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绝对是如今国剧圈,最“难以复制”的存在。


(相关资料图)

1987年出生的她,起点颇高,第一部电视剧,便是当年火遍大街小巷的《金粉世家》。

16岁的刘亦菲,豆瓣8.5的高评分,至今还是不少90后的青春。

出道至今,刘亦菲仅有6部电视剧作品,平均分超过8分。

除了《金粉世家》的民国造型,刘亦菲几乎所有的剧,都以古装造型出现,这让“神仙姐姐”,成了她的专属代名词。

《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仙剑奇侠传》中的赵灵儿,《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

每一部作品,每一个角色,都能靠美,深深烙印在观众心里。

不过《神雕侠侣》后,刘亦菲仿佛从电视剧里“消失”了一般。

她转战电影圈,虽然每年都有新作品,口碑却起起伏伏。

当她再次出现在电视剧中,已经是16年后的《梦华录》了。

谁也没想到,在古装剧早已式微的当下,刘亦菲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让这部剧火出了圈。

没怎么变化的样貌,依旧清秀灵动的气质,证明了在古装领域,刘亦菲依旧是最能打的那一位。

不过《梦华录》显然只是刘亦菲回归大众的第一步。

在她36岁这一年,她脱下“古装”,迈出了更大一步——

她主演的《去有风的地方》在2023年年初,横空出世。

从首播开始,连续5天拿下卫视收视第一,累计14天帮助湖南卫视霸榜。

恐怖的收视数据之后,是恐怖的口碑。

18万人参评,豆瓣8.3分,口碑仅次于扫黑剧《狂飙》。

刘亦菲,到底有什么魔力?

为什么所有观众,都甘愿为她买单?

狂刷20集,今天,皮哥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01、

刘亦菲演“社畜”,开篇就上演现实“暴击”

刘亦菲饰演的许红豆,是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大堂经理。

她表面上,是个精致的女强人,做事雷厉风行,专业性十足。

但实际上,就是一个真实的社畜。

每天一早睁眼洗漱,就是去赶早高峰的地铁。

不管心里有多少事,见了客人总要赔笑,“不好意思”、“对不起”常挂嘴边。

工作几乎007,没有任何休息时间,随时需要接听客户的电话。

她的工作属性,让她不得不时刻保持工作警觉,就连吃饭前,也要刻意深呼吸,以放松精神。

父母的生日常常忘记,礼物就是随便买买。

有客人不小心摔碎杯子,她要放下尊严,去擦干净客人的高跟鞋,以示“专业”。

一边擦鞋子,一边还要道歉。

所有的努力,为的就是下个月升职客房部副总监的大饼。

对许红豆来说,升职加薪,就是对自己努力最好的认可和褒奖。

精致,往往是给外人看的。

在单位里是社畜,在家里,许红豆也少不了各种烦恼。

冰箱装满了过期的食物,包括她前一天拌饭吃的酱。

爱情也没有保鲜。

她跟男朋友,一个住东四环,一个住燕郊,连面都见不着,索性分手了。

夜晚的窗外,是北京的国贸,似乎和她没什么关系。

而对许红豆来说,自己的情感支撑,就是唯一亲如家人的舍友兼闺蜜陈南星(吴倩 饰)。

北京虽然大,但她们相互依靠。

彼此是精神的寄托,又像亲密的家人,无话不谈。

职业女强人清晰明确地告诉闺蜜,自己的幸福的标准——

买房买车找男友。

因为工作忙,她已经连续三年放了闺蜜去云南旅游的鸽子。

说好的“下次一定去”,可一次意外发生,却没了机会。

本来是去做一次最简单不过的胃镜,没想到陪诊的陈南星,却被查出胰腺癌晚期

前两天还活生生的一个姑娘,没几天就变成了一张黑白遗像。

失去闺蜜的许红豆,虽然每天照样带着假笑上班,精致地干着工作。

但支撑她的内心,却在一瞬间崩塌。

夜深人静常常独自流泪的许红豆,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自己到底想过怎样的日子?

在北京奋斗十年,孑然一身,空空如也,没车没钱没房没存款,现在连闺蜜也没了。

痛定思痛,许红豆决定,辞职去大理。

既为了完成和闺蜜的约定,也为了寻找幸福的定义。

许红豆可能做了,我们每个打工人,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而在云南发生的故事,也真正让每个观众感到了治愈。

02、

三场哭戏,让观众成功入坑,让我看到了刘亦菲20年来最强演技

在《梦华录》之后,不少人质疑刘亦菲的演技。

觉得刘亦菲两部剧大火,靠的不是演技,而是依旧能打的颜值,以及超级年轻的状态。

美,当然是一方面。

但刘亦菲有的,绝不仅仅只是美。

在《去有风的地方》中,刘亦菲就有三场哭戏,感情一场比一场递进,情绪一场比一场浓烈。

她的泪水中,有许红豆思维转变的弧光,也有她必须去大理最为充足的理由。

第一场哭戏,是陈南星确诊胰腺癌晚期之后。

这时候,虽然闺蜜还在医院,但许红豆的情感防线,已经开始慢慢崩溃。

回到两人共租的房子,看着只有一人食用的晚餐,许红豆情难自制。

夹起了一点米饭,但就是送不到嘴里。

想着和闺蜜的点点滴滴,回忆着往事,她只能一边大口往嘴里送饭,一边抽泣。

虽然看不到眼泪,甚至看不到因哭泣,而变化的面部微表情。

但这一顿饭里悲哀、肃杀以及忧郁的氛围,已经因她的哽咽声,传递给了观众。

大家应该知道,吃饭的时候是不能哭的,越哭,越容易噎住或呛着。

但刘亦菲反而吃得更猛了,这其实代表着,她不想将自己软弱的一面,展现出来的职业习惯,也在讲她不愿相信闺蜜得了癌症晚期的事实。

第二场哭戏,是陈南星住进了晚期病房。

病房里的陈南星,一心想吃关东煮,闺蜜俩跑到便利店,要了关东煮打牙祭。

吃着吃着,想到闺蜜的癌症,许红豆的悲伤,突然涌上心头。

前一秒,还说说笑笑的两人,下一秒,就挤在一起。

枕在闺蜜肩头,刘亦菲开始大声啜泣,但眼睛始终没有睁开,只能看到一滴滴眼泪,缓缓流下。

而旁边的闺蜜,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一个是为了安慰的笑容,一个是完全失去的悲伤。

这一刻两人表情的对比,真的无比伤感,看得无数观众绷不住破防了。

而刘亦菲也收起了之前克制的演法,面部表情有了变化。

毕竟越跟熟悉的人在一起,内心就越柔软,而这种哭泣,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对朋友的安慰,并不是单单是自己情感的宣泄。

第三场哭戏,是陈南星走后,在夜晚的公寓中。

陈南星没忘了许红豆,还给她留了遗言。

而一个人在家的许红豆,晚上连灯都不开,整个景框内,就只有手机发出的微弱光亮,这些光亮已经足够让许红豆的泪光闪烁了。

听完遗言,想起自己放了三年的鸽子,许红豆内心深处,又对闺蜜深深的怀念。

情感就像淅淅沥沥的小雨,慢慢变成颗粒很大的大雨。

在夜深人静中,许红豆终于可以放声大哭

这里的哭,更多是许红豆对自己的愧疚,她觉得自己亏欠着闺蜜。

因为遗言中,闺蜜处处都在为自己着想,让自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找到幸福。

那种彻底放声的大哭,是剧情的转折,也是陈南星对许红豆去云南,最具决定性的一次影响。

也就是在这一晚之后,许红豆终于看开了自己的关于工作的一切,决定去云南,实现闺蜜未实现的愿望。

至此,三场哭戏,既立住了许红豆这个感性的都市女强人人设,又让整部剧有了情感基底。

03、

脱下古装的刘亦菲,这次治好了多少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实际上,在所有剧都追求“快”、“狠”、“刺激”的时候,这部剧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它的镜头很美,也很慢。

美人,本来就要配美景。

导演丁梓光是个很有情调的人,在他的镜头中,刘亦菲和云南简直是绝配。

上一个镜头还是车内的都市丽人。

下一个镜头就是航拍的洱海全貌。

除了洱海,还有古朴的石桥。

清新静谧的草场。

有花田,有海鸥,有鸟叫,有虫鸣。

外加照在刘亦菲脸上的一缕阳光。

这种淡雅恬静的镜头风格,让《去有风的地方》有种日剧小清新的气质。

剧情进展上,更是呈现出了与电视剧主流,截然不同的“龟速”

前半部分最大的戏剧冲突,除了陈南星因意外离世,就是许红豆踩到了马屎。

除了摔坏手机,就是睡一觉,被蚊子咬。

要么,就是村子里的学徒不学技术了,小孩子不爱上学了……

但是,剧中却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美好。

比如刚进村听到的手碟声音,比如小院的古朴,人们的热情。

比如随处可见的骡马拉货,随手成片的自然风光。

再比如,吃饭没带钱,不会被为难,到谁家都是“添双筷子”。

屏幕前的打工人,都会因此深深共情。

因为这里,既藏着社畜们,想都不敢想的随性,也藏着生活中那些被遗失的美好。

这里虽然被文明触及,但似乎并未被电子浸染,一切的慢,像是一种古朴自由的浪漫,更像采菊东篱的悠然。

在刘亦菲、李现和一众演员的演绎下,剧集演出了《跟着刘亦菲去旅游》的综艺感。

而这种综艺感,恰如其分地与田园剧的性质合二为一,成了大家乐得其成的共识。

这么慢,这么治愈,这么清新,那《去有风的地方》是不是彻底综艺化了?

其实并没有。

剧集虽然节奏慢,氛围轻快,但它没有丢掉一部剧的内核

小小的镇子上,形形色色的人,这里就像一个“围城”,有人想进来。

除了女主许红豆,还有男主谢之遥(李现 饰)。

他以前是投行经理,从小留守儿童的经历,让他对家乡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

于是,工作几年后,立志回乡创业。

他不仅搞民宿,搞旅游,搞咖啡店,还宣传非遗文化,帮助相亲邻里,想带动家乡云苗村的旅游业。

谢之遥是个有想法的人,他能为木雕手艺人找客户,也能给刺绣,拉赞助。

他凡事亲力亲为,没有谢总的架子,街坊邻里,有什么矛盾,都喜欢叫他去评评理。

许红豆住的小院是他的,马场是他的,农产品电商也是他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和许红豆的感情,丝毫没有工业糖精的味道,两人就在平淡中互相靠近,在一件件事情里慢慢磨合,互生情愫。

谢之遥就像是为刘亦菲量身定做的现代版李逍遥,自由阳光,温暖贴心,有责任感。

他也注定是许红豆寻找生命意义的领路人。

除了谢之遥,小院里还有形形色色的“进来人”。

比如见人就问“茶否”的马爷,虽然外人看起来神神叨叨,但实际上,他是个创业失败的逃避者。

比如网文作家大麦,父亲想让她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她除了写东西,什么都不会。

一不做二不休,她来到大理,也在找寻自己人生的意义。

比如咖啡馆义工娜娜,家境优渥,生在上海,却偏偏来到大理。

对镜头有天生的恐惧,身上故事应该不少。

当然,还有不想离开家乡的村民,比如房东太太阿桂婶,谢之遥可爱的阿奶,以及村子里常年坚守的那些老人。

有人想出去。

这些人,不少都是未经世事的少年。

比如谢之遥的弟弟,因为闹肚子拉到裤兜子,死活不去学校上课,宁可逃离村子当个服务员,也不去昆明读书。

再比如木雕手艺人谢大伯的徒弟夏夏,虽然在学木雕技术,但他向往的是星辰大海,时不时都要拎起背包,去大上海追寻自己的梦想。

观念的冲突,让村子里的老一辈和年轻人似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这种以围城为中心,围点打援的创作态度,不仅精准捕捉到了当下都市和乡村年轻人的精神需求,也反映着整个时代的情绪。

就像片中的,当许红豆被问及梦想的时候,她依旧会犹豫一会,说出一个“钱”字。

但有了钱之后,怎么办?

许红豆也没想明白,其实剧中,包括剧外的大多数人,都没明白。

所以,与其说这是许红豆寻找生命意义的旅途,不如说是我们共同的旅途。

我们都说,故乡容不下肉体,他乡容不下灵魂。

但今天,慢下来,闲下来,去没有人的地方,去过想过的生活,到底是不是一种选择?

这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

不管是裸辞旅游还是坚持打拼,不管是社畜还是创业,生活总要继续。

希望大家都能像剧中这两位老太太一样,心中无近忧,也无远虑。

困了,就能倚着窗棂睡着。

饿了,就能有口热饭。

累了,就能躺下休息。

难了,就能有个依靠的港湾。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