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无名》,近一段时间总有人为其打抱不平,抱怨排片少、排片时间不理想……那么问题就来了,《无名》何以沦落至此?
“门槛”不该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这个问题,不妨暂且抛开影片的质量不谈,因为每个人的审美不尽相同,有人喜欢就会有人嗤之以鼻。个人最不待见一种论调,称《无名》是一部有门槛的片子,看似清高孤傲,实则暗戳戳内涵他人智商不够。
平心而论,这已然成为一套话术了,而本质便是双重标准。对于观点相同者,大加赞赏,反之就进行人身攻击。说得直白一些,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与此同时自己却可以大放厥词,甚至是出口伤人。
就事论事足矣,越是如此口无遮拦,越是败坏好感,于《无名》而言毫无益处。
怪自己不给力
言归正传,先来说说《无名》排片的窘境,只能怪自己不给力。回顾一下《无名》上映首日的情况,排片比为12.9%,虽只有《满江红》、《流浪地球2》的一半左右,但要高于其他影片。可结果并不理想,不仅票房没有达到《满江红》、《流浪地球2》的一半,而且还被《熊出没·伴我“熊芯”》给超越了。
打个比方好了,假如《满江红》、《流浪地球2》、《无名》是三个品牌的同价位竞品,《满江红》的单日销量是10个、《流浪地球2》9个,而《无名》只有3个。可想而知,在进货的时候,商家肯定会优先考虑《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影院也是如此,自然要多放观众愿意看的片子了,故而《无名》注定只能被边缘化了。
知名度矮人一截
再分析一下《无名》为什么吸引不到足够的观众,一方面源于口碑,如果第一批观影的路人能够给予强烈推荐,后续必然会有更多人愿意花钱买票。显而易见,事与愿违,第一批观影的路人给出的评价并没有那么高,继而影响了之后的票房走势。
另一方面,《无名》的主创阵容知名度矮人一截,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号召力相对薄弱。在贺岁档拉开序幕之前,个人就曾言明,《满江红》的主创阵容豪华程度无人能及。导演张艺谋,在国内影坛的地位不可撼动,即便是到了国际上也是声名远播。主演沈腾、易烊千玺、张译,三人皆在国内个人累计票房前十之列。实话实说,仅仅是听到这些名字,足以让大批观众决定走进影院了。
《流浪地球2》稍微逊色一些,导演郭帆的名气有限,但《流浪地球》已经成为系列电影了,相当于一个品牌。单是品牌效应,对观众的吸引力就不小了,何况原著作者刘慈欣名声大噪,原著党势必也要来凑一拨热闹。加之国内个人累计票房第一人吴京, 可谓是强强联合,早已成为许多人春节假期必看的影片之一了。
梁朝伟走下神坛
说到这里,想必有人要问了,梁朝伟和王一博差哪儿了?
不可否认,倒退个十年、二十年,梁朝伟的确是高质量影片的代名词,但今时不同往日了,其近些年的确罕有值得称道的作品了。不仅如此,还出演过一些烂片,例如《欧洲攻略》,从而使梁朝伟走下了神坛。
同时也要注意到,港星整体在走下坡路,包括参演了《流浪地球2》的刘德华,要是没有《流浪地球2》这个载体,同样很难在当今的电影市场上有所作为。讲得再现实一点,图恒宇这个角色换成别人来演,对《流浪地球2》的票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一言以蔽之,唯港台明星马首是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指望梁朝伟与王一博高低搭配来博取眼球,这个如意算盘打错了。
王一博难挑大梁
至于王一博,毫无疑问是内娱的顶流,似有呼风唤雨之能。在本人之前的文章中,曾经阐述过对于流量的解析,流量的多寡代表不了支持者的数量,而是支持者的氪金程度。再打一个比方好了,A艺人有一万名粉丝,能买一百万张专辑;B艺人有十万名粉丝,能买十万张专辑,那么在资本看来,A艺人的流量就要比B艺人大。
不过这套流量法则往往只适用于饭圈,道理很简单,饭圈之外的市场太大,超出了粉丝氪金可承受的范围。尤其是电影市场,看看个人累计票房的排行榜,流量明星真的是凤毛麟角,想要依靠粉丝氪金氪出个几十亿的票房,无异于痴人说梦。由此足以证明,王一博的顶流属性,在电影市场上的作用只能微不足道来形容,难以挑起票房号召力的大梁来。
结语
说一句杀人诛心的话,想要替《无名》喊冤叫屈,让其先赢过《熊出没·伴我“熊芯”》再说,现在还没有资格跟《满江红》、《流浪地球2》叫板!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