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娱乐圈“内卷”现象非常严重,明星的家人扎堆演艺圈,当爱豆的选手十有八九非富即贵,如今这种现象也蔓延到了综艺节目中。

所谓内卷是指,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放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就是,从前上节目的素人是真素人,如今不是留学生、CEO或网红,好像都不配上节目当素人。

这一点在这两年的综艺节目中表现尤甚,如《怦然再心动》《令人心动的offer》《心动的信号》《女儿们的恋爱》之类,其中的素人嘉宾们非富即贵,人均留学生,此外,不是CEO就是网红,怎么看似乎都跟“普通”“素人”这些标签不相干,有的节目还无时不刻在凸显背景差异,阶级不同。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几位业内人士直言,主要原因是,节目组追求高流量,高话题性,选人自然是偶像剧主角的标准,而这些优秀的嘉宾之所以上节目找对象,大多是想通过节目镀金,再赚取流量的红利。

综艺节目中的“素人”

高颜值、留学背景、“人均CEO”成标配?

高颜值、拥有留学背景、“人均CEO”,似乎正在成为当下综艺里素人嘉宾的一种标配。

《令人心动的offer》中最为明显,该节目第一季的时候,8位实习生,大多来自于国内的法学专业,不管带教老师还是实习律师,大家都在认真工作,展现了真实的职场生活。但第二季9位实习生中,有一半就有留学背景,带教律师似乎个个都是可望不可即的行业大拿,再加上他们若有若无表现出来的“学历歧视”和个别实习生无所不在的名校炫耀,让不少观众观感非常不好,不少网友觉得这一季简直就是电视剧情节,处处都在突出背景,凸显阶级,“看完之后,感觉不是令人心动的offer,是让人自卑的阶级”。

要说专业的职场节目对选手学历要求很严格也就算了,就连恋爱节目,似乎选手没个留学背景,不当个老板,都不配当素人。

如最近正在热播的《怦然再心动》,女艺人约会的素人嘉宾们大多都很有来头,有伦敦大学的主持人、律所合伙人、上市公司的高管、斯坦福毕业的教育机构投资人、明治大学毕业的化妆公司的社长、本科纽约大学硕士哈佛商学院的嘉宾……感觉这节目再多办几季,就可以集齐各大名校了。

《女儿们的恋爱3》也不输阵,金莎的恋爱对象盛况,曾经在海外留学,如今从事金融行业,自主创业,有这样的经历,家庭条件肯定不会差,网传是个富二代。张豆豆的恋爱对象于家翊,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系,这样的履历也甩普通人好几条街。

恋爱节目《心动的信号》中的嘉宾,男的“人均CEO”,女的“人均留学生”,其他诸如模特、演员、主持人等,看起来也不像真素人。

拥有耀眼履历之外,这些节目中的嘉宾颜值也大多非常能打,感觉不少都可以原地出道了。

“素人”为何不素?

观众审美悬浮化 节目追求话题性

高颜值、多金、履历耀眼,这不都是偶像剧里主角的标配吗?为何成为职场、恋爱综艺的标配?

“节目精致化了,大家的审美要求也上去了,如果看综艺还跟看社会新闻似的,那还看个什么劲呢?二三线卫视有大批真正的素人综艺,但很多人并不会看,土,好多地方台的相亲节目都是真人真事,但你也不会看。”综艺制片人桑洁一针见血地道出背后原因,“况且,好看的人谈恋爱,才赏心悦目,家境好的人才有心力亲亲我我,参考《红楼梦》。”

从传播角度来说,业内人士珂珂认为,综艺节目如此选人,才更有话题性,“如果你看的综艺跟你的生活一模一样,都是你吃饭、逛超市就能遇到的人,那你还看它吗?当全中国人普遍很富裕,都是李嘉诚的小孩,那节目可能就会去找一些平民百姓了。”

此外,一些客观原因也决定了嘉宾只能是这些人。从前人们对于上电视持抗拒态度,大多人不喜欢做这种抛头露脸的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人看到了上电视,当名人带来的红利后,自然趋之若鹜。

当人们改变了对上节目的态度之后,“什么样的人能够更早期地获得节目的资讯,获得上这个节目的资格?那一定是因为家里面有一些不一样的渠道,或者有一些不一样的关系,这从源头就决定了节目的选人标准。”珂珂说。

而对于综艺节目的制作方来说,自带流量、颜值高、有话题性才是他们的首选,是否真的谈恋爱,大概只有观众才会真情实感地在意。

在此诉求之上,综艺节目越来越偶像化似乎不可避免,毕竟,综艺节目的受众大多都是年轻人,而“十几岁的年轻人审美都是悬浮的,只有中年人才讲求真实感”,桑洁说。

综艺嘉宾“内卷”原因?

流量时代人人都想当网红

当综艺节目中“人均留学生”“人均CEO”的现象引发网友的讨论时,节目组想要的话题性效果已经达到了,至于为什么嘉宾们要搞“内卷”其实也不难理解——通过综艺镀金,收获流量红利,否则你真的以为他们条件那么好在生活中找不到对象吗?

以《心动的信号》为例,都说自己是来找对象的,但经过三季,最后线下成功牵手的CP三分之一都不到,甚至到了第三季,似乎一对都没成。对象虽然没找到,但这些选手们在节目播出期间,人均涨粉十几万,短视频平台的账号运营得风生水起,都成了不小的网红,做起了流量的生意。比如第三季中的钟凯特,生活中就是一个生活博主,而女一姚沐希,被猜测要出道。

那些牵手成功的CP,自然不会放过秀恩爱,通过分享甜蜜的生活吸引新一波流量,比如杨凯雯和赵琦君这对CP,两人某短视频平台粉丝加起来有近两百万粉丝,内容多是分享两人的甜蜜日常,带货是肯定的。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经过综艺节目人气加持的嘉宾们,最终大多数都不意外地走上了网红这一条道路,即使有的人不当网红,人气对于做演员、模特的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加分项,对于那些自主创业的CEO,很难说不是一种新的资源。

看似所有人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但对于真情实感观看的观众而言,越来越偶像化的综艺,渐渐缺少了一种真实感,也背离了节目一开始找对象、找工作的初衷,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嘉宾上节目的目的、节目的真实性,这何尝不是对此类综艺节目的一种损伤?

此外,节目中这些说要找对象、找工作的“人均留学生”、“人均CEO”的嘉宾们,频频爆出履历作假、隐瞒婚史、私下爱撩是海王,甚至最近《怦然又心动》的嘉宾陆律师还被爆是GAY,更是激发了观众对于节目组选人不严的吐槽。

综艺节目中履历耀眼的嘉宾不是不可以有,只是,如果以此为唯一标准,节目难免会陷入高话题性低口碑现状,也会信任崩盘。不知道在经过这几次“嘉宾身份风波”之后,此类综艺节目会不会考虑回归一下真实,而非一味追求“偶像化”。(庄自修/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