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发现了没有?近些年的春晚,在进行前期预告的时候,都不再大张旗鼓地宣传语言类节目的演出阵容了。


【资料图】

若在当年,也就是陈佩斯、赵丽蓉、赵本山等笑星正走红的时候,春晚节目组往往会提前好多天,将他们的名字放出来,来提高观众的期待值,引发收视热潮。

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号召力啊。

因为他们的小品,确实“很好笑”啊。

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春晚的小品类节目,越来越趋于“公式化”和“模式化”?利用一些网络段子,强行制造笑料,又通过提高音量,来刻意烘托气氛。而且节目的最后,全体演员,一定会用一句“咱们一起,包饺砸”,来作为结尾。

当小品不再有新意,那么作为观众,又怎会有更多期待呢?

话说当年,小品多么受欢迎?

春晚不仅是明星制造机,而且更是众多艺术表现形式的开创者。

比如小品,就是通过央视春晚,推到广大观众面前的。

它原本只是专业艺术院校和演出团体,锻炼和考察演员表演能力的一种方法。

然而1982年,尚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读书的岳红、丛珊、高倩和曹力等同学,将一个叫《卖花生仁的姑娘》的观察生活练习小品,搬到了央视新春联欢会的舞台,结果没想到竟大受欢迎。

第二年,也就是央视春晚首次面向观众直播的那一年,著名演员严顺开和斯琴高娃,通过即兴表演的方式,重现了电影《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逛庙会的场景。他们生动的表演使人发笑,他们诙谐的语言令人乐不可支。

这实际上,就是春晚小品的雏形。

在这届春晚上,王景愚老师所带来的哑剧小品《吃鸡》,也令观众眼界大开。

然后在1984年,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陈佩斯和朱时茂联合表演了一个叫《吃面条》的小品,惟妙惟肖的表演,使观众忘却了烦恼,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怀大笑。

由此,陈佩斯和朱时茂,成为了观众们对央视春晚笑星最早的期待。

在这之后,赵丽蓉、宋丹丹、蔡明、赵本山、范伟、高秀敏、黄宏、郭达等喜剧明星纷纷冒出头,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大放光彩,并将小品这种艺术形式发扬光大。

然而,随着赵丽蓉老师去世,随着陈佩斯、赵本山、宋丹丹等演员相继退出央视春晚,小品这种艺术形式,似乎出现了日渐式微的趋势。

尽管如今登上央视春晚出演小品的演员越来越多,沈腾、马丽、贾玲、张小斐等人也在不断努力制造笑声,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好多年了,都没有出现过一个让人笑得酣畅并且记忆深刻的春晚小品了。

春晚年年办,小品年年演。

从1983年到现在,40年的时间,我们在央视春晚上看到的小品不计其数,然而真正让我们开心大笑并记得住的小品,却并不多。

不如,咱们今天,就来给春晚40年,“最搞笑”的小品排个名。

在和大家重温往日欢乐的同时,也不妨来探讨一下,如今的小品为何渐渐步入了“瓶颈”?

我们会从节目的内容,和演员的表演,以及在观众中所产生的口碑度和影响力,来进行排序。

尽管有许多演员如潘长江等,数次登上过央视春晚表演小品,混了个脸熟,然而他们的作品,大多观众看过就忘记了,所以无法进入该名单。

第十名:《机器人趣话》(1996年春晚郭达、蔡明表演的小品)

虽然蔡明几乎算是所有小品演员中,登上央视春晚次数最多的女演员,她的表演搭档也从郭达到岳云鹏到潘长江,换了无数茬,并且她在表演上也在不断进行着各种尝试。

然而她让人记得住的小品,其实并不多。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不像赵丽蓉、赵本山、宋丹丹等演员那样,有一个基本固定的人设。

不过1996年,蔡明和郭达一起演出的小品《机器人趣话》,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想主要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题材新颖,一个是表演到位,还有一个是笑料不断,金句迭出。

这个节目,通过郭达与一个酷似蔡明的机器人的对话,展示了未来人类与机器人共处的一种可能。

而蔡明表演的机器人的几种启动模式,既脑洞大开,又使人发笑,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所以20多年后,仍令我们记忆犹新。

我至今都还记得其中的一些经典台词“你长得像蔡明,干脆叫你菜花吧”、“你们人类真虚伪”、“现在进入逻辑混乱状态”等,我便忍俊不禁。

第九名:《真假老师》(2018年春晚贾玲、张小斐、许君聪、何欢表演的小品)

贾玲2010年首次登上央视春晚,是和白凯南合说相声《大话捧逗》。那时的贾玲,还是个身材匀称的漂亮女生。然而2015年再上春晚和李菁、沙溢、瞿颖、尼格买提表演小品《喜乐街》时,她已经成为了一个胖姑娘,于是只好演“女汉子”。

大概从2018年开始,贾玲连续好几年都会搭档张小斐、许君聪等登上央视春晚,但几乎全都是笑过就忘记了。

不过他们在2018年春晚上表演的《真假老师》这个作品,还是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该作品通过一位保洁员冒充家访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奇妙设计,讲述了家庭教育问题,同时也传递出了孩子的成长其实最需要父母的陪伴这个主题。

这个小品在剧本构思上有许多精巧之处,演员的表演也很出彩,笑点百出。其中贾玲学张小斐想将腿拧成麻花状的桥段,令人乐不可支。

其实贾玲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女演员,但为何她的作品会让大家看的时候觉得好笑,然而看过之后就忘记了呢?我想与当下的“快餐文化”不无关系。

之前的小品,都是精雕细琢的结果,像赵丽蓉、赵本山等人,往往在春晚播出前半年就开始做准备。而这样的要求,放在现在的年轻演员身上,显然不可能。因为他们都太忙了。

忙着接综艺,忙着拍电影,他们也不再单纯地需要靠上春晚来提升自己的身价和名气。所以春晚不再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大事,那么拿出来的作品,可不就是应景之作吗?

其实贾玲最好的小品作品是《你好,李焕英》,但这个作品并未出现在央视春晚上,而是在地方台举办的一档喜剧真人秀节目之中。

第八名:《相亲》(1990年春晚赵本山、黄晓娟表演的小品)

其实在这之前,赵本山就连续两年带着作品参加了春晚节目的竞选,但都遗憾落选。

直到1990年,在姜昆的帮助下,他才凭借出演小品《相亲》,一鸣惊人。

他能出演这个作品,也是一波三折,最初连合作的演员,他都找不到。他最先找了宋丹丹和岳红,然而两人一个身怀六甲,一个正在坐月子,后来他又去找赵丽蓉,可是赵老师当时已经另有安排,所以只好作罢。

最终是请了黄晓娟来救场。

这个小品之所以受欢迎,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接地气”。与我们看惯了的“高高在上”的节目,完全不同。当然赵本山那独具东北特色的表演,也令我们眼前一亮。

他的一颦一笑,全是包袱,一举一动,又全是笑料。

他的勇于自嘲,更成了观众们的心头所爱。

后来,有人说这个节目“太俗”,然而我却觉得它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有的人又觉得赵本山的扮相“太丑”,可是只要观众爱看,丑点又有什么关系?

而也正是通过《相亲》这个小品,使得“形象丑”、“语言俗”、“动作怪”的赵本山,从此成了央视春晚的一块“金字招牌”。

第七名:《打扑克》(1994年春晚黄宏、侯耀文表演的小品)

前面我们说到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演员们对春晚节目的打磨格外用心。往往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出现在1994年春晚上的《打扑克》这个小品,就是如此。

当年春晚节目组刚成立,黄宏便接到创作任务。他从《读者》杂志上转载的一篇小小说《新式扑克游戏》中得到启发,于是就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小品《打扑克》,通过用名片来打牌的方式,针砭时弊,将当时各种社会热点给巧妙地展现了出来。用讽刺的手法,让观众会心一笑。

这个作品创作出来后,马季、姜昆等都说好,但邀请他们做搭档时,两人因为没有演过小品,所以心存顾虑。最终是侯耀文鼎力相助,才使得这个小品与观众见面。

这个作品上演后,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在当年还获得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一等奖。然而大家却有所不知的是,其实在出演这个作品的时候,侯耀文正发着高烧,然而他穿着棉袄,还是参加了直播,并且演出效果非常棒,一句台词也没说错。这也体现了侯耀文的敬业精神。

大家还记得这个小品中的那些经典台词吗?

第六名:《扶不扶》(2014年春晚沈腾、马丽、杜晓宇表演的小品)

现在的沈腾,作为“200亿电影票房”明星,他的事业发展重心,当然都放在了拍电影上面。登上春晚舞台演小品,对他来说,也只是“捎带脚”的事儿。

他也实在太忙了,上不完的综艺,还不完的人情,还能拿出多少时间,来琢磨春晚的作品呢?

所以尽管沈腾也上了很多次春晚了,而且在赵本山之后,似乎也只有他具有成为春晚笑星“扛把子”的趋势,然而因为他的作品良莠不齐,所以他给更多观众的印象,并不如赵丽蓉、赵本山等前辈更深。

不过我觉得他在2014年的春晚上推出的《扶不扶》这个作品,也称得上是小品节目中的精品。

这个小品,“梁子特别好”,结构、人物、包袱、对白都很不错。语言诙谐幽默,又富有深意,演员沈腾和马丽的演技,也颇受好评。最重要的是,它虽然是个喜剧作品,然而传播的却是正能量,让大家在笑过之后,还能回味无穷。

《扶不扶》由此也成为了开心麻花团队的又一个代表作。

第五名:《策划》(2007年春晚赵本山、宋丹丹、牛群表演的小品)

《策划》这个小品的剧本,前前后后改了十六、七次,人物结构也不断有变化,这对创作者来说,当然有难度,但对观众来说,最终看到的,却是一部经得起推敲的好作品。

它通过“反讽”的形式,以“下蛋的公鸡”作为由头,将当时大家非常关注的炒作、虚假宣传、明星耍大牌、浮夸表演等话题,一一展现到观众面前,对娱乐圈奇怪现象的揭露,简直入木三分。令大家在爆笑中,引发反思。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表演,一如既往的好,尤其是宋丹丹的表演,着实惟妙惟肖。那句“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yeah!”迅速成为了当年的流行语。

而赵本山的好几个包袱都犹如“平地惊雷”,牛群虽有些中规中矩,但也较好地完成了表演任务。

它被评为当年央视春晚最受欢迎的语言类节目一等奖,也是实至名归。

第四名:《主角与配角》(1990年春晚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

1990年的春晚,有许多小品都非常出色。除了赵本山首登春晚的《相亲》之外,陈佩斯和朱时茂带来的《主角与配角》更加精彩。

在此之前,陈佩斯和朱时茂,在央视春晚上,已经拥有了强大的观众基础,他们合作的众多都备受好评。然而《主角与配角》,无论是剧本的结构,还是演员的表演,还是观众的现场反应,都堪称佳作。

这个小品的创意来自陈佩斯的亲身经历。他当初报考八一厂的时候,有的人不同意,认为他形象差,然而更多的考官却觉得,他演主角不行,但演流氓小偷什么的,却不用化妆,往那儿一戳就是了。

结果,在《主角与配角》这个作品中,就充分证明了八一厂考官老师的话。朱时茂无论穿上什么服装,都像正气凛然的男一号,而陈佩斯就算穿上主角“八路军”的衣服,却还是像个叛变革命的“叛徒”。哈哈哈哈哈。

两个人的表演就不用说了,已经炉火纯青,单说这个节目的创意,通过两位演员不同气质形象的对比和反衬,来达到奇妙的演出效果,就是一种难得的尝试。而且通过这个节目,也让我们看到了配角演员们的艰难和不易。

在演出过程中,一件重要的道具——朱时茂所挎的盒子枪的枪带断了,结果朱时茂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又将它给重新系好了。以至于当这把枪挎到陈佩斯身上的时候,那枪的位置,直接就到了陈佩斯的腋下,竟然在无意之间,更增添了喜剧效果。

这也说明了朱时茂和陈佩斯两位演员的临场应变能力,有多强。

第三名:《如此包装》(1995年春晚赵丽蓉、巩汉林等表演的小品)

1995年,我和好朋友,将宿舍里的一台黑白电视机,吭哧吭哧地抬到他乡下的老家,去过年看春晚。一路转了好几趟车,走了好远的路,真是累得够呛,然而最终看到了赵丽蓉老师所出演的《如此包装》,也是值得。

我记得那晚,我和好朋友以及他的妹妹,不断学着赵丽蓉老师的腔调,“嗯哼”不断,笑声连连。

这个小品给我们的记忆实在太深刻了。

首先这个剧本基础就很好,赵丽蓉一看就很喜欢,于是在自己有严重的腰突出的情况下,还是决定搭档巩汉林,共同出演《如此包装》。

结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赵丽蓉成功塑造了一位敬业朴实的评剧老艺术家的形象,其在小品中所表演的评剧《花为媒》选段和时髦说唱,都令我们眼界大开。

巩汉林的表演,也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小品播出后,“你的小辫子好好漂亮”、“麻辣鸡丝”、“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啊看谷秀啊春打六九头,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遛,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等名言名句,也迅速风靡了街头巷尾。

在这个节目的最后,赵丽蓉老师按要求要做一个造型,结果她一不下心就踉跄一下跪到在地,其实这并非是有意设计,而是她腰上发作,意外跌倒的结果。

第二名:《卖拐》(2001年春晚赵本山、高秀敏、范伟表演的小品)

很多网友都说,《卖拐》是历届春晚中最搞笑的小品之一。

这个作品的主题,是“反诈骗”,直到今天也仍有教育意义。它看似表现的是赵本山“忽悠”陌生人范伟,从而将一双拐卖给他的故事,但实际上,却揭露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而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时有发生。

所以尽管在情节设计上,在演员的表演上都有些许夸张的成分,然而它却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同时还对现实中一些骗局的典型特征,进行了充分的展示,从而增强了大家的“反诈”能力。

关键是经过演员们默契的配合,和精湛的演绎之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这似乎是赵本山、高秀敏和范伟的第一次春晚合作,然而却产生了奇妙的效果,赵本山的“蔫坏”,高秀敏的爽朗和范伟的愚钝,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晚铁三角”的黄金阵容,也因此诞生。

“拐啦啊,拐啦,拐卖啦”、“要啥自行车啊?要自行车”、“大哥啊,缘分呐”、“我就纳闷了,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等台词,包袱响亮,表演传神,令人在爆笑之余,还能回味无穷。

真是非常难得的一个作品。

第一位:《打工奇遇》(1996年春晚赵丽蓉、巩汉林、金珠表演的小品)

这个小品表现的是,外出打工的赵丽蓉,遇到了哄抬物价的黑心老板巩汉林,最终老太太凭借自己的智慧,将真实的情况向物价局进行反映的故事。

在历届春节的小品节目中,《打工奇遇》无疑是精品中的精品。

它从前期策划,到修改剧本,到演员排练,前前后后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光是排练就不下上百次。而当时赵丽蓉已被诊断出腿部膝盖骨夹缝骨裂,需要住院观察。然而为了能在除夕夜给更多观众带来笑声,她却坚持排练。

这个节目除了语言诙谐,表演幽默之外,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赵丽蓉在春晚直播现场,当着观众的面前,左右手开弓,书写了“货真价实”四个大字。不仅点明了主题,而且更让观众看到了赵丽蓉多才多艺的一面。

“不行不行不行,慈禧成份太高了,我是八辈贫农啊,我装不了这个”、“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啊?听我给你吹”、“保证你的小脸呀,白里透着红啊,红里透着黑,黑不溜啾,绿了叭叽 ,蓝哇哇的,紫不溜啾的……粉嘟噜的透着那么美啊……”还有“它为什么这么脆?它就是一盘大萝”等台词,都成为了几代观众难以忘记的经典名句。

这个小品为啥那么好看?我觉得就跟赵丽蓉老师书写的那四个大字一样——“货真价实”

是啊,当年的众多春晚小品,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里面不掺假,不浮夸,不使用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糊弄观众,更不会仅仅只是借用了一些网络老段子来敷衍大家。

节目好不好看,小品搞不搞笑,其实观众心里,跟明镜似的。

随着春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喜剧演员,都有了在春晚露脸的机会。从今年参加春晚彩排的名单中,我们除了再次看到了沈腾的名字,同时还看到了一些脱口秀演员以及从《喜剧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年轻演员的身影。

说实话,我很期待他们的表现,希望他们能够像之前的那些老艺术家们一样,用心对待每一个春晚作品,拿出“货真价实”的东西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

各位觉得,是不是呢?

那么春晚40年,在各位的记忆里,哪个小品是最难忘的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说出你最喜欢的春晚小品的名字吧。

文/DJ雅清编辑部:阿杰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