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我国农历分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时指三秋之半,又在仲秋之中由此得名。中秋夜空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大最明亮的满月。皓月当空,仰望明月,使人不由生出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愿望,而离乡的游子思乡念亲更甚。于是人们设宴赏月,人们把酒问月,庆祝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是传统佳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有祭月、赏月、吃月饼,打火烧等习俗,亲戚朋友间以月饼、梨果等相馈赠。我的家乡赵县尤以特产雪梨作馈赠礼品为佳。

而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本地有一传说,是元代末年明帝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一段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张小纸片儿,后来,月饼馅儿用青丝红丝替代了小纸片,算是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遗存。

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地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月饼作为礼品,尤其重视外包装,不好的习俗是有的外包装过于奢华,近于浪费。

本地有习俗,家有新嫁女,婚期后面的第一个中秋节前,相邀家人和亲戚要到女婿家里去追缀节(也写作追节、坠节),男家热情待客,大摆宴席,不亚于婚宴。男家一般不收女家亲眷所带的礼品,主客几番来回推让,饭后仍然让女家原样带回,已示男家生活富足。

中秋节或在公历10月1日,国庆节前后合在一起,即又称双节,双节期间时值秋收秋种,农事尤忙,俗称过秋。

推荐内容