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剧我向来不会错过,更别说是从预热期就靠“简直像新闻截图”的清奇姿态杀出重围的《县委大院》。


(资料图片)

在这部让很多体制内的观众高度共鸣的剧里,张新成扮演的新晋上岸科员林志为,引发了一个经常有网友提及的话题——

“我的体制内对象”,实际感受真的有那么好吗?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我,林志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基层中的基层,刚来单位,认人都认不全的那种。穿着西装,头发梳成最老实的模样。

我们办公室里,有一个看起来很冷清的女同事。有一天,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干什么,又不想摸鱼,于是主动说要帮女同事干活儿。

女同事第二天发现这份功劳被别人代领,于是开始有意无意地提点自己。她越来越热情,有些话已经说到了近乎明示的份儿上;

而且她的舅舅是市级领导,会被她喜欢,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儿。

可是自己有女朋友,只是因为异地恋,所以看不出来正在谈。

另一方面,我妈对异地恋非常排斥,觉得极为不靠谱,非要给我推荐相亲对象,而我又没有告诉女同事自己有女朋友的事实。

问题来了,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县委大院》这部剧,写实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粉红色名牌配猪肝色桌子、领导喝茶用带盖瓷杯、摞成山的打印纸……

但更让我感到真实的是剧里“体制内”们的个人生活,感觉像是走进了各种上岸bot、婚恋吐槽树洞、绿色app情感咨询处组和红色app的“姐妹们问一下”。

关于体制内恋情,最常提到的,就是“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连剧里林志为的表哥都直言,既然有机会追到自带资源的老婆,为什么不走这条路?

比体制男更稀有的是有家世的体制女。在看《县委大院》的时候也不难发现这一点:小地方体制里确实是男生多女生少,如果有一个自带资源的老婆,相当于少奋斗很多年。

很多选择考编的男生,都是从没毕业时就在准备考编,所以那时的女朋友大多数就是单纯的同学,而绝大多数考编人会选择考自己家乡的公务员,也就意味着异地恋在这个群体的占比非常大。

大学时期的卿卿我我,对于很多人来说本就属于“一次性恋情”。如果一方上岸,除非另一方愿意迁就,也到当地,不然就是长期的异地,很多人都感觉不会太长久,所以一上岸就分了。

不过,剧里同时还出现了另一对异地恋体制内cp,就是胡歌扮演的梅晓歌县长和万茜扮演的援藏干部乔副市长。

双体制内+异地的已婚人士,会更舒坦一些吗?

异地+无孩,怎么破?

县长和副市长两口子,也是多年异地。

两人虽然已婚,但是在没分居阶段,就已经遭遇各种问题。

结婚之后因为双方工作压力都大,一直没孩子。女方给男方托人熬中药,男方又偷偷倒掉——

说白了其实是谁都不愿意放下工作。

女方只要和男方还住一起,生育压力就会扑面而来;而男方又时常一出差按十几天起步,到时候生出来个孩子就只有女方一个人带,势必会导致女方放弃事业,所以男方也不怎么想早要孩子。

婚前阶段,两人不是没有清清楚楚地掰扯过这些问题。

在县长还不是县长的时候,在乡里基层工作,本来和女方约定好等女方读完研究生就回市里,结果总是放不下农村的发展,等到女方研究生都读完了,也没有履行约定。

女方当时已经质疑过,长期异地,继续下去的可能性不大,但最后女方还是迁就了男方,报考了当地公务员。

女方的家长也怀疑过,就算你俩说得山无棱天地合,不然坚决不留校,那谁敢说时间久了会如何?

当时自信满满的小情侣,没有接受“先去乡村锻炼之后再回城里”的建议。结果最后真的和老一辈预想的那样,从一开始好歹还是在一起住,到后面干脆拿“异地”当不要孩子的挡箭牌,毕竟科技还未到实现跨空间繁殖技术。

这是体制内情侣遇到的第二大常见问题:能不能接受分居?如果要迁就,谁去迁就谁?

剧里梅县长还算是一个比较体贴太太的男性,他清楚为了生孩子而道德绑架老婆,让她自愿放弃事业是很不公平的事儿,宁可冷处理,自己在家抗住长辈们的唠叨,也不会顺坡儿下,在背后嘴老婆怎么不快点回来生孩子,岁数也不小了。

一方面是为了建设藏区,另一方面也多多少少有点“反正不回来的话就没有人能催生”的意思,女方去当了援藏干部,过年都不回家,分居得非常彻底。

故事主线发生在2015年,而乔副市长研究生毕业在2002年,保守估计两人结婚10年以上,对于当婆婆的来说,不着急的概率确实很低。

与体制男的恋情,异地的可能性很大。

梅乔两人在同一套大系统,尚且会因为各种工作调任,聚少离多;小林和他的女朋友就更常见了,两人是异地也是不同行业,毕竟也不可能人人都会为了爱情考编。

抛开薛平贵、陈世美这种一旦“上岸”,和前任就会分道扬镳的情况,哪怕是体制内男友/老公和自己感情没有矛盾,也多少会因为各种由于体制自身的特性而导致的不方便。

喜欢体制内,大多数情况是喜欢另一半非常安稳的感觉,可实际上体制内的范围太大了,每天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一坐一整天的和出差一次半个月不见面的都是体制内。

要想“稳稳的幸福”,体制内倒也不是满分答案。

不能念的经

话说回来,前面我们说到体制女比体制男更稀有,那实际上体制女的婚姻,一定会很幸福吗?

鹿泉乡的妇联主任,不大不小也算是个官了,开会有她的名牌,工作也有她的任务。

到了晚上回家,喝得烂醉的丈夫上去就是一个飞扑暴打,嫌她一天到晚不知道干什么这么晚才回来、每每都是一回家就是冷锅冷碗。

她白天要出去宣传《反家庭暴力法》,可是轮到自己的时候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了。给别人普法,自己明明都在挨打,广而告之的话,别人一提就是“王主任还搁哪儿教育别人呢~自己都让人给摁地下一顿收拾了~”

尴尬的也不只是她。

王骁扮演的镇干部,回家以后才意识到老婆领着孩子回娘家住了,在外还要装作自己精神饱满、工作积极性非常旺盛。

这种“装”,有装的必要性。要是让领导和下属天天看自己怨气冲天,不管是不是家庭原因,十有八九都是“思想觉悟还没有到达最够的高度”,说出去被上纲上线的概率太大。

万一再出现一个“小王同志不知道干了什么对不起老婆的事儿”的传闻,口碑倒塌可比立起来容易多了。

实际上,乔胜利也好,梅晓歌也好,都是在传统滤镜之外添加了侧面的“基层干部”,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真实的基层生态——那个人人羡慕的“体制内”,好像也并没有那么美好?

要是你像梅晓歌一样尊重规则,那一堆头疼现实民生问题等着你处理,除了考验业务能力,还隐藏着各种暴雷的风险;

而更多时候,基层干部要像乔胜利那样隐忍和徘徊,在上级的指标和下级的绩效之间、在个人生活与工作压力之间……很有可能怎么选都是错的。工作的高标所带来的压力,会让他们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甚至连自己的亲人都无法理解。

围城里外,其实是两种温度。

E姐结语:

这个时代,当大学男生藏起青春的张扬流行“厅局风”、女孩子们幻想着“体制内男友”(颜如胡歌就更好了)、丈母娘们将“公务员”列为女婿的首选职业之一……看着人山人海的公考,我们知道整个社会的选择肯定是有道理的,但这种“大众选择”在无形中也强化着某种刻板印象,它和真正的体制内生活是不一样的。

你的“厅局风男友”真上岸以后,你们争吵的结束句可能不再是“你要这样想我也没办法”而是“我这工作性质就这样,没办法”……

《县委大院》告诉人们的是,这或许才是真实。

所有的选择都有经济性,可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任何选择也都有利弊。社交媒体喜欢讨论一个说法,叫“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平时我们关注的都是“渣”的一面,气愤于得到了理想的工作就与同甘共苦的情侣划清界限,仿佛从此就是人上人了。这当然也是正义的,公务员也只是个职业,并不高人一等,那些进了体制内就洋洋得意的嘴脸着实可恶。

可是真进了“县委大院”的朋友会知道,生活的烟火其实并没有远去,案牍劳形却压在身上无法逃脱,那些当初上岸时没有斩掉的“意中人”,在真的与基层公务员步入生活以后,就真的有那么春风得意,鲜衣怒马么?

一座“县委大院”里,有无数的人情世故,明枪暗箭;它也可以决定一座县城的兴衰,而那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这就决定了,“县委大院”不可能轻松——

如果你真的想好好做一点事,那里最不缺的其实就是责任。

以人民的名义赋予你,生命的尊严,奉献的权力。《人民的名义》中这句歌词,不只是说检察官的。大院不是围城,它比围城更复杂,其中的冷暖,其中的责任与奉献,都是个人抉择的一部分。

庭兰玉树,唯知春秋。曲院残荷,因风皱面。其实“县委大院”苦一点不算是坏事,因为他们的烦恼是来自于规范化的约束,来自于社会全面发展的压力……吏多皱面,则百姓展颜,希望更多的基层干部成为为民生皱面的绿水,不要当唯知盛放的庭花。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心目中的“体制内对象”是怎样的?

来评论区说说吧~

-今天头条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爱看剧的碧雕,睿智的河马君

值日生:小椒   美编:树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