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开后,电影院不断迎来佳作上映,最近,院线上映了一部印度高分影片《印式英语》。
豆瓣评分高达8.1。喜欢印度电影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资料图片)
电影曾经轰动多伦多、柏林、圣地亚哥等多个国际影展。
《印度时报》盛赞本片为当年最佳印度电影,给予4颗星高度评价。
棕榈泉国际影展观众票选最佳剧情片第二名。
印度“Filmfare奖”、“Zee Cine奖”最佳新导演。
作为印度电影女神希里黛玉睽违大荧幕多年后的复出之作,有人更是将其与另一部让人惊艳的印度电影《三个傻瓜》相提并论。
献给所有女性
剧情讲述印度家庭主妇莎希,做得一手好菜,她的印度甜点“小圆仔”人人惊艳,甚至可以让她自煮自售,做点小本生意,是规律反复的日常中,唯一的成就感来源。
可惜在家人眼中,她只不过是个擅厨艺、没知识的黄脸婆,她的菜英文更常遭到丈夫和女儿的揶揄。没想到,语言不通的她,竟必须只身远赴美国纽约,帮忙筹备外甥女的婚礼。
美国行迫使她离开舒适圈,一场令她身心皆濒临崩溃的意外,让她决定报名英文课程班,不但打开了她的眼界,也带领她重新找回自信。
简单明了的故事,以好莱坞、宝莱坞惯用的三幕剧形式做了不愠不火的编排,在感人元素中又带着一点诙谐幽默,电影时间虽有两个多小时,但剧情流畅简单,因此很好入口。
片名取作《印式英语》,剧情也以莎希四星期的英语学习课程为主轴,但如同金马影展国际行销陈俊蓉所说,在这部片励志轻喜剧的外皮包裹之下,讲述的却是多元文化融合时的冲突与辩证,和女性的自我成长。
这是导演葛莉辛德的第一部电影,她指出,这部片的灵感来自自己的妈妈,展示了女人的蜕变,她也希望把这部电影献给所有女性。
“男人煮饭是艺术,女人煮饭是义务”
印度本身的殖民历史,让这个国家染上了复杂的民族情结和文化背景。
即使在印度本土,英文能力也是在企业中的必备能力,因此学校的家长日,印度人也说英语,莎希的女儿更因母亲说印度语感到丢脸。英语与欧美文化的强势,在来到美国后愈发明显,也因此酿成了莎希决定报名英语班的契机。
有趣的是,莎希的英文班上,除了她之外,共有另外6位同学:南印电脑工程师、巴基斯坦计程车司机、日本发型设计师、墨西哥保母、非洲的同志男孩、和一位来自法国的厨师。
这些人在美国常被认为是所谓“次等公民”“蓝领阶级”。但这些人真的比较“次等”吗?还是只是因为皮肤颜色、或说出口的语言,而恣意地被贴上了标签?
巴基斯坦的司机同学就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学有专精,比老师还强,要不是英文不好,才不会这样看人脸色!”
而连唯一的白人老师,也被设定为非主流的“同志”身份,连“次等公民”都可以恣意玩笑,轻浮地以刻板印象调侃跟男友分手的老师:反正同志见一个爱一个,哪有什么伤心难过!
但莎希却充满同理地点出,异性恋看同志觉得不正常,同志看异性恋又何尝不是?我们虽然不一样,但心痛的感觉却是一样的。
印度女性长久以来地位低下,莎希虽身处印度中产阶级家庭,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但丈夫仍然将女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不但说她“生来就是为了做小圆仔”,更希望她别再出售自制甜点,只为他一个人做就好。
片中莎希的一句话,“男人煮饭是艺术,女人煮饭是义务”不知要让多少家庭主妇心有戚戚焉。
小孩的不尊重、丈夫的冷落,在家庭中得不到的自信,在英文课开始后,却慢慢找回:贩售小圆仔的小本生意,被老师以“entrepreneur(企业家、创业家)”形容;法国同学更迷上她认真迷人的万种风情。
心灵相通之后,语言好像也变成身外之物,不再重要了。她与法国同学聊天时,常常各自说着自己的母语,两人却能沟通无碍,对比起说着同样语言,却相对无语的丈夫,或口出恶言的女儿,显得格外讽刺。
新的课程和新的关系打破了百无聊赖的常规,像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但莎希没有被这些赞美与暧昧冲昏头,她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外在的新鲜,如同她在片尾所说,“当你不爱自己时,新的事物看起来总是比较好,但那不是真的。”
在充满挫折与委屈的生活里,英语课程仿佛一场救赎。放弃原本的一切或许比较容易,但导演不让莎希逃避,而是透过英语课的学习获得成就感,透过一段崭新的邂逅重新感受爱与尊重。
在全力以赴后,找到那个努力、坚定、充满自信的自己,真正认同自己后,也才能真正爱自己。
找回自我
对一般人来说,通常对于家人的需求感是最高的,可偏偏因为习惯所衍生的错觉,导致于我们对于家人的存在感往往不仅无法与需求感划上等号,甚至严重低估。
莎希的处境正是如此,她深情而努力地为家人付出,可是家人对于此一部分的感受与理解,却只是反映着一位母亲、一位妻子,而不是莎希。因此家人们享受着莎希在母亲与妻子角色上的功能,却未必给予适切的尊重。
电影的高潮在于当婚礼进行到后头,新娘请莎希致词时,原本还有点犹豫与不安的莎希,却在丈夫惯常地立刻起身说她语言不好无法胜任这个请托时,毅然决然地起身致词。
那像是她原本就准备好的期末演讲,那关于自我、关于家人之间相互扶持与尊重的言辞,那发自内心的渴望与情感,感动着在场的所有人,也让她的丈夫与女儿惭愧不已。
愿意去相信的是,就从那一刻起,莎希的自我价值感终于得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向下扎根。也希望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朋友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身边的第一位女性角色,她们不只是母亲、女儿、妻子,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