,当然也有最后的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