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12日,《流浪地球2》票房终于突破40亿了,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这部电影上映时虽然受到一致好评,但是其中的争议也不小,和《满江红》的舆论争议不讲了。其实关于这部电影的批评也不少。
关于科幻片设定是否科学,剧情和角色是否有bug等,这些还属于正常的讨论范围,但其中有两个点我个人不太喜欢,也早该谈谈这个问题了。
一是电影里悲壮的50人出列,相信大家也看到网上有讨论说道德绑架,让人送死如何如何。二是《流浪地球2》里的民族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情怀不够国际化,然后又如何如何。
这两点又可以总结成一点,那就是以“文化价值”层面对于电影进行讨论和解构。这种解构在这些年的国产流行文化里可以说屡见不鲜,好多《流浪地球2》我们先不说它本身不是常规意义的主旋律。
有一说一,我认为哪怕《流浪地球》是主旋律电影,但能拍到这个程度又有什么问题?大部分好莱坞大片不是主旋律电影?《独立日》《变形金刚》《黑鹰坠落》《壮志凌云》《机械战警》《美国队长》等等。
例子我能举出来一大堆,电影只要拍得好为啥不能加入主旋律,好的主旋律电影又有什么不行?电影为啥不能加入爱国情怀?电影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中国电影加入自己国家的爱国元素有什么问题?
英雄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电影背后的价值观重要吗?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你说它重要肯定是重要的,毕竟电影还是文化产品还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意识。但你要说非常重要呢,我相信单独让一部电影承载“文以载道”的意义,似乎又过于苛刻。
全世界电影文化输出最成功的还是美国,美国电影也是一个题材,一个类型,无数经典作品去堆出来的,成熟的文化产业链,形成强势的流行文化,最终再进行文化输出,而不是单独一部电影就能决定。
中国科幻大片太少,目前最厉害的科幻大片只有《流浪地球》系列一个。不喜欢信奉西方科幻片的想攻击,这个支持中国科幻的想反驳,都把这个“价值观”给对立了起来。
比如现在说到《流浪地球》封神因为集体主义中国文化价值观,而西方科幻都是个人英雄主义,然后就是相互大战了。
实际上,要谈集体主义与利己主义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上帝视角。像《流浪地球》原著的戏核反叛军,虽然结局证明他们是错的,但是在氦闪前那一刻,他们不也是以人类共同的利益为出发点采取的行动吗?
他们也是坚定的集体主义啊,不然怎么能聚集大多数人。三人成虎,只要身边有志同道合的同志哪怕动机是错的,哪怕行为是恶劣的,都可以被称为是集体主义。
综上,所谓的集体主义也没有什么可以歌颂的?完全以这个为论点夸赞也站不住脚。
我认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并不冲突,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反面都是精致利己主义。政治正确从来不是错误,错误的是在社会资源没有冗余的情况下考虑政治正确,政治正确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但当某种政治正确和精致利己主义成为主流的时候,那就真的需要思考了。现在美国和西方真的有这味了,国内因为国力上升还好不少。
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流浪地球2》的三重价值观
电影里数字生命就是一种个人生命的升华,与象征集体主义的流浪地球在立意与剧情上都是冲突的。同时三个主演,三条线,三个价值观,周喆直代表完全的集体视角,刘培强是个人集体兼顾的忠义难两全的经典对立视角,图恒宇则完全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视角。
这三个角色代表的视角都非常有意思,暗线的数字生命就像肉皮里的小刺,存在感很强但就是隐而不发,还埋了下一部的数字生命线。而周喆直线则推动地球大事,关键时刻还威慑了MOSS启动行星发动机。
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并不冲突,实际上都有其可取之处。
最关键的是电影的背后是现实里的国家实力,这结合现实里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导致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电影的表达和现实精神的衬托,让人有种出戏感,何况现在美国电影zzzq和套路泛滥,甚至特效都开始变烂了。
因为美国西方国力还强,全世界观众买账的还是不少。中国观众因为现实层面对抗开始觉醒的群体,所以美国大片在中国票房才越来越低。
《流浪地球》的故事只是由周喆直和多国政府人员主导,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完成的壮举。看《流浪地球》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感觉这就是将来会发生的,而且会一步一步最终成功。
反观现在国外科幻除了《火星救援》让我有种踏实的感觉,其他的都只停留在“幻想上面”,即便是《星际穿越》也是一样的:“爱能穿越时空拯救地球”的确很感人,但远不及“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拯救地球”来得踏实,即使真实的流浪地球难于登天。
《流浪地球2》价值观和精神层面有自己的东西,这就够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主旋律又怎么了。就像《流浪地球2》是着眼于几个人的故事,但往往还有冗余的部分, 体现了群体的力量,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考。
甚至像刘德华的图恒宇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但结果来看也不完全是坏事反而拯救世界。
爱国,民族主义,主旋律又如何?《流浪地球2》有更重要的历史责任
《流浪地球2》对比国外科幻神作还有差距,但已经是中国科幻片一个好的开端,这个时候如果恶意批评占多数,特别是肆意唱衰和戴帽子去批倒,批臭的行为,对于中国科幻片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金融界有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骂的人多了,信心自然是不足的,观望的投资者可能就不会投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这边的舆论环境,似乎太过于重视流行文化作品对于观众的教化,还有价值观和三观的塑造的严肃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吴京的《战狼2》大爆过后,“战狼”形象就已经和主旋律绑定,完全符号化了。
你不止在网络,甚至主流舆论,甚至是社会舆论上都会看到嘲讽的,玩梗的,反正左一个战狼,右一个战狼去定义。
战狼=强硬的民族主义+进取性的武力展示+极端的爱国主义等等。
然而,我一直说《战狼2》其实挺憋屈,冷锋开头踢死人被开除军队,整部电影冷锋就只救了一卡车十来个人无辜的中国人和几名在一起的黑人。中间在医院里,后来在那间工厂里,死在西方雇佣军下无辜中国人和非洲人是不计其数。
冷锋拼了老命辛辛苦苦才救这么几个人,和美国电影里开车的都拯救宇宙相比天渊之别,最终被解构成了这种强硬的,进取的,极端的主旋律形象,你哪里说理去?
所以,倒不是说批判不对而是不合时宜。就好像一个刚学步的小孩,更多的是需要鼓励与引导。如果一开始就被各种唱衰、批评、批倒批臭了,那中国大片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实现正常走路。
我是吹爆《流浪地球》系列的,而且非常明确地说就带着民族情绪希望《流浪地球》《三体》这样的中国科幻作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只有形成了数量,建立成熟的文化产业链,最终才能谈文化意识输出这回事。
另外,我认为有不少人吐槽《球2》主旋律和价值观,倒不完全用戴帽子说什么拥护西方价值观,我认为这些人本身对于主旋律也没啥看法,甚至偶尔还会反感一些吴京、战狼梗之类的。
他们吐槽《球2》不完全是价值观的问题,主要是不少中国观众还没有意识到、或者习惯已经到来的和好莱坞大片价值观“对抗”这一价值观,我们是农耕文明,家园情怀深厚,与世无争与合作共赢,从不主动向世界挑起争端。
但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我们现实层面大的策略也变得更加激进了一些,让这些平时不关心外面世界的人不习惯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了解过美国和西方是如何做这些事的,或者说早就习惯了。
刘慈欣的科幻风格也一直是激进派,激进派的故事内核加上现代中国精神的表达,让他们觉得:“我们是不是太主旋律了,让人家外国人看到会不会觉得我们民族主义不好啊”,典型的友邦惊诧。
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够文化自信的缘故,起码某些人都还没有习惯吧。我相信《流浪地球》这样的流行文化作品多了,这些观众慢慢也就习惯了,我们科幻文化和流行文化也就崛起了。
《流浪地球3》之前?导演剪辑版,衍生网剧来得猛烈些
最后,我认为《流浪地球2》价值观和不用讨论了,因为它已经非常成功,就像对于中国影视工业的推动,对于中国科幻文化的搭建等。过去了这么久,我反倒觉得这电影本身还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最可惜的是刘德华的那条数字生命计划线,即使电影中这个技术还不完善,但是在我看来至少它是不可或缺的的计划。
因为流浪地球计划决定不管抽签是不是真公平,必然出现有人能进地下城有人进不了,而进地下城同样面临生活水平骤降,为的还是几百年后的危机,理论上流浪地球计划社会层面上不可能推进成功。
但数字生命计划就不用了,他给了当代人一个前进的理由。无论是让家人活下去,还是期望在未来自己可以进入逐渐完善的虚拟世界,这是一种期待,或者说是一种生活的意义,有了追求才有可能发展。
流浪地球计划单独进行,宣布抽签结果之前或许还能勉强靠大家的侥幸维持一个基本的稳定,等到抽签结束,宣布结果之时就是社会全面崩溃之时。电影有交代但推进得太快了,虽然电影不用太过要求,但还是有点遗憾吧。
所以,郭帆还等什么呢?8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快些安排上,最好宣传的要拍衍生网剧,动画赶紧的吧,比如数字生命计划,各国政治博弈一部,地下城抽签生活细节一部等等,等到4年后《球3》到来。
那这就是一个真正超越美国《星球大战》的世界科幻史诗IP,那时让全世界的观众体现一下什么叫真正的中国主旋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